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傳銷還是非法集資,坑人無數的虛擬貨幣是怎麼得逞的?

央行等九部委今日發佈公告,確立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

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所謂的代幣發行,其實就是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開售幣),很多人容易把ICO和IPO(首次公開募股)搞混淆,兩者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融資手段。

但IPO是公司自己發行的股票,也就是公司的所有權,而ICO是公司發行的加密代幣,可視為享有公司服務的使用權,比如經常聽到的比特幣和乙太幣,

這兩種虛擬貨幣在美國證監會(SEC)多次發出警告風險後集體“跳樓”,1小時跌幅50%。

回想當初“想哭”勒索病毒在全球肆虐的時候,一個比特幣能兌換近1萬元人民幣,很多人都覺得匪夷所思,一枚比特幣竟如此值錢?其實,這裡面是有一定門道的。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比特幣之所以一路走高也是這個道理,自2009年誕生後,在前4年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而後總數量也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

因為它本身不會被凍結、無法跟蹤,不用納稅等優點,被眾多網路使用者接受。但比特幣的總量是定的,

想要的人多了,自然水漲船高,8年暴漲221萬倍,最高時一枚價值過萬。

那麼,比特幣是如何保障資金的運作?其實,比特幣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物,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概念:去中心化和分散式帳本。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基礎,與之相反,中心化則要求設定有交易中心,

相當於協力廠商系統,好比在天貓購物確認收貨之後才會把貨款支付給賣家,如果沒有收穫資金就會暫時託管在協力廠商資金庫裡面。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極大的隱患,協力廠商系統存在資訊洩露風險,而且還可能卷錢跑路,特別是一些把伺服器設在海外沒有備案的融資公司,類似案例比比皆是,明白君在這裡就不枚舉了。

比特幣並沒有交易中心,

它所採用的手段就是去中心化,即採用分散式帳本,當任何一方交易時,所有使用者的帳本都會重新計算一次。而比特幣的數額是恒定的,在一定時間內不會憑空增多,也不會無故減少,因為每個人的帳本都記得清清楚楚。

而且,為了防止駭客作假,每一次交易都要按時間順序標記,這樣一來每一個比特幣都可以追溯來源,確保不會憑空出現,即便是最厲害的駭客,在這套系統面前也無力破解。

當然,要保障這個系統運行,就要不停地更新帳本,而且往系統裡面增加代幣也有一定的技巧,系統會給第一個記帳的人獎勵代幣,這就是傳說中的挖礦。

這樣看來,類似比特幣的ICO是有一定的良性發展可能,在成功融資之後,只要項目越強大,公司的服務價值就越高,代幣也會漲價。

問題在於ICO集資的門檻非常低,只要有專案發起人和白皮書,就能發行代幣,而且手續輕便、交易成本極低,這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ICO本身不受央行和金融機構控制,很多團夥乾脆不談專案,只談紅利,因為絕大多數的散戶缺乏相關知識,只要告訴他們投資極少資金,就能獲取高額回報,就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所以,國內大部分虛擬幣乾脆直接做成了傳銷產品,靠發展下線謀利。央行這次重磅出拳直擊ICO,實際上是在剷除網路傳銷的滋生土壤,以後凡是涉及虛擬代幣的,基本上可以斷定為騙局。

最後明白君還要提醒一句,如果想靠虛擬貨幣來賺大錢,簡直做白日夢,所有快速牟利的方法都寫在刑法上,想要自己去翻吧!

每一次交易都要按時間順序標記,這樣一來每一個比特幣都可以追溯來源,確保不會憑空出現,即便是最厲害的駭客,在這套系統面前也無力破解。

當然,要保障這個系統運行,就要不停地更新帳本,而且往系統裡面增加代幣也有一定的技巧,系統會給第一個記帳的人獎勵代幣,這就是傳說中的挖礦。

這樣看來,類似比特幣的ICO是有一定的良性發展可能,在成功融資之後,只要項目越強大,公司的服務價值就越高,代幣也會漲價。

問題在於ICO集資的門檻非常低,只要有專案發起人和白皮書,就能發行代幣,而且手續輕便、交易成本極低,這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ICO本身不受央行和金融機構控制,很多團夥乾脆不談專案,只談紅利,因為絕大多數的散戶缺乏相關知識,只要告訴他們投資極少資金,就能獲取高額回報,就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所以,國內大部分虛擬幣乾脆直接做成了傳銷產品,靠發展下線謀利。央行這次重磅出拳直擊ICO,實際上是在剷除網路傳銷的滋生土壤,以後凡是涉及虛擬代幣的,基本上可以斷定為騙局。

最後明白君還要提醒一句,如果想靠虛擬貨幣來賺大錢,簡直做白日夢,所有快速牟利的方法都寫在刑法上,想要自己去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