華文網

幼稚園家園共育|家園溝通案例分析及應對措施

家園共育的關鍵在“溝通”二字,家園雙方通過交流彼此的觀點、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儘管教師和家長有著良好的溝通意圖,但由於各種原因,雙方經常會出現溝通障礙。通常是溝通雙方產生誤解,形成錯誤假設,開始了錯誤的解釋,最後導致錯誤交流的現象。

一、案例分析,尋找原因

相信每位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都出現過這樣的案例,

回想在發生這樣的問題你是怎麼跟家長溝通的,溝通結果又如何你呢,先讓我們一起看看案例。

案例一:幼兒哭鬧的問題

我們班的幼兒劉某某是一個非常聰明,觀察力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小班剛入園時,哭鬧現象特別嚴重,哭起來就沒完沒了,家長為此經常站在教室的窗戶前徘徊觀察不願離園,雖然我們運用了很多辦法,孩子的哭鬧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於是我與其家長進行了多次溝通,

可家長非但不配合,還經常給我們兩位老師不定時的打電話,甚至連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受到了影響。

案例二:幼兒頻繁尿褲子的問題

幼兒石某,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父母年齡較大,且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全職在家帶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石某入園時已經快四歲了,應該有正常的排尿意識,可仍然天天尿濕褲子或被褥。針對孩子在園的情況,

我也和他的母親進行過多次的交流,希望家長能給予配合可效果不好。

案例三:過渡溺愛孩子的問題

幼兒趙某某身體素質較差,缺勤現象嚴重,經常因感冒發燒不來幼稚園,即使來園家長也是時常給孩子帶著藥,可是我通過觀察孩子一天在園的情況,並沒有發現孩子咳嗽、流鼻涕的現象。我與家長多次的交流意見,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改善孩子的身體狀況,可是都沒有達成共識。

遇到這種情況著實讓我很頭疼,經過冷靜分析和反思,認識到我在與家長溝通中存在溝通隨意性強,缺乏深層次溝通,總以自身為主導扮演“權威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解與溝通,由於家長的過分依賴,為了應付家長隨之附和淺層次的互動。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就是與家長溝通產生了障礙。

二、策略實施,對症下藥

1.瞭解家長是溝通的前提

作為班級負責人,首先應對本班幼兒家長的職業、性格、文化水準、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等因素進行瞭解,通過深入地分析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如針對案例一,教師首先瞭解到由於孩子的父親在外地工作的原因,與孩子接觸、照顧的較少,從情感上認為虧欠了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導致孩子哭鬧現象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就是其父親的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造成的。針對案例二,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家長大齡得子的因素,造成對孩子過分的呵護,加之母親是全職帶孩子,對孩子的事情過分的包辦代替,忽視了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從而制約了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發展。案例三,家長對孩子偶爾打噴嚏或咳嗽過分的緊張,不瞭解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在這一時期還沒有達到一個正常的水準,只注重通過尋求藥物來改善孩子的身體狀況,忽略了可以通過其它對幼兒健康有利的途徑增強孩子的體質。

以上三個案例發生溝通障礙的現象是由於孩子入園初,教師對幼兒的家庭背景、家長的職業、性格、文化水準、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不夠瞭解,不理解家長的情感給溝通造成了障礙。

2.溝通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稚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家長出於對幼稚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

在案例一中,教師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並與家長進行坦誠相見的談話,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讓家長覺得教師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敞開心扉接納了教師。於是家園一起來客觀的分析孩子形成哭鬧的原因,通過交流説明家長認識到孩子入園哭鬧是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只要家長積極配合孩子會很快度過這一時期的。所以家長不必過分擔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其次,將家長單獨請到幼稚園與教研室的其他老師一起引導,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同時我採取多種方式和途徑與家長交流。如:吸納其家長為班級的家委會成員、利用早晚接送幼兒的時間,或電話、微信等方式,談孩子在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另外,利用一些園裡開展的活動。如:新生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親子運動會、秋遊活動等等。讓家長感受教師在教育理論、經驗等方面都比家長高出一籌。

