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諾蘭《敦克爾克》:有一種“劫後餘生”叫“逃亡者的勝利”

戰爭

一望無際的海面上,一半水波,一半火焰,滿臉機油的戰士們奮力爬上來自祖國的救援船隻;盤旋在空中的戰鬥機又炸斷了一些桅杆,

士兵們不斷的跳入海中,奮力的劃著,劃著,大喊著“help me,help me”;迫降在海面上,他奮力的砸著機窗,試了一次又一次,哪怕海水即將淹沒頭頂,也未放棄........

在暗夜的海面中,兩個人一次又一次的推下要爬上他們船隻的戰友,只因不想讓出空閒的位置;獲救的士兵,因為“U boat”留下的恐懼而失手打死的救他的男孩兒。

男孩臨死前,說他一定會出現在報紙上,加入救援船隻是他做過最對的事情;

最後,一群孩子跑著大喊,他們回來了,他們回來了;一位老伯伯追著火車給車內的士兵送啤酒,歡欣雀躍的說著,回來太好了,孩子們,回來太好了;一位盲人老人給回來的士兵們發被子,一直說著,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

他們是一群年輕的士兵,他們有整整四十萬人,他們被德軍困在敦克爾克這片海灘上,

他們隔著大海,面對這距離自己只有23公里的家鄉,像隔了萬水千山,那一刻,他們有家不能回,面前的英吉利海峽成為了避免死亡的唯一希望......

生命

當沒有任何歷史、軍事背景知識的我在影院看完這部電影時,我忽略了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這一事實,

留在我腦海中的就是一張張在海水、炮火中奮力求生的年輕臉龐,是他們因為生命而表現出的勇敢。

一個基於歷史史實拍攝出的戰爭片,通過無數細節的呈現,為影片塗上了一抹溫情的色彩。使得“逃亡”這一令人羞愧的行為,成了一場劫後餘生的勝利。人們沒有因為士兵們的失敗而橫加指責,也沒有因為危險而放棄救援,在救與被救中,閃現的除了最基本的人性光輝外,

是對生命的尊重。

時間長河裡,有人類出現的短暫歷史中,歷經了無數的災難、戰爭與死亡,慶倖的是,所有的災難與戰爭中都有生命的奇跡發生,不可不說,這是人類自己為自己延續的生命之光。

暫且忽略掉史實奇跡色彩,影片的畫面可謂是十足的代入感。不管對諾蘭導演瞭解與否,也不管它用了何種拍攝技巧,只要它可以令人回味,給你思考,那麼這無疑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而《敦克爾克》,就是這樣一部可以讓人回味,讓人思考生命的一部優秀影片。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