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加坡巧克力黑勢力崛起,不怕胖的小夥伴快來圍觀

新加坡近來興起“食物主題”咖啡館,包括主打黑巧克力飲料與甜品的咖啡館The Dark Gallery,以及以芝士為主題的Pablo芝士撻咖啡館。 

先苦後甜,那是人生的滋味,也是黑巧克力的美味。

新開的The Dark Gallery是少主打黑巧克力飲料與甜品的咖啡館。

繼之前各卡通人物主題咖啡館陸續在獅城開業,最近興起“食物主題”咖啡館。比如以黑巧克力為主題的The Dark Gallery咖啡館,以及Pablo芝士撻咖啡館。

今年3月在馬來西亞吉隆玻創辦第一家The Dark Gallery,7月在本地美年徑(Millenia Walk)開設第二家店。

黎孋慧創辦The Dark Gallery,

主打黑巧克力甜品。

她曾當過三年律師,過後經營雪糕品牌Marble Slab Creamery在本地的特許經營權(franchise)。三年半前,她創辦了冷壓果汁品牌HIC Juice。

黎孋慧認為,巧克力有潛能像咖啡一樣,成為目前所謂的“第三波”咖啡潮流。

推薦單品巧克力

現在的咖啡趨勢注重咖啡豆來源,強調單品咖啡豆,流行手泡咖啡。因此,The Dark Gallery的特點之一,是推薦單品(single origin)黑巧克力和手制巧克力。所謂的單品巧克力,黎孋慧說,是採用來自單一地方生長的可哥製作出的巧克力,

它的性質會受該地理環境影響。

咖啡館的單品巧克力雪糕試味盤像一幅講解版圖,列出三款單品黑巧克力的名字:可哥濃度64% 的Madagascar(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可哥濃度70%的Dominican Republic(中美洲多明尼加共和國),可哥濃度72%的Venezuela(南美洲委內瑞拉),以及它們個別的特質。單品黑巧克力雪糕比一般巧克力雪糕更有層次感,苦中漸甜,富有“苦盡甘來”的微妙。

The Dark Gallery的單品巧克力雪糕試味盤,讓你在品嘗三款單品黑巧克力的同時,瞭解它們的特質。

有趣的是,形容單品巧克力口感的方式跟單品咖啡類似,可分:酸度、果味、苦味和濃度指數。例如:葡萄柚的果香味、花香味、微辣、帶酸、偏苦。

飲料方面,除了經典的冷熱巧克力,

咖啡館還有特製巧克力塊榛果拿鐵(chocolate cube hazelnut latte)。可按個人喜歡的咖啡比例,將雙份(double shot)濃縮咖啡倒入一杯裝滿冰巧克力塊的杯中,再按照個人喜好的牛奶比例,倒入溫牛奶。濃郁的巧克力中,散發著咖啡香。

濃郁的巧克力塊榛果拿鐵。

除了品嘗黑巧克力甜品,

還可以認識黑巧克力的背景。例如,咖啡館將會舉行講座,包括巧克力鑒賞會、巧克力的製作等,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巧克力背後的故事。

黎孋慧說:“巧克力算是男女老少都喜歡吃的,但大家通常只接觸巧克力塊和巧克力蛋糕,對巧克力的背景認識有限。”

巧克力中,她相中黑巧克力,因為“相比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黑巧克力的可哥成分最高,也最接近純可哥,而純可哥是營養價值高的‘超級食物’(superfood)。”

目前,咖啡館除了有接近10種單品巧克力,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巧克力,從南美洲到非洲,也包括著名品牌如法芙娜(Valrhona)和百樂(Cacao Barry),以及本地小量製作的巧克力品牌。在這裡,可以品嘗到12種巧克力夾心糖(chocolate bonbons),八種巧克力塊,還有至少10種巧克力雪糕。

小巧的巧克力夾心糖。

黎孋慧說:“常常有人問我,哪個國家的巧克力最好?其實,巧克力品質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可哥種植的環境和巧克力農夫的種植方法等。”

訪問黎孋慧前,本以為她應該是巧克力粉絲,才會想開巧克力主題咖啡館。

原來,她兩年前才跟巧克力結緣。

“以前,我沒有特別喜歡巧克力,到咖啡館也不會特地點巧克力飲料。兩年前在三藩市一家名為‘Dandelion Cafe’的咖啡館,它的巧克力飲料和甜品讓我驚豔!”

