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投降的原因並不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而是在等中國的一個消息

1941年12月7號,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徹底激怒了美國。隨著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二戰的格局也就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歐洲戰場上盟軍合力拿下德國,迫使德國在1945年5月9號無條件投降,

而此時的軸心國只剩下日本還在苦苦支撐了,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接連勝利,日本投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日本明知道已經打不贏了為何還死死堅持不投降?太平洋戰場雖然美國接連取得勝利,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十分慘遭,

甚至在硫磺島戰役中,美國傷亡人數竟然比日本還多。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美國當時的總統杜魯門不得不啟用原子彈,於是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扔下了令世人震驚的兩顆原子彈。所以後來,歷史把日本的投降的主要功勞都歸功於這兩顆原子彈的功勞。

不過歷史的真相並不是這樣的,當時的日本天皇是擁有絕對權利的,因此也只有日本天皇才能宣佈投降。其實原子彈給日本裕仁天皇的觸動並不是很大,因為原子彈爆炸後半個月他才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的,那麼裕仁天皇到底在考慮什麼呢?原子彈這麼毀滅性的武器都沒震撼到他。

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不同的是,在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裕仁考慮的並不是國家利益和自己的一己私欲,他自己的天皇的位置是否能保住。裕仁天皇曾派出秘使和美、蘇、中三國接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答應保留天皇體制,保留他天皇的權利,保留皇家的三大神器;八尺鏡、瓊勾玉、草雉劍。才會答應投降。

美、蘇兩國都想控制日本才而達到限制對方的目的,所以這兩國很爽快的就答應。所以裕仁一直在等待的就是中國的回復,最終在再三考慮後中國也同意了這一條件。因此日本才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最後謝謝各位看官長的這麼漂亮,

帥氣還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