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阿爾卑斯山下的小鎮竟然有著三百多年的小提琴製作史

這是個風景優美的小鎮,有綿延不絕的雪山,夏天hiking,

冬天滑雪;有安靜漂亮的山間小湖,夏天可以划船可以游水;這裡還有舒適的住宿可口的食物,有像畫中走出的美麗人民,你可以盡情享受阿爾卑斯悠閒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這裡還有色彩斑斕的壁畫和超文藝范兒的小提琴。它就是阿爾卑斯小鎮米滕瓦爾德(Mittenwald)。

一早我們又從大本營加米施滿血出發。還像昨天一樣買了天票,反正這周圍的小山村一個比一個美,保不齊路上看到美景就下車了,所以天票方便的很,沒有後顧之憂(價格9.8歐)。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巴士路程30分鐘的米滕瓦爾德,以製作小提琴和壁畫而聞名的小鎮。下了車我們先到遊客中心要了小鎮地圖和攻略,然後開始走進了這美麗而安寧的如畫小鎮。

隨便抬頭一看四周都是山,立即被巴伐利亞的三大特徵所吸引:小教堂,牆上濕壁畫,還有好看的民族服裝(Dirndl, 一種連衣裙 )。居然就這麼幸運遇到了一場小鎮婚禮,這個咱們下回再說。陽光真好,打在身上暖暖活活,照亮了小鎮,照亮了牆上的濕壁畫。

沿著班霍夫街(Bahnhof)走到盡頭就是小鎮的主要街道Obermarkt,在繪有彩色壁畫的教堂一側有一座正在精心製作小提琴的老人雕像,他就是把製作小提琴技術帶到米滕瓦爾德的馬蒂亞斯·克洛茲(Matthias Klotz)。從此小提琴產業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繁榮。教堂後面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博物館(Geigenbau Museum),

既然來到了小提琴博物館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正在精心製作小提琴的老人雕像。 在米滕瓦爾德製作的小提琴行銷全世界。這裡有小提琴製作學校,小提琴博物館,小提琴專賣店。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方圓幾條街的小鎮,竟有超過了三百年的小提琴製作史。

小提琴博物館的漂亮招牌。博物館開業於1930年,坐落在米滕瓦爾德一座美麗的老房子。

館內全是和提琴有關的展品,展示了小鎮長達300多年的制琴史,其中以巴羅克式的提琴居多。這裡有時還舉辦研討會和其它展覽活動,並播放一部小提琴歷史的影片。最有意思的還是博物館內展示的小提琴工坊,你甚至可以動手一試。

克洛茲家庭製作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在17世紀中葉就很有名了,素有“德國小提琴製造之鄉”的美譽,他在義大利師從小提琴製造大師斯特拉迪瓦裡之後,於1684年將絃樂器製造引入了米滕瓦爾德。如今在米滕瓦爾德擁有十幾名製造絃樂器的工匠和一所技術學校。

莫札特生前用過兩把提琴,一把就是由德國制琴師克洛茲製造於18世紀後半葉的,莫札特早年曾用該琴在室內音樂會上演奏。這段歷史被小鎮傳為佳話。

一個與米滕瓦爾德小提琴有關的故事:2013年9月一名荷蘭尋寶愛好者宣佈,他經過辛苦研究之後破解了一份樂譜中的“藏寶密碼”。樂譜上寫著一行德語文字:“馬蒂亞斯撥動琴弦的地方”這句話暗示藏寶地點就在米滕瓦爾德,因為多年前米滕瓦爾德的馬蒂亞斯·克洛茲創建了小提琴製造傳統。尋寶者還說,樂譜中暗含著上世紀40年代通過米滕瓦爾德鎮的一條鐵路圖,而樂譜結尾處寫的“結束舞蹈”標記,意味著寶藏可能藏在鐵路舊址的停車緩衝器附近。

18世紀末音樂學院在歐洲相繼出現,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從而促進了制琴業的發展。從此法國的米爾庫,德國的米滕瓦爾德都是大量生產小提琴的地方。這是我們在小鎮遊逛時看到的一把巨大的提琴木雕,非常有創意的雕塑。

走出小提琴博物館,蔚藍的天空晃得人睜不開眼睛。待眼睛慢慢適應,小鎮的彩色壁畫又一一活躍在了眼前。

這家窗戶下的壁畫描繪了當年小鎮酒吧的好生意,畫中人都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姑娘正在詢問男人們要喝點什麼。濃郁的巴伐利亞風情撲面而來。

