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0%的人不知道,這種樹葉不僅能吃,還能防病!

相傳釋迦牟尼有個弟子叫目連,目連的娘愛吃烤鵝。
每次吃鵝前,她總要在巷子裡放塊燒紅的鐵板。巷子的兩頭,一頭放碗醬油,一頭放碗香醋。她把鵝趕進巷子,鵝被燙地到處撲騰又逃不出來,就兩頭來回奔跑,一會到這頭喝口醬油,一會到那頭喝口醋,不一會兒就被烤熟了。後來,老太太死了,閻王把她打入地獄,罰她下油鍋。目連得知娘在陰間受苦,很不忍心,就經常給娘送飯食,但是飯食總被餓鬼獄卒給吃了,她娘常常吃不到。
一日,目連偶然在山上發現一種樹葉,汁水黑如墨汁,不過清甜可口。他想到不如用黑汁做飯給娘,這樣獄卒會因為害怕飯有毒而不敢再吃。後來果然如目連所料,她娘也因此吃到了飽飯。

這雖是則傳說,不過這樹葉倒是真的存在。這種樹名叫烏飯樹,

葉子叫烏飯葉。為什麼叫烏飯呢?因為用這樹葉泡開的水呈黑色,將糯米浸泡其中染成黑色做成的飯叫烏米飯。想來這名字由此而來。

烏飯樹又名南燭,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見,尤以江浙一帶最為多見。《本草經疏》載:發者,血之餘也,顏色者,血之華也,血熱則鬢髮早白而顏枯槁。凡變白之藥,多是氣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燭氣味平和兼能養脾。《中藥大辭典》載述:烏飯樹具有益精氣、強筋骨、明目止瀉的功效。

江蘇宜興、金壇、溧陽以及浙南、皖南一帶的烏米飯較為出名。這些地方現在還保留著農曆四月初八吃烏米飯的習俗。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浴佛節,佛教徒常用烏米飯來供佛。宋詩《四月八日蒙文餉黑飯》裡說道:熱際初嘗四月八,

磨香灌佛曉泉寒。丞公忽至般木飯,兒輩驚看歡喜丸。這裡的“歡喜丸”就是用烏米飯搓成的小飯粒兒。

通常的做法是:將烏飯葉絞碎後放入40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小時後將糯米放入烏葉水中泡12小時,之後將泡好的米按煮米飯的方法做熟即可。當然如果去產地旅遊,還可以買到烏米飯的半成品,直接上籠蒸制即可享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