在教育技巧和兒童化語言上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經過我們與家長有效的溝通,家長由學期初的不配合到漸漸理解,我們的教育觀點,再到最後支援和配合我們的工作。而孩子的哭鬧現象也終於在第二學期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家長看到孩子每天高興的上幼稚園,對我們辛勤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謝。有效的溝通為我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臺,也成為教師與家長互動的橋樑。

3.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針對案例二的情況,在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先瞭解孩子在家時的排尿情況,尿濕褲子現象是否也是經常發生,其次確認孩子尿褲有沒有生理性的原因,充分考慮到家長的心理感受,再與家長取得聯繫,選擇了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與家長進行交流。

可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首先對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如:孩子很聰明,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等,然後再適時指出孩子的不足。在交談中教師充分尊重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孩子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我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過分的呵護和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説明家長認識到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針對孩子經常尿褲、尿床情況,給家長一些意見和建議。

如:儘快給孩子建立良好的排尿意識,平常多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他,發現有尿意的時候提醒他,並引導孩子告訴大人,及時糾正幼兒因貪玩而尿褲子的現象,在孩子入睡前,也要提醒孩子先排尿,逐漸幫助孩子養成自覺排尿的習慣,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的心理,而制約孩子能力的發展。經過與家長坦誠的交流,家長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理解和支持,願意積極配合老師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慢慢的養成了自覺排尿的習慣,尿褲子的現象很少出現了。

4.善傾聽,巧引導

當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並邀請家長參加園裡開展的一些活動如:親子運動會、秋遊活動等,讓家長通過互相交流,聽聽其他幼兒家長的育兒經驗,幫助家長轉變依靠藥物改善孩子體質的觀念。溝通時耐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與感受,認真的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與家長分享孩子的資訊,當家長說完後,應根據家長講述的情況,首先給予理解和支持。其次,把一些有關提高孩子體質方面的資料、方法摘抄下來,與家長共同探討哪種方法更科學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並和家長一起選擇制定一些適合她孩子的方法,如:給孩子提供營養較為均衡的飲食,多吃水果補充孩子體內的維生素含量,多喝水,加強體育鍛煉,每天做一些簡單適量的運動,逐步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經過與家長多次的探討和交流,家長逐步樹立了正確、科學的育兒觀,現在這名家長非常支援、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

5.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它對幼兒社會性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老師添麻煩等,有些班級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應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如:對一些工作較忙的家長,鼓勵他們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和教師交談,有些家長是因為有些事不便找或不好意思當面與教師溝通,應鼓勵他們可以採用便條、電話、微信等形式加強和老師聯繫促進家園合作,拓寬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管道。

6.要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的結束之後,教師應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稚園教育好孩子。為了提高教師的說話水準,提升與家長溝通工作的能力,教師應對自己的方式、方法進行反思, 通過思考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互相補充,靈活運用,提高工作成效,進一步取得家長的滿意和信任,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長的良好評價。

說在後面

家園共育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有效的家園溝通,讓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提升,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得到了發展,溝通技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而提高了溝通的有效性,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也促使家園共育與時俱進,促進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我們的家園共育才會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導致孩子哭鬧現象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就是其父親的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造成的。針對案例二,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家長大齡得子的因素,造成對孩子過分的呵護,加之母親是全職帶孩子,對孩子的事情過分的包辦代替,忽視了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從而制約了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發展。案例三,家長對孩子偶爾打噴嚏或咳嗽過分的緊張,不瞭解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在這一時期還沒有達到一個正常的水準,只注重通過尋求藥物來改善孩子的身體狀況,忽略了可以通過其它對幼兒健康有利的途徑增強孩子的體質。

以上三個案例發生溝通障礙的現象是由於孩子入園初,教師對幼兒的家庭背景、家長的職業、性格、文化水準、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不夠瞭解,不理解家長的情感給溝通造成了障礙。