米滕瓦爾德最熱鬧的地方就集中在奧伯大街方圓幾百米的地方,大概半小時就可以走完一圈。但是你要是喜歡牆上的美麗壁畫,要走多長時間就不得而知了。

一輛復古馬車嘚嘚的走來,馬車夫一身民族裝扮,突然就想到了那首歌《從前慢》,以前一封信要走上很久很久。

聖彼得和保羅教堂是小鎮的地標。最初的哥特式教堂建於約15世紀,在1740年時由巴羅克時期藝術家施穆澤(Joseph Schmuzer,)裝飾過,陽光下牆上的壁畫熠熠生輝。

漫步小鎮,處處是浪漫的街角咖啡館。

鮮花,壁畫,教堂,阿爾卑斯山,這畫面太美。

靠近教堂的這座大房子經營著餐廳和咖啡廳,臨街整面牆上都畫滿了古典情懷的的宗教濕壁畫,十分的壯觀。

小鎮東側不到三公里就是高聳而立的阿爾卑斯山,2300米的山體拔地而起,非常俊美。有時間的話你可以徒步或坐纜車登上山頂,360度一覽群峰。 山頂上就是德國與奧地利界碑。

展示了小鎮長達300多年的制琴史,其中以巴羅克式的提琴居多。這裡有時還舉辦研討會和其它展覽活動,並播放一部小提琴歷史的影片。最有意思的還是博物館內展示的小提琴工坊,你甚至可以動手一試。

克洛茲家庭製作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在17世紀中葉就很有名了,素有“德國小提琴製造之鄉”的美譽,他在義大利師從小提琴製造大師斯特拉迪瓦裡之後,於1684年將絃樂器製造引入了米滕瓦爾德。如今在米滕瓦爾德擁有十幾名製造絃樂器的工匠和一所技術學校。

莫札特生前用過兩把提琴,一把就是由德國制琴師克洛茲製造於18世紀後半葉的,莫札特早年曾用該琴在室內音樂會上演奏。這段歷史被小鎮傳為佳話。

一個與米滕瓦爾德小提琴有關的故事:2013年9月一名荷蘭尋寶愛好者宣佈,他經過辛苦研究之後破解了一份樂譜中的“藏寶密碼”。樂譜上寫著一行德語文字:“馬蒂亞斯撥動琴弦的地方”這句話暗示藏寶地點就在米滕瓦爾德,因為多年前米滕瓦爾德的馬蒂亞斯·克洛茲創建了小提琴製造傳統。尋寶者還說,樂譜中暗含著上世紀40年代通過米滕瓦爾德鎮的一條鐵路圖,而樂譜結尾處寫的“結束舞蹈”標記,意味著寶藏可能藏在鐵路舊址的停車緩衝器附近。

18世紀末音樂學院在歐洲相繼出現,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從而促進了制琴業的發展。從此法國的米爾庫,德國的米滕瓦爾德都是大量生產小提琴的地方。這是我們在小鎮遊逛時看到的一把巨大的提琴木雕,非常有創意的雕塑。

走出小提琴博物館,蔚藍的天空晃得人睜不開眼睛。待眼睛慢慢適應,小鎮的彩色壁畫又一一活躍在了眼前。

這家窗戶下的壁畫描繪了當年小鎮酒吧的好生意,畫中人都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姑娘正在詢問男人們要喝點什麼。濃郁的巴伐利亞風情撲面而來。

米滕瓦爾德最熱鬧的地方就集中在奧伯大街方圓幾百米的地方,大概半小時就可以走完一圈。但是你要是喜歡牆上的美麗壁畫,要走多長時間就不得而知了。

一輛復古馬車嘚嘚的走來,馬車夫一身民族裝扮,突然就想到了那首歌《從前慢》,以前一封信要走上很久很久。

聖彼得和保羅教堂是小鎮的地標。最初的哥特式教堂建於約15世紀,在1740年時由巴羅克時期藝術家施穆澤(Joseph Schmuzer,)裝飾過,陽光下牆上的壁畫熠熠生輝。

漫步小鎮,處處是浪漫的街角咖啡館。

鮮花,壁畫,教堂,阿爾卑斯山,這畫面太美。

靠近教堂的這座大房子經營著餐廳和咖啡廳,臨街整面牆上都畫滿了古典情懷的的宗教濕壁畫,十分的壯觀。

小鎮東側不到三公里就是高聳而立的阿爾卑斯山,2300米的山體拔地而起,非常俊美。有時間的話你可以徒步或坐纜車登上山頂,360度一覽群峰。 山頂上就是德國與奧地利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