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安石在兒子得了重病還活著的時候,就讓兒媳改嫁,這做得對嗎?

封建時代都是包辦婚姻,嫁女兒很正常,可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居然把兒媳婦給嫁了,而且還是在兒子生前。

王安石之子王雱從小就聰明過人,22歲就中了進士,可算是大器早成。

可是他不幸得了重病,妻子龐氏卻很年青,王安石看到兒子王雱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一直拖著,不死不活的,這樣就耽誤了兒媳的大好青春了。

於是王安石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他居然做主讓兒子王雱與兒媳婦龐氏離婚,還幫兒媳找了一個好人家嫁了出來。

這讓他的兒子王雱很是難過,據說龐荻再婚之時,王雱還傷心欲痛地寫下一首詞《眼兒媚》,不久後就離開了人間,年僅三十三歲。

《眼兒媚》是這樣寫的: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這首詞寫出了王雱對妻子的思念,可是他的妻子此時正和別人新婚燕爾,享受著新生活,

早就把他拋棄到腦後了。

這件事在當時廣為傳說,在很多資料裡中都記載了“王太祝(王雱)生前嫁婦”之事。可見宋代社會風氣是極為開放,不但寡婦可以再嫁,連丈夫還活著的女人都可以再嫁。

但是王安石在兒子重病之時,把兒媳婦給嫁了,做得真是對嗎?看起來這件事很無私,

但是也很無情。別說在古代,就是在現在,丈夫得了重病,妻子不照顧他反而改嫁,周圍的人會認為這是對的嗎?

王安石嫁兒媳婦,是站在兒媳婦的立場上,為兒媳婦著想,怕她耽誤青春。

可是從王安石的兒子王雱的立場上看,

自己得了重病,妻子不在身邊照顧,卻歡天喜地得改嫁了,當了別人的新娘,和別人恩恩愛愛,生兒育女,而自己一個人孤獨寂寞,這不是催他死嗎?

在丈夫得了重病時改嫁,在道德上說不過去,在愛情上也說不過去。王安石嫁兒媳肯定持著如此觀點,女人必須有一個健康的丈夫,病人是不應該擁有妻子的。

很難說王安石這種觀點對不對,這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上,站在有病的丈夫的立場上,

肯定不對,但站在青春的妻子的立場上,這就是對的。

所以說實在沒法說王安石嫁兒媳是對是錯,只能說他的兒子王雱很傷心,接受不了妻子離他而去的事實。

其實當時也一定有人反對王安石的作法,認為他所做的不合情理,所以傳出了王安石與兒媳婦扒灰的事,但這個傳言一定是假的,王安石為人正直,是不會做這樣的事了。而且王安石變法也得罪了不少人,他的敵人自然會無事生非。

反正王安石嫁兒媳,兒媳很開心,兒子很傷心!一喜一悲,對比明顯!

(歡迎關注頭條號夢裡書行蓬山路)

但這個傳言一定是假的,王安石為人正直,是不會做這樣的事了。而且王安石變法也得罪了不少人,他的敵人自然會無事生非。

反正王安石嫁兒媳,兒媳很開心,兒子很傷心!一喜一悲,對比明顯!

(歡迎關注頭條號夢裡書行蓬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