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空》:孩子眼中那些奇怪的太空問題

■本報記者 張文靜

《太空》,[波]亞歷山卓·米熱林斯卡、丹尼爾·米熱林斯基著,

烏蘭、劉博洋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3月17日,“科學暢想與未來——關於太空的若干個奇怪問題暨《太空》新書研討會”在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哥白尼廳舉行。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社長李鑒、蒲公英童書館總編輯顏小鸝、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主任蔡夢靈就天文、太空、外星人等科普話題與現場小讀者進行了互動。

科普繪本《太空》是波蘭暢銷書作家亞歷山卓·米熱林斯卡和丹尼爾·米熱林斯基的作品,他們以新穎的視角和鮮活的筆觸,向讀者呈現了浩瀚宇宙的萬千奇觀以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歷程。《太空》運用了非常特別的講述方式。比如,作者把太陽比作一個沙灘球,把地球縮小到豌豆大小,木星則相當於一個柳丁大小,然後將八大行星等比例放入畫面。

這時作者告訴讀者,即使將太陽系中的天體等比例縮小到這種程度,整個畫面仍然至少得有2000米長。當我們驚異于太陽系的廣大時,作者又說道,與其他遙遠的星星相比,太陽系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太空》一書的翻譯由波蘭語專家和天文學專家共同擔綱,以保證其語言和科學內容的準確,並在此基礎上,盡可能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小讀者也能看懂神秘的彗星和黑洞,

瞭解豐富多彩的天文學和航空航太領域的知識。

在蔡夢靈看來,《太空》是一本層次豐富的圖書,可以幫助小朋友發現更多廣闊的世界。“我們希望小朋友可以與家人一起去發現太空。”蔡夢靈說。顏小鸝則表示,讀《太空》這樣的書,不僅可以長知識,還能夠讓我們的性格和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對於外星人是否存在,鄭永春表示,外星人實際上不是一個科學名詞,真正的科學名詞是外星高能智慧生命。

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痕跡,但有很大概率存在外星高能智慧生命。

地球之外,還有什麼星球適合人類生存?朱進認為,就目前的探測,火星是很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但不建議輕易到火星上去,“因為可能會給它帶來嚴重的生態破壞”。

宇宙是什麼顏色呢?李鑒介紹說,2007年一個科學小組為此做的研究表明,宇宙是一種很淺很淺的咖啡色。

《中國科學報》 (2017-03-24 第6版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