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經社物聯網年報丨我國物聯網產業鏈多個環節標準缺位

新華網南京9月4日電(陳希希 錢賀進)作為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國經濟資訊社江蘇中心研撰的《2016-2017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年報》)9月1日在無錫發佈。《年報》分析認為,

我國物聯網細分應用領域標準逐步完善,物聯網產業鏈多個環節標準仍然缺位。

目前,物聯網國際標準競爭日趨激烈、產業標準聯盟不斷湧現、業界巨頭紛紛加入標準爭奪戰。物聯網涉及的標準組織十分複雜,既有國際、區域和國家標準組織,也有行業協會和聯盟組織。同時,依據物聯網的參考體系結構和技術框架,不同標準組織側重的技術領域不同,有些標準組織的工作覆蓋多個層次,

不同標準組織之間錯綜複雜。

我國同樣存在上述情況。物聯網產業鏈上各環節參與主體眾多,不同主體為了各自利益均在推廣自己的協議、標準。導致相關標準無法統一,多個環節標準缺位。

我國物聯網晶片和高端感測器等硬體設施大部分依賴進口,

國內各大晶片、感測器生產商並無統一的產品標準,基礎元器件終端介面難以標準化。

作業系統層面,業內也無統一標準。國內嵌入式作業系統基本可以分為兩類,自主版權類作業系統,如“女媧Hopen”、桑夏2000、DeltaOS等作業系統,和基於 Linux的作業系統(中軟Linux、紅旗Linux、東方 Linux)。眾多作業系統紛紛以適用低功耗硬體為目標,吸引更多使用者使用。

物聯網通信技術和傳輸協議無統一標準。

當前僅LPWAN(低功耗廣域網路絡)就有8種技術協定,傳統物聯網連接還採用WiFi、藍牙及ZigBee等短距無線技術,傳輸層涉及ONS/PML或NGTP標準,無形中為不同終端彼此連接和“對話”造成阻礙,形成資訊孤島。

物聯網應用支撐標準缺失。目前,海量存儲、雲計算、大資料、機器學習、SOA等技術標準可為物聯網應用提供支撐,但針對物聯網應用的支撐標準需求分析及現有標準評估工作尚處於探索階段。

而且,現有標準組織針對資料接入、設備管理、運行監控方面有相關研究,但仍缺乏對於系統合規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