2.溝通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稚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家長出於對幼稚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

在案例一中,教師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並與家長進行坦誠相見的談話,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讓家長覺得教師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敞開心扉接納了教師。於是家園一起來客觀的分析孩子形成哭鬧的原因,通過交流説明家長認識到孩子入園哭鬧是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只要家長積極配合孩子會很快度過這一時期的。所以家長不必過分擔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其次,將家長單獨請到幼稚園與教研室的其他老師一起引導,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同時我採取多種方式和途徑與家長交流。如:吸納其家長為班級的家委會成員、利用早晚接送幼兒的時間,或電話、微信等方式,談孩子在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另外,利用一些園裡開展的活動。如:新生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親子運動會、秋遊活動等等。讓家長感受教師在教育理論、經驗等方面都比家長高出一籌。

在教育技巧和兒童化語言上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經過我們與家長有效的溝通,家長由學期初的不配合到漸漸理解,我們的教育觀點,再到最後支援和配合我們的工作。而孩子的哭鬧現象也終於在第二學期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家長看到孩子每天高興的上幼稚園,對我們辛勤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謝。有效的溝通為我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臺,也成為教師與家長互動的橋樑。

3.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針對案例二的情況,在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先瞭解孩子在家時的排尿情況,尿濕褲子現象是否也是經常發生,其次確認孩子尿褲有沒有生理性的原因,充分考慮到家長的心理感受,再與家長取得聯繫,選擇了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與家長進行交流。

可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首先對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如:孩子很聰明,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等,然後再適時指出孩子的不足。在交談中教師充分尊重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孩子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我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過分的呵護和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説明家長認識到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針對孩子經常尿褲、尿床情況,給家長一些意見和建議。

如:儘快給孩子建立良好的排尿意識,平常多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他,發現有尿意的時候提醒他,並引導孩子告訴大人,及時糾正幼兒因貪玩而尿褲子的現象,在孩子入睡前,也要提醒孩子先排尿,逐漸幫助孩子養成自覺排尿的習慣,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的心理,而制約孩子能力的發展。經過與家長坦誠的交流,家長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理解和支持,願意積極配合老師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慢慢的養成了自覺排尿的習慣,尿褲子的現象很少出現了。

4.善傾聽,巧引導

當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並邀請家長參加園裡開展的一些活動如:親子運動會、秋遊活動等,讓家長通過互相交流,聽聽其他幼兒家長的育兒經驗,幫助家長轉變依靠藥物改善孩子體質的觀念。溝通時耐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與感受,認真的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與家長分享孩子的資訊,當家長說完後,應根據家長講述的情況,首先給予理解和支持。其次,把一些有關提高孩子體質方面的資料、方法摘抄下來,與家長共同探討哪種方法更科學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並和家長一起選擇制定一些適合她孩子的方法,如:給孩子提供營養較為均衡的飲食,多吃水果補充孩子體內的維生素含量,多喝水,加強體育鍛煉,每天做一些簡單適量的運動,逐步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經過與家長多次的探討和交流,家長逐步樹立了正確、科學的育兒觀,現在這名家長非常支援、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

5.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它對幼兒社會性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老師添麻煩等,有些班級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應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如:對一些工作較忙的家長,鼓勵他們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和教師交談,有些家長是因為有些事不便找或不好意思當面與教師溝通,應鼓勵他們可以採用便條、電話、微信等形式加強和老師聯繫促進家園合作,拓寬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管道。

6.要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的結束之後,教師應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稚園教育好孩子。為了提高教師的說話水準,提升與家長溝通工作的能力,教師應對自己的方式、方法進行反思, 通過思考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互相補充,靈活運用,提高工作成效,進一步取得家長的滿意和信任,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長的良好評價。

說在後面

家園共育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有效的家園溝通,讓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提升,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得到了發展,溝通技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而提高了溝通的有效性,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也促使家園共育與時俱進,促進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我們的家園共育才會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