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和國利刃建國後中國軍用刺刀圖鑒

1949年建國後,我軍成建制地裝備的第一款軍刺,就是隨著53式步騎槍列裝的折疊、棱型槍刺。

對於這種槍刺,許多抗戰時期的老八路對此並不陌生,在延安時期八路軍的無名氏馬步槍、八一式馬步槍也採用了類似設計。

不同在於53式的槍刺是向右折疊,而八一是向下折疊的。

折疊、棱型槍刺雖然剛度好、攜帶時不會丟失,但功能單一,在現代戰爭中幾乎派不上用場。

53式步騎槍由於戰鬥重量大、射速慢,在國內裝備時間不長就被56半自動替代了。

56式半自動步槍是仿製于前蘇聯的西蒙諾夫7.62mm半自動步槍,原型槍所配軍刺是劍型、雙面開刃、折疊刺刀,折疊後收于槍管下方,向前打開時,用掛環固定於槍口。

該槍刺外形美觀,在中、蘇常被作為檢閱用的禮儀槍。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該槍刺剛度較低,易彎、折,所以後來生產的56半自動就換成三棱槍刺。至今在民兵、預備役和儀仗隊中兩種槍刺的56半自動都依然在裝備著。

1999年建國50周年大慶的閱兵式中,民兵方隊使用的就是安裝折疊、三棱槍刺的56式半自動步槍。

56式衝鋒槍(突擊步槍)仿製于前蘇聯的AK47,

在其漫長的生產週期中,出現了許多型號,所配槍刺也不相同。其中最常見的是左圖所示的折疊、三棱槍刺,該槍刺使用專用的槍口掛件固定,原因是部隊反映56半自動的掛環過於突出,攜帶、使用不便。部分56沖是沒有槍刺的。三棱型折疊槍刺和準星護圈是區別56沖、AK47的標誌。56沖長期作為軍援物資,支持亞非拉第三世界兄弟鬧革命,直到美伊戰爭期間依然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早期的56與早期的AK47一樣使用圖示劍型、單刃、帶血槽、可拆卸刺刀,但很快發現,其剛度不足、拆卸過程繁瑣、易丟失...總之缺點多多,於是國產56系列重新“走回頭路”,搞回折疊槍刺。前蘇聯則不然,針對上述問題,開發出一款新的多功能軍刺(如右上圖),並在此後的幾十年中不斷完善,從此AK刺刀“走進新時代”,連美帝的M9也不得不“侵犯智慧財產權”。在隨後根據56衝開發的一系列變型槍、外貿槍中,
所配備的刺刀,都或多或少地帶有AK的味道。如右圖的86無托的刺刀固定結構是不是很像AK74的?而下圖中北方公司出口北美使用SS109彈的84S5.56mm半自動步槍,所配刺刀幾乎是照抄,只是去掉了剪切駐筍的插孔而已,當然,玻璃鋼刀鞘上的多功能鑲嵌件也沒了。

63式自動步槍是第一款自行設計的軍用自動步槍,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居然能夠設計出這樣的好槍,這本身就是個奇跡!當然在隨後而來的十年浩劫中,一切制度、規範都被打倒、砸爛了,以至於在部隊使用中頻頻發生炸膛、導氣箍冒火星傷人事故,而且校槍後居然“上不了車、過不了夜”——“還我半自動”!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手持半自動的戰士們痛感火力不足,經常被“小雞☆禁☆巴鬼子”的56沖打得抬不起頭來。鑒於當時的歷史環境,在設計63的槍刺時片面強調了“刺刀見紅”,除了把56沖的三棱改為四棱外,其他部分就完全地照抄56沖...對於63自動步槍的槍刺實在失望!63式自動步槍曾經用於援助“同志加兄弟”,令人笑不出來的是,也曾用於援助柬埔寨抗越...

