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職稱高低代表著紫砂藝術水準的高低是一種混帳邏輯

我從來不滿意那些高工、大師對紫砂藝術生活的膚淺表現。很多人做壺只是表面技巧,不能往深處走,達不到讓人思索與興奮的程度。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問題。現在宜興靠紫砂吃飯的人有20萬人,

能靠紫砂發財的不足2千人,能在紫砂藝術上有創意的不到2百人,能在紫砂藝術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層指可數,千萬不要相信在紫砂市場裡能夠淘到寶,就算是寶,那還要經100年才能成為古董。

現在有些紫砂從業者,拼了老命想往職稱隊伍裡鑽,

拿到職稱就可以在市場上運作,運作的好就能發財致富,職稱是通向財富的敲門磚,但實際上這是現代人過於浮躁,把職稱與藝術水準聯繫起來,其實,職稱僅僅是政府發的一張技術等級證書而己,可能與成型技巧有一點點關係,但我看到那些具有各級職稱的人在不斷重複前人的作品、克隆人家的造型,還居然臉不紅,心不跳地大談紫砂藝術,我就只能呵呵一笑了。

我不斷地在各種場合說職稱與藝術無關,或者說關係不大,有些年輕人以為我老人家亂說,是為老不尊。但我想,年輕的紫砂人還沒有體會到藝術基本的道理。教學很關鍵,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到底應在哪些方面吸收傳統,吸收營養。有的人僅僅說技法,

但我覺得這還是表面的。真正能像時大彬、邵大亨、顧景舟那樣有高境界,把紫砂捏出人生命來的確實是鳳毛麟角,為人師必須讓學生注意對世間萬象進行提煉與昇華,就是紫砂壺裡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