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道光肉眼看不見,冥冥之中卻推動了第一個宇宙生命出現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502期 眾所周知,紫外光是一種可能引起爭議的輻射。

一方面,過度暴露在紫外光下,或將引發陽光灼傷,從而提高皮膚癌變的幾率、傷害人們的視力和免疫系統。另一方面,它對身體健康也有許多裨益,比如緩解壓力、刺激體內自然生成維生素D、血清胺和黑色素等。

根據哈佛大學與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團隊的最新研究,紫外輻射或許在地球生命誕生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觀測其他類型的恒星中紫外輻射的量,

或可成為其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核心證據之一。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通訊》上的一篇論文題目是M型矮星的行星表面紫外環境:前生命化學和元素示蹤需求的呈現,這是一名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訪學博士後研究者Ranjan所著,該團隊正致力於研究M型矮星(紅矮星)是否能產生足量的紫外輻射,以充當生命過程的第一推動力。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
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最近的研究顯示,紫外輻射可能是核糖核酸(RNA)形成過程中的必要因素,眾所周知,後者是所有生命形式中的必備物質。

在給出晚年紅矮星周圍找到的岩石行星比率之後(比如Proxima b, LHS 1140b, 還有七顆TRAPPIST-1系統中的行星),紅矮星釋放的紫外輻射量將成為決定系外行星宜居環境的核心因素。

正如 Ranjan博士在一份CfA報導中所說的那樣,這就像有了一堆木頭和引火物,想要點火,卻沒有的火柴。我們的研究顯示,適量的紫外輻射或許是點燃生命的其中一根火柴。為了深入研究,該團隊構建了一個紅矮星的輻射轉移模型。隨後,他們測量了前生命類地行星的紫外環境,判斷其能否促進RNA的形成。自此,他們計算出那些圍繞紅矮星公轉的行星能獲取的紫外輻射比遠古地球低100-1000倍。

因此,依賴紫外光來使化學元素和前生命環境轉化為生物有機質的化學過程似乎無法成行。此外,該團隊估計,即使該化學過程能夠在較低的紫外輻射下發生,它也會比數十億年前的地球低效很多。

對於整個宇宙生命而言,這遠遠談不上是個壞消息。如果發現了合適的天體,這可是個大新聞,某些系外行星有足夠的紫外光來刺激生命的形成,但也不能太多,以免損害甚至毀滅那顆行星的大氣層。從某種意義上看,紫外光是人類所看不見的,冥冥之中卻推動了第一個宇宙生命出現。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