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中山的漢語水準到底有多高呢?

你知道孫中山的漢文水準到底有多高呢?“中山”之名是怎樣來的嗎?

孫中山的漢文水準

孫中山自幼在故鄉翠亨村就學於私塾,14歲跟隨兄長孫眉來到檀香山,肄業於基督教學校,在英文方面成績非常優異,但是國學水準並不是很高。歸國之後,孫中山最初拜區風墀為漢語教師,勤讀不輟。等到了廣州博濟醫院習醫,又延請了一位名叫陳仲堯的先生學習漢語。第二年轉學到香港醫學校,陳仲堯也與孫中山同行。

等到孫中山從香港學校畢業時,漢語水準已經大有長進。1894年孫中山曾經上書李鴻章,路經上海時,把這篇文章求教于太平天國狀元王韜,據說王韜只是改動了幾句話而已。1897年,孫中山在橫濱撰寫討滿宣言,分發給各個在日華僑商店,其中有“侵三江而踞兩湖直搗燕京”這樣一句話,

其實是脫胎于王勃的《滕王閣序》。

等到了1904年,革命黨人在檀香山與《新中國報》打筆戰,孫中山特別撰寫了《駁保皇報》一文,載於《隆記報》,為海內外革命人士所傳誦。孫中山生平不喜讀小說,而但是對於小說的章回目也算是頗為嫺熟。1906年在東京,孫中山曾經效仿小說體,戲撰一幅對聯贈送給鄧慕韓、陳和兩人,對聯內容是這樣的:“鄧師爺廚房演說;陳和叔冷巷失鞋。

”鄧慕韓綽號為師爺,章太炎、張溥泉、田桐、胡漢民等人曾經在孫中山居住的寓所高談革命,鄧慕韓在座無從插嘴,就轉頭來到廚房,向廚子陳和及日本僕女大講時政,一時間興高采烈,聲震戶外。

廚子陳和也是同志之一,但是好賭博,經常挪用買菜錢去賭博,

有一次因為把菜錢輸光,對孫中山說在“冷巷”裡把鞋子丟了,要孫借給他錢再買一雙。冷巷是廣州土語,即走廊,在日本建築裡,走廊設於室內,在走廊裡不可能發生鞋子丟掉的事情。“廚房演說”及“冷巷失鞋”二事皆屬罕見,孫中山巧作聯其實是一種善意的玩笑。

孫中山之名“中山”的來歷

孫中山1897年8月再次流亡日本,他首先到了橫濱。他最先結識的日本人是宮崎寅藏和平山周,

兩個人都是浪人,靠從政府、軍部、實業家、新聞社、雜誌社及其他民間有志者那裡領取調查費、機密費、補助金、贈款、稿酬等生活,他們對孫中山很感興趣,那時候,他們是靠外務省經費到中國南方調查會黨活動剛剛返回橫濱。平山周見到孫中山之後,立即趕赴東京向犬養毅報告,最終,孫中山以平山周漢語老師的名義領取了“暫住證”

平山周還為“孫文”取了個日本名——“中山”,“孫文”又在“中山”之後加個“樵”,“中山樵”便成為他偶用的日本化名。1905年之後的同盟會時代,黃興、胡漢民等對外界通信,都尊稱“孫總理“為“中山先生”,“孫中山”開始成為一個政治符號廣播開來。但是就孫文自己而言,從發佈手諭到簽署遺囑,都只用“孫文”。

平山周還為“孫文”取了個日本名——“中山”,“孫文”又在“中山”之後加個“樵”,“中山樵”便成為他偶用的日本化名。1905年之後的同盟會時代,黃興、胡漢民等對外界通信,都尊稱“孫總理“為“中山先生”,“孫中山”開始成為一個政治符號廣播開來。但是就孫文自己而言,從發佈手諭到簽署遺囑,都只用“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