仿M9型(D91):真正名稱為:81步槍刺刀

此刀刀刃,刀鞘,握把取材於標準型號M9軍刀,只是為裝配國產81自動步槍在護手上面的槍口定位環裡面設置有一定位凸起,後卡筍指標與81步槍原型刺刀一致,故不能裝配美國M16自動步槍,只能安裝於國產81式7.62mm自動步槍和87式5.8mm自動步槍。 81式7.62mm班用槍族是1980年通過國家定型,並由國家命名的。而82是81年通過的定型,但由於晚於81式,因此並未列裝,只作為技術儲備。

所謂“82槍族”一詞,是由設計人員自己命名的——遲來的春天。82槍族的發射機是整體結構,通用部件比例很高。其所配多功能刺刀更是首開先河,從此,我國軍用刺刀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86S原本是我國一種無托步槍的試驗槍,但北方工業將其發揚光大,研製成為一種外貿槍。由於86S的外形問題,有些人誤以為是一種全新的武器,實際上86S只是56式衝鋒槍的無托型,各項性能指標也大同小異,只不過86S沒有全自動射擊的功能。 87式5.8mm班用槍族,是在81式7.62mm班用槍族的基礎上研製,1987年通過國家定型。該槍族包括87式自動步槍(右上圖)、87式班用機槍(右下圖左)和87A式自動步槍(右下圖右)。該槍曾小批量生產裝備。為迎接80年代末的某次閱兵式,曾對87式自動步槍的外觀進行了“美容”,以體現國威軍威,美容的結果就是現在常見到的87A(當然,改的是外觀,內部一點也沒變)。隨著95式槍族的裝備使用,軍內對於“無托”的反對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認為其雖短但瞄準基線太高,某些部隊甚至舍95而就87A,以至於在最近,一種採用95式自動機的、折疊槍托的5.8mm自動步槍在各軍事論壇上頻頻亮相。

國產QNL 95式多用途刺刀是專門為95式5.8mm自動步槍研製的,它與95式槍族一同走入人們的視野。“好刀多磨礪”,這把熠熠生輝的現代軍刀,同樣是幾經攻關而打造成功的。

63式自動步槍是第一款自行設計的軍用自動步槍,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居然能夠設計出這樣的好槍,這本身就是個奇跡!當然在隨後而來的十年浩劫中,一切制度、規範都被打倒、砸爛了,以至於在部隊使用中頻頻發生炸膛、導氣箍冒火星傷人事故,而且校槍後居然“上不了車、過不了夜”——“還我半自動”!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手持半自動的戰士們痛感火力不足,經常被“小雞☆禁☆巴鬼子”的56沖打得抬不起頭來。鑒於當時的歷史環境,在設計63的槍刺時片面強調了“刺刀見紅”,除了把56沖的三棱改為四棱外,其他部分就完全地照抄56沖...對於63自動步槍的槍刺實在失望!63式自動步槍曾經用於援助“同志加兄弟”,令人笑不出來的是,也曾用於援助柬埔寨抗越...

仿M9型(D91):真正名稱為:81步槍刺刀

此刀刀刃,刀鞘,握把取材於標準型號M9軍刀,只是為裝配國產81自動步槍在護手上面的槍口定位環裡面設置有一定位凸起,後卡筍指標與81步槍原型刺刀一致,故不能裝配美國M16自動步槍,只能安裝於國產81式7.62mm自動步槍和87式5.8mm自動步槍。 81式7.62mm班用槍族是1980年通過國家定型,並由國家命名的。而82是81年通過的定型,但由於晚於81式,因此並未列裝,只作為技術儲備。

所謂“82槍族”一詞,是由設計人員自己命名的——遲來的春天。82槍族的發射機是整體結構,通用部件比例很高。其所配多功能刺刀更是首開先河,從此,我國軍用刺刀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86S原本是我國一種無托步槍的試驗槍,但北方工業將其發揚光大,研製成為一種外貿槍。由於86S的外形問題,有些人誤以為是一種全新的武器,實際上86S只是56式衝鋒槍的無托型,各項性能指標也大同小異,只不過86S沒有全自動射擊的功能。 87式5.8mm班用槍族,是在81式7.62mm班用槍族的基礎上研製,1987年通過國家定型。該槍族包括87式自動步槍(右上圖)、87式班用機槍(右下圖左)和87A式自動步槍(右下圖右)。該槍曾小批量生產裝備。為迎接80年代末的某次閱兵式,曾對87式自動步槍的外觀進行了“美容”,以體現國威軍威,美容的結果就是現在常見到的87A(當然,改的是外觀,內部一點也沒變)。隨著95式槍族的裝備使用,軍內對於“無托”的反對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認為其雖短但瞄準基線太高,某些部隊甚至舍95而就87A,以至於在最近,一種採用95式自動機的、折疊槍托的5.8mm自動步槍在各軍事論壇上頻頻亮相。

國產QNL 95式多用途刺刀是專門為95式5.8mm自動步槍研製的,它與95式槍族一同走入人們的視野。“好刀多磨礪”,這把熠熠生輝的現代軍刀,同樣是幾經攻關而打造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