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紀念幣上的防偽技術,很多人都不知道!

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紙幣,大家都知道怎麼辨別真假,

例如看浮水印,試手感等,那你知道紀念幣怎麼樣來防偽嗎?

今天紀念幣資深藏友pxyw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紀念幣上的防偽技術。

1

暗記和微縮文字技術

(1)暗記和微縮文字技術率先從黃銅合金幣開始運用

由於黃銅合金較鋼芯鍍鎳材料要軟,從2001年發行的辛亥革命開始到目前所有的黃銅合金幣(第一輪賀歲幣除外)均有暗記和微縮文字技術。

2001至2006年期間,這種技術還不成熟,

在放大鏡下觀察效果浮淺而模糊;從2006年發行的奧運一組開始至今,技術明顯得到提高,放大鏡下觀察效果深邃、清晰、規整。

關於微縮文字技術,辛亥革命微縮文字在反面“90周年”上方橫條上,左“辛亥”,右“革命”。(如下圖)

(2)暗記和微縮文字技術在近期的鋼芯鍍鎳幣上也開始運用

2001至2009年所有鋼芯鍍鎳幣均未見暗記和微縮文字技術的運用,但後期隨著這種技術日漸成熟,2010年發行的世博鋼芯鍍鎳幣首次開始運用這種技術,這預示著將來這種技術必將普及運用。

(3)第一輪賀歲幣未採用暗記和微縮文字技術

現在賀歲幣的造假十分猖獗,連二代假賀歲幣也開始在市場發現,其效果幾可亂真!非一般功力不能辨別。

首輪賀歲系列幣是在這種防偽技術得以運用期間一直沒採用這種防偽的黃銅合金幣,

目前僅靠邊銘技術防偽,實感力不從心!為何當初設計時放棄這種技術,不得而知。

2

隱形雕刻技術

隱形雕刻,就是將兩個不同的圖案處理後分別表現在同一部位的兩個側面,

通過變換觀察角度,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圖案。

2001年發行的“辛亥革命90周年” 首次使用隱性文字技術,當變換角度觀察隱形圖案部位時,可以看到 “1911”和“2001”字樣組成的隱形圖紋(如下圖)

隨後發行的“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幣、和字紀念幣、第二輪賀歲生肖紀念幣、航太紀念幣等也採用了此項工藝。

第29屆奧運會流通紀念幣,在背面圖案中福娃下方採用了隱形數位圖案防偽,

即正視時看不到明顯的數位圖案,在右視時可看到明顯的“奧林匹克五環”標誌,而在左視時,在同一位置處則可看到明顯的“2008"數字。(如下圖)

3

邊部防偽技術

普通紀念幣發行初期,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錢幣製作工藝還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準,這一時期生產的紀念幣邊部主要採用的是連續絲齒工藝.

進入九十年代,我國科學技術水準有了較大的提高,開始採用等距間斷絲齒工藝和邊部滾字工藝。

目前,世界上採用等距間斷絲齒形制製造流通硬幣的國家並不多。珍稀動物系列紀念幣的邊部採用的就是其中的凸緣絲齒工藝。(如下圖)

邊部滾字,就是在金屬硬幣邊部的圓柱體立面上滾印各種文字和圖文。這種文字和圖案(也稱邊銘和邊飾)可以是陽文(凸出),也可是陰文(凹入)。

金屬硬幣邊部滾印字元,一方面增強了硬幣的鑒賞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幣的技術含量,增加了製造假幣的技術難度。

1993年發行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幣,首次使用了邊部滾字工藝,在該幣的邊部柱面上壓印有陰文“ZHONG GUO ”中文拼音字樣和“☆”五角星圖案,截止1999年9月,共有十套紀念幣使用了上述邊銘。(如下圖)

