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生寶寶睡覺愛蜷腿?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羅圈腿?

“羅圈腿”一般稱之為O型腿,在醫學上又稱之為“膝內翻”。不少細心的媽媽們會發現,出生不久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喜歡將小腿向內蜷縮起來。媽媽好不容易糾正了,又蜷縮了起來。

新生寶寶的短小腿蜷縮著,很是可愛。但是有點像“羅圈腿”,這使得不少媽媽們憂心如焚。

其實,媽媽大可不必擔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生寶寶的下肢脛骨向外側彎曲純屬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寶寶的月齡增長,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一般來說,

媽媽沒必要強行糾正,如若強行糾正,還可能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

如何判斷寶寶的“羅圈腿”是否正常?

媽媽可先讓寶寶坐下,並將他的雙腿到腳跟併攏。正常情況下,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並靠在一起的,如雙腿膝蓋分開超過6釐米以上,媽媽應儘早帶寶寶到醫院就醫,

判斷是否得了“羅圈腿”。

圈腿的病因

羅圈腿主要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早期症狀表現為:出汗、易驚、睡眠不安、脾氣差等。如寶寶3歲之前發現患了“羅圈腿”,可靠補充維生素D和鍛煉肌肉的張力來逐步改善,3歲以後的寶寶則應儘早到醫院治療。

四步驟教您預防寶寶“羅圈腿”

1、定期檢查 一般一歲以內的寶寶應定期到醫院檢查或保健,讓醫生幫助判斷寶寶是否患有“羅圈腿”。

2、飲食的補充 在日常生活中,給新生寶寶的膳食中可添加高鈣食品,如乳酪、綠色豆類、紫菜、海帶、蛋黃、黑芝麻、蝦皮、醬油、薺菜、黑木耳等。

媽媽平常要多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常帶著寶寶到戶外曬太陽,也能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促進鈣的吸收。

3、避免讓寶寶過早學走 一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越早學走路約好。所以很多父母在寶寶還只有2、3個月的時候就扶著小寶寶站立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寶寶過早的學站立,造成下肢負重過大,更容易形成羅圈腿。而且小寶寶對腿部的控制力量小,

站立的姿勢不對,嚴重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一般來說,等寶寶學會爬之後,可以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學走了。

4、避免讓寶寶使用學步車 由於現在市面上學步車的構造給寶寶一個不適當的支撐,也會造成寶寶走路姿勢不正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羅圈腿。

父母如發現寶寶走路異形的時候,應儘早把寶寶送到醫院診斷治療。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關注著寶寶,並定期做好檢查,瞭解寶寶的身體生長發育情況,讓寶寶更好的健康成長。

父母如發現寶寶走路異形的時候,應儘早把寶寶送到醫院診斷治療。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關注著寶寶,並定期做好檢查,瞭解寶寶的身體生長發育情況,讓寶寶更好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