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部委發佈公告警示風險:立刻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2017年9月5日訊,昨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門昨天聯合發佈公告,明確首次代幣發行(ICO)融資涉嫌非法金融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公告同時提醒投資者,代幣發行存在多重風險,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央行表示,近期,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湧現,投機炒作盛行。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

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乙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央行公告發佈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

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各金融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為代幣發行融資和“虛擬貨幣”提供帳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有關部門將嚴格執法,堅決治理市場亂象。

證監會公告也要求,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為代幣發行融資和“虛擬貨幣”提供帳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

不得承保與代幣和“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代幣和“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範圍。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現代幣發行融資交易違法違規線索的,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今年上半年,借助區塊鏈研究熱潮,ICO一陣風起,異常火爆。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在7月發佈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

2017年上半年,通過ICO獲得的融資金額已經超過了傳統VC的投資,ICO累計融資規模達26.16億元人民幣,累計參加人次達10.5萬。但是,在一夜暴富的神話背後,卻是大量的虛假專案。一位監管部門人士指出,90%的ICO專案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盲目跟風、被“割韭菜”的投資者大有人在。

七部委發佈公告後,

包括比特幣、萊特幣等在內的各類數字貨幣的價格紛紛跳水。據數位資產交易平臺OKCoin的資料,最近半年來從1萬元/枚飆升到3萬元/枚的比特幣,兩天之內就從32214元/枚下跌到26000元/枚,跌幅近20%。萊特幣則從592元/枚跌到416元/枚,跌幅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