自2000年6月發行的“敦煌藏經閣發現一百年”紀念幣起,為與流通硬幣的邊銘保持一致,普通紀念幣的邊銘也採用中文拼音字母“RMB”和圖案。(如下圖)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造幣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自主研發的連續全斜齒間半齒工藝開始在普通紀念幣上應用。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三組紀念幣都使用了連續全斜齒間半齒工藝,2009年發行的“和”書法和“環境保護”紀念幣也採用了此項工藝。(如下圖)

這一技術的應用表明我國造幣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4

雙色鑲嵌技術

最早採用雙色工藝製造流通硬幣的是義大利造幣廠1982年生產的500里拉流通硬幣。

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推出了雙色金屬紀念幣,如“慶祝香港特區成立”、“ 建國五十周年”、 “慶祝澳門特區成立”、“迎接新世紀”等雙色金屬普通紀念幣。

另外,這次的熊貓35周年金幣也採用了雙金屬幣。(如下圖)

5

噴砂工藝

為突出硬幣圖案的浮雕效果,錢幣生產者往往會對圖案浮雕部分進行噴砂工藝處理,(幣的底面為拋光鏡面),這種工藝處理方法已經運用了數十年。

反噴砂工藝,是將圖案浮雕部位改用光亮面,而將幣的底面進行噴砂工藝處理。將噴砂工藝與其它造幣工藝相結合,不僅增加了制模技術的難度,進而提高硬幣的防偽水準。

1993年6月發行的“珍稀動物——熊貓”紀念幣,首次採用了噴砂工藝。(如下圖)

開始採用等距間斷絲齒工藝和邊部滾字工藝。

目前,世界上採用等距間斷絲齒形制製造流通硬幣的國家並不多。珍稀動物系列紀念幣的邊部採用的就是其中的凸緣絲齒工藝。(如下圖)

邊部滾字,就是在金屬硬幣邊部的圓柱體立面上滾印各種文字和圖文。這種文字和圖案(也稱邊銘和邊飾)可以是陽文(凸出),也可是陰文(凹入)。

金屬硬幣邊部滾印字元,一方面增強了硬幣的鑒賞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幣的技術含量,增加了製造假幣的技術難度。

1993年發行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幣,首次使用了邊部滾字工藝,在該幣的邊部柱面上壓印有陰文“ZHONG GUO ”中文拼音字樣和“☆”五角星圖案,截止1999年9月,共有十套紀念幣使用了上述邊銘。(如下圖)

自2000年6月發行的“敦煌藏經閣發現一百年”紀念幣起,為與流通硬幣的邊銘保持一致,普通紀念幣的邊銘也採用中文拼音字母“RMB”和圖案。(如下圖)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造幣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自主研發的連續全斜齒間半齒工藝開始在普通紀念幣上應用。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三組紀念幣都使用了連續全斜齒間半齒工藝,2009年發行的“和”書法和“環境保護”紀念幣也採用了此項工藝。(如下圖)

這一技術的應用表明我國造幣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4

雙色鑲嵌技術

最早採用雙色工藝製造流通硬幣的是義大利造幣廠1982年生產的500里拉流通硬幣。

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推出了雙色金屬紀念幣,如“慶祝香港特區成立”、“ 建國五十周年”、 “慶祝澳門特區成立”、“迎接新世紀”等雙色金屬普通紀念幣。

另外,這次的熊貓35周年金幣也採用了雙金屬幣。(如下圖)

5

噴砂工藝

為突出硬幣圖案的浮雕效果,錢幣生產者往往會對圖案浮雕部分進行噴砂工藝處理,(幣的底面為拋光鏡面),這種工藝處理方法已經運用了數十年。

反噴砂工藝,是將圖案浮雕部位改用光亮面,而將幣的底面進行噴砂工藝處理。將噴砂工藝與其它造幣工藝相結合,不僅增加了制模技術的難度,進而提高硬幣的防偽水準。

1993年6月發行的“珍稀動物——熊貓”紀念幣,首次採用了噴砂工藝。(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