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昔日做“白粉仔”人見人怕 今天成“過來人”服務社區(2)

■南沙區黃閣鎮禁毒社工為康復人員送去生活用品。

受訪者供圖

■“過來人”志願者走進南沙社區宣傳禁毒。 受訪者供圖

■南沙區禁毒社工組織就業幫扶小組活動,為康復人員提供職業規劃。

受訪者供圖

【禁毒專職人員的故事】

“大棵樹”:為接近涉毒年輕人

特意留起小鬍子

荔灣區海龍街很多居民不知道,在街道政務服務中心二樓有一個特殊的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於去年5月設立,它窗明几淨,一邊是辦公區域加上兩個小型會議室,另一邊是會客廳,與普通辦公室無異。有人來訪,工作人員就泡上功夫茶招待——而在訪客中,很多人有一個讓街坊聞之色變的共同稱謂:“白粉仔”。

街道工作人員告訴新快報記者,當初設立這個辦公室,街道領導還頂著壓力。“在這裡約談禁毒人員?是不是該找個隱蔽一些的地方,以免引起群眾不安。”有一些人擔心地說。但海龍街領導清楚意識到戒毒人員群體需要的不僅是管教,更需要政府部門的幫扶,所以拍板把辦公室設在這裡,還要求禁毒專職人員和社工放手去幹。

禁毒專職人員梁忠恕是“70後”,因為長得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大棵樹”、“樹哥”。

他留著小鬍子,這個形象是他精心設計的,為此他還和當教師的太太一起研究了心理學。“要打入一個群體內部,先要有那個群體的‘look’(形象),要接近涉毒的年輕人,先得讓他們覺得你潮、是自己人。”梁忠恕說。

梁忠恕說,他和同事們,尤其是禁毒社工黃健聰,摸索出為戒毒人員服務的新方法,首先他們重新定義了吸毒人員。“他們是病人,不是罪人”。

所以工作方式也由以前的“以管為主”轉變為現在的“以幫教為主”。無數次,梁忠恕和同事們說服戒毒人員的家人,接納他們,不要放棄他們。還要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讓他們有所寄託。再轉變他們,讓社會接納他們。

梁忠恕說,每次去強戒所接人,他和同事們都會對戒毒人員說一番話。“我們跟他講,現在你是一個康復病人,在康復期需要注意哪些東西”,態度要讓對方感覺到尊重。

街道和強戒所建立起“無縫對接”,將社區康復人員領回去,就要負起幫扶他們的任務。

先哥(化名)就是接受過梁忠恕等人服務的康復人員。先哥曾因吸毒不止一次進強制戒毒所,當他回家時,家人都另眼看他,村裡人看到他就繞道走。先哥備感孤獨,直到他遇上“大棵樹”。梁忠恕和先哥談過去的生活,逐漸打開了先哥的心扉。

街道瞭解到,先哥家裡的房屋是危房,隨時有坍塌危險,他的母親已經90多歲了,因此做出特殊安排。每當颳風下雨,居委會大姐就給先哥打電話,提醒他回家看看老媽,注意安全。去年,街道申請經費幫助先哥將房屋維修加固,先哥感受到大家釋放的善意。

如今,先哥很樂意到辦公室喝喝茶,和工作人員交流一番。他已經近三年沒有複吸,而且找到一份工作。談起工作他眉飛色舞,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我曾被家人拋棄,被人另眼相看,無所事事,自暴自棄,那種心酸真是沒法講。沒有你們就沒有我,既然你們信我,我也不能對不起你們。”先哥現在是街道禁毒志願者,他說,要盡一份力,去感染失足青年。

梁忠恕說,有些涉毒青少年不願聯繫家人,卻信任他,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他說。“我覺得我們很像‘擺渡人’,他們(戒毒人員)進強戒所兩年,毒是戒了,但是很多心理上還沒有走出來。我們拍拍他們的肩頭、拉拉他們的手,拉著他們走出來”。

如今,海龍街道的街道、居委、經濟聯社,以及派出所,都達成共識,每說一句話都要站在康復人員的角度來想,不要歧視他們。“儘量避免對立,不到迫不得已不用剛性手段,這個群體的信任很脆弱,我們盡力去維護,因為一旦打破就很難再建立。”梁忠恕說。

各區做法

白雲區: 全市率先實現 社區戒毒全覆蓋

南沙區:

建立完善

“三級”就業幫扶機制

今年初,南沙區禁毒辦、區人社局發佈南沙區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就業援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確,做好戒毒康復人員就業扶持和救助工作,是鞏固戒毒成效、減少毒☆禁☆品危害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改善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目前,南沙正建立完善區、鎮(街)、村居“三級”就業援助幫扶工作機制,針對戒毒(康復)人員實施就業援助,積極開展崗位幫扶、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等。

越秀區:

在全區18條街

設立戒毒工作站

每當颳風下雨,居委會大姐就給先哥打電話,提醒他回家看看老媽,注意安全。去年,街道申請經費幫助先哥將房屋維修加固,先哥感受到大家釋放的善意。

如今,先哥很樂意到辦公室喝喝茶,和工作人員交流一番。他已經近三年沒有複吸,而且找到一份工作。談起工作他眉飛色舞,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我曾被家人拋棄,被人另眼相看,無所事事,自暴自棄,那種心酸真是沒法講。沒有你們就沒有我,既然你們信我,我也不能對不起你們。”先哥現在是街道禁毒志願者,他說,要盡一份力,去感染失足青年。

梁忠恕說,有些涉毒青少年不願聯繫家人,卻信任他,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他說。“我覺得我們很像‘擺渡人’,他們(戒毒人員)進強戒所兩年,毒是戒了,但是很多心理上還沒有走出來。我們拍拍他們的肩頭、拉拉他們的手,拉著他們走出來”。

如今,海龍街道的街道、居委、經濟聯社,以及派出所,都達成共識,每說一句話都要站在康復人員的角度來想,不要歧視他們。“儘量避免對立,不到迫不得已不用剛性手段,這個群體的信任很脆弱,我們盡力去維護,因為一旦打破就很難再建立。”梁忠恕說。

各區做法

白雲區: 全市率先實現 社區戒毒全覆蓋

南沙區:

建立完善

“三級”就業幫扶機制

今年初,南沙區禁毒辦、區人社局發佈南沙區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就業援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確,做好戒毒康復人員就業扶持和救助工作,是鞏固戒毒成效、減少毒☆禁☆品危害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改善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目前,南沙正建立完善區、鎮(街)、村居“三級”就業援助幫扶工作機制,針對戒毒(康復)人員實施就業援助,積極開展崗位幫扶、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等。

越秀區:

在全區18條街

設立戒毒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