百變的芝士

日本超人氣Pablo芝士撻上月8日在獅城威士馬廣場(Wisma Atria)的咖啡館開幕,引來排隊人龍。

Pablo是日本近年躥紅的排隊名店,據悉平均每七秒就賣出一個芝士撻。

本地的Pablo咖啡館除了招牌的現烤芝士撻和迷你芝士撻,還有各式各樣的芝士食品,充分展現出芝士的多變。

Pablo的招牌芝士撻。

比如,芝士霜淇淋(soft serve ice cream)、芝士法國千層派、抹茶芝士法國千層派等。

有趣的是,這裡除了可以吃芝士甜品,還可以喝芝士飲料。例如,少見的芝士奶昔“classic cheese tart smoothie”。

Pablo的芝士奶昔。

咖啡館即將推出新的抹茶和巧克力口味迷你芝士撻。

Pablo創辦人是來自日本大阪的嵜本將光(37歲)。

他日前出席Pablo咖啡館開幕禮時,接受聯合早報訪問談到日本流行吃芝士撻的飲食文化:“日本的潮流很快,當一家品牌的食品成功後,就有其他品牌出現,從而也會傳到其他國家。”

儘管目前市場上有不同品牌的芝士撻,嵜本將光不認為是在互相競爭,而是各有各做法。

目前,咖啡館除了有接近10種單品巧克力,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巧克力,從南美洲到非洲,也包括著名品牌如法芙娜(Valrhona)和百樂(Cacao Barry),以及本地小量製作的巧克力品牌。在這裡,可以品嘗到12種巧克力夾心糖(chocolate bonbons),八種巧克力塊,還有至少10種巧克力雪糕。

小巧的巧克力夾心糖。

黎孋慧說:“常常有人問我,哪個國家的巧克力最好?其實,巧克力品質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可哥種植的環境和巧克力農夫的種植方法等。”

訪問黎孋慧前,本以為她應該是巧克力粉絲,才會想開巧克力主題咖啡館。

原來,她兩年前才跟巧克力結緣。

“以前,我沒有特別喜歡巧克力,到咖啡館也不會特地點巧克力飲料。兩年前在三藩市一家名為‘Dandelion Cafe’的咖啡館,它的巧克力飲料和甜品讓我驚豔!”

百變的芝士

日本超人氣Pablo芝士撻上月8日在獅城威士馬廣場(Wisma Atria)的咖啡館開幕,引來排隊人龍。

Pablo是日本近年躥紅的排隊名店,據悉平均每七秒就賣出一個芝士撻。

本地的Pablo咖啡館除了招牌的現烤芝士撻和迷你芝士撻,還有各式各樣的芝士食品,充分展現出芝士的多變。

Pablo的招牌芝士撻。

比如,芝士霜淇淋(soft serve ice cream)、芝士法國千層派、抹茶芝士法國千層派等。

有趣的是,這裡除了可以吃芝士甜品,還可以喝芝士飲料。例如,少見的芝士奶昔“classic cheese tart smoothie”。

Pablo的芝士奶昔。

咖啡館即將推出新的抹茶和巧克力口味迷你芝士撻。

Pablo創辦人是來自日本大阪的嵜本將光(37歲)。

他日前出席Pablo咖啡館開幕禮時,接受聯合早報訪問談到日本流行吃芝士撻的飲食文化:“日本的潮流很快,當一家品牌的食品成功後,就有其他品牌出現,從而也會傳到其他國家。”

儘管目前市場上有不同品牌的芝士撻,嵜本將光不認為是在互相競爭,而是各有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