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講述文昌人自己的故事《紫貝拾遺》一二冊結集出版

9月3日,《紫貝拾遺》首發儀式暨交流座談會在文城舉行。

該書第一、二冊正式結集出版,收錄了一篇篇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文章,記錄了文昌多彩的風土人情。目前,這些文章已相繼在同名微信公眾號“紫貝拾遺”上發佈。

《紫貝拾遺》作者之一的雲凰接受記者採訪

首發儀式現場有作者簽名、文章朗誦、讀者點評、交流互動、現場售書等多個環節,

氣氛熱烈,文昌眾多父老鄉親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彙聚一堂,共同探討文昌鄉土文學復興之道。作者雲凰說,《紫貝拾遺》的出版,對於文昌文化發展是一種鼓舞和促進,不但把文昌過去的記憶記錄下來,還借此展望未來。

據瞭解,這本關於文昌的書定名為《紫貝拾遺》,是因為“紫貝”一詞乃文昌之古稱,漢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設珠崖郡紫貝縣,

唐貞觀元年(西元627年)改名為文昌縣。“拾遺”一詞既指採錄遺逸事蹟,又是唐代言官官名,因此本書既在敘事,又在正言。該書不是一本個人專集,而是由多位作者集體創作而成,第一、二冊中共選錄了由88位作者創作的169篇文章,共計66萬字。

《紫貝拾遺》主編蔣清野給讀者簽名

該書主編蔣清野為文昌中學畢業生,曾求學於清華大學,現在澳大利亞攻讀博士。2015年底,蔣清野聯合部分同學、朋友啟動了《紫貝拾遺》專案,面向海內外文昌同鄉徵集家史家事、市井見聞等,且不限題材、題材以及篇幅。書中描述文昌鋪前勝利老街、文南老街、溪北書院等地軼事的文章,生動且活潑,其情其景躍然紙上。

文昌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光濃在文章《漫漫尋書路》裡回憶了尋找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文昌《中學生作文選》一事。

他說,《中學生作文選》當時面世引發了一場教育界的轟動,被譽為難得的“校本教材”,當中體現了文昌學子對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獲悉《紫貝拾遺》徵稿,張光濃便撰寫了文章表示支持。

《紫貝拾遺》副主編陳文宣介紹本書出版的初衷

該書的副總編陳文宣介紹,《紫貝拾遺》出版的初衷是讓每一個文昌人記錄自己身邊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些東西是強烈想去訴說的,而這些東西是別人不可代替的,但是如果你不說,它就好像從來沒存在過。這本書就是要創造一個,在每一個角落裡,散落在世界的各個地方的文昌人對鄉土的一種懷念,對鄉土的一種記錄,可以讓大家自由抒發這種情感。

據介紹,《紫貝拾遺》一書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沒有任何體系題材、體裁篇幅、作者背景等等方面的要求。本書通過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通過一個個普通的家庭、村莊、市集、鄉鎮,全面地記錄下文昌在這個時代的全貌。有些故事可能是模糊的,是混沌的,是有爭議的。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可能有不同的視角和觀點。這些視角和觀點沒有對錯,只是作者彼時彼刻的所見、所思、所感。這些零散的故事彙集起來,就是文昌人在這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為了保證全書的品質,《紫貝拾遺》收錄的每篇文章都指定專人進行審稿並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見。所有被本書記錄的文章都經過了“一稿、二稿、定稿”這樣一個嚴格的審稿、修改、校對流程。

據悉,《紫貝拾遺》已啟動第三冊的徵稿工作,收到了來自歐美、澳大利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作者的來稿,將爭取在未來幾年以每年一冊的節奏結集出版。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會即行刪除或者協商許可使用事宜。

我們的郵箱是:wenchangfabu@126.com,誠摯感謝。

感謝關注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

支援我們請轉發、點贊或使用評論功能↓↓↓

可以讓大家自由抒發這種情感。

據介紹,《紫貝拾遺》一書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沒有任何體系題材、體裁篇幅、作者背景等等方面的要求。本書通過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通過一個個普通的家庭、村莊、市集、鄉鎮,全面地記錄下文昌在這個時代的全貌。有些故事可能是模糊的,是混沌的,是有爭議的。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可能有不同的視角和觀點。這些視角和觀點沒有對錯,只是作者彼時彼刻的所見、所思、所感。這些零散的故事彙集起來,就是文昌人在這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為了保證全書的品質,《紫貝拾遺》收錄的每篇文章都指定專人進行審稿並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見。所有被本書記錄的文章都經過了“一稿、二稿、定稿”這樣一個嚴格的審稿、修改、校對流程。

據悉,《紫貝拾遺》已啟動第三冊的徵稿工作,收到了來自歐美、澳大利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作者的來稿,將爭取在未來幾年以每年一冊的節奏結集出版。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會即行刪除或者協商許可使用事宜。

我們的郵箱是:wenchangfabu@126.com,誠摯感謝。

感謝關注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

支援我們請轉發、點贊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