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進環境整治讓農村舊貌換新顏

本報訊如今走進我市周邊的農村,村裡的道路寬敞整潔;村裡的垃圾被集中收集轉運;甚至一些長期困擾村民們的環境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這所有的變化都得益于我市大力推進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通過整治農村環境,人居環境更加整潔美麗,綠色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強保障,提供堅實支撐。按照《青海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在全市四區三縣519個村莊開展拉網式全覆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案,截至去年共爭取到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4.7億元,配備戶外垃圾箱8.5萬個、擺臂式垃圾鬥2296個、擺臂車112輛、壓縮式垃圾車13輛、四輪自卸車321輛、三輪自卸車204輛、吸糞車3輛、保潔工具2698套,

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站28座、鋪設污水管網69.5公里,累計受益農戶達15.22萬戶、63.7萬人。

建機制,強化長效管理。根據中央、省、市關於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理的有關意見,我市結合實際完善“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機制,制定農村環境長效管理辦法,將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經費納入到同級財政預算中,積極拓展資金管道,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財政補助、社會幫扶、村鎮自籌、群眾適當付費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經費籌集管道。

此外,為保障環保設施長期有效運行,我市還加強對配發的垃圾箱、垃圾轉運設備的資產管理,建立了村莊保潔員隊伍,進一步健全農村衛生管理規章制度,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重硬體,優化基礎設施。實施了農村生活垃圾“戶收集、村轉運、縣處理”的運行模式,切實解決了農村垃圾收集處置難的問題;實施“清潔田園”和“清潔能源”示範工程,

修建分戶式人畜糞便收集系統6138座,推廣“一池三改”新技術,通過迴圈利用、還田施肥,實現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實施以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為重點的“清潔水源”示範工程,修建飲用水源地保護網圍欄13公里,完善飲用水水源地警示標牌、界樁、護欄等設施,集中整治了庫區周邊村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