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聊城持續推進創森建設,九州窪將建一處城市綠肺

九州窪月季園(效果圖)。

將為城市添一塊綠肺

2017年是聊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最關鍵的一年,

將持續推進創森建設工作。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抓好九州窪月季園和一批街心公園建設改造,新增綠化面積164公頃。

根據剛出爐的《山東省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5》,秉承“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宗旨,圍繞聊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總體目標,中心城區城市森林建設空間佈局確定為“一心、一環、兩帶、多園”的規劃要求,

將建設包括九州窪濕地公園在內的15個公園綠地。

九州窪濕地公園占地面積約2200畝,今年計畫投資8.5億元,計畫於3月底正式啟動施工。公園突出月季主題,按照生態自然的原則,通過與城市生態休閒與觀賞旅遊功能相結合,科學規劃,積極做好水的文章。

聊城九州窪位於聊城城市規劃區東南部,該處傳說為聊城原舊州城遺址所在地,區域內基本沒有民房,

附近也沒有任何污染源,雨季該處有大面積積水,在中央形成20公頃的天然澇窪濕地,時常有珍異鳥類停駐。

聊城規劃建設九州窪可以為城市增添一塊“綠肺”,為聊城市民提供一個自然、文明、高尚、和諧的場所。

聊城曾三遷城址,九州窪是其中一處

記者從文物局獲悉,雖然未經考古論證,但是通過地方史志及相關文獻資料,基本對聊城古城遷徙有了統一認識——現在的古城在文史上被稱為“今城”,

曾經的“今城”先後經歷了三次變遷才到了現在的古城位置,也就是說,除了現存的古城區外,還有三處聊城古城遺址。

人們常說的聊城古城,其實是聊城有文獻可考的第四處古城城址。

根據市文廣新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聊城始建於春秋中期,最早見於文獻記載是西元前522年,自此時起至北魏孝昌二年(526)止,在此地存在了1048年,地點在今聊城城區西北約7.5公里之聊古廟,

也就是閆寺街道辦事處申李莊東。遺址呈方形高臺地,暴露面積約3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遺址表面散佈著大量陶片。

據考證,此處應為春秋時期的聊城城址,魯仲連射書救聊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聊城一遷王城,自北魏孝昌二年(526)由故聊城移此,至五代時期後晉開運三年(946)止,在此共存在了420年,其位置大約在今聊城城區東北7.5公里處之北楊集東南約2至3公里處。

聊城二遷巢陵,在此存在時間較短,自後晉開運三年至北宋淳北三年(992)只有46年,其位置在今聊城東南約7.5公里的舊州城,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九州窪”,傳說巢父墓在此,故曰巢陵。

史料記載,大禹時封有巢氏的後代建立有巢國(今安徽巢縣一帶),歷經夏、商、周三代,世代皆為諸侯。春秋時期,楚國滅了巢國,巢國的公族後代遂以原國名命姓,稱為巢姓。本報記者 淩文秀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