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負責球鞋評測:Curry 3 Zero

HCID:大維石

懶人視頻點我,今天好像剪了比較多實戰畫面

勇士隊二度奪冠,可惜Stephen Curry又再次與MVP擦肩而過。整個季後賽Curry短暫上腳了今天要討論的Curry 3 Zero,之後又換成了外型閃亮新穎的Curry 4。人氣似乎沒有特別好的Curry 3 Zero,性能上面究竟是過度產品而已,還是其實有出乎意料的地方呢?

▼最好看的配色,不好意思,不賣!(圖片取自網路)

▼場上曝光率實在是不高的Curry 3 Zero,有點可憐(圖片取自網路)

▼想必大家已經開始期待Curry 4了吧!(圖片取自網路)

1. 一貫優秀的抓地力

從Curry 2, Curry 3到現在的Curry 3 Zero,

都維持了一貫良好的抓地力。經典的多向人字紋保證了良好的抓地力,如我之前所常說的,鞋底紋路造型真的用不著特別去設計什麼奇形怪狀的花紋啊文字啊還是人臉啊,重點永遠還是抓地力,人字紋被這麼常用不是沒有原因的。

另外Curry 3 Zero抓地力好我覺得跟材質運用也脫不了關係。用手一摸就可以感覺到鞋底材質很軟,有種莫名的黏黏的感覺,我很肯定我沒有踩到口香糖或是什麼其他怪怪的黏液。

實際上場就可以感受到,鞋底會有一種黏住地板的感覺,也因為有點黏導致很容易吸付灰塵,一旦灰塵多會影響抓地力表現,建議常擦拭保持乾淨。鞋底材質的軟黏也似乎導致耐磨度可能不是太好,我的鞋底,尤其是後跟,已經有一點磨損,不確定是我個人打法問題還是Curry 3 Zero耐磨度不是太好。

▼抓地力還是一貫的很優秀

2. 複合材質的緩震

Curry 3 Zero運用了當家的幾項科技,Charged緩震,Micro G緩震,還有鞋墊。在之前Curry 系列多數用的是單獨的Charged,我個人說不上非常喜歡,Curry 2我覺得過硬,Curry 3雖然改善但是應付較大的衝擊還是有點不夠。Curry 3 Zero的緩震配置我覺得全腳掌都更彈了一點點,我認為針對射手/ 地版型選手,像我這種跳不高,

跑動多,需要適度緩震的人來說是非常適用的類型。

Curry 3 Zero想當然是沒有像Jordan 31, 全掌Boost這些特軟彈的緩震科技,但是他的受力下陷程度相對有限,腳底多數時間呈現舒適的狀態。不過以後衛鞋來說,重心是略微偏高了一點,貼地感也略微犧牲了一點,啟動速度說不上特別快,只能說是一般般。UA的緩震腳感一直是很多人質疑與好奇的問題,很多感覺還是要親自嘗試過才知道適不適合。

▼Micro G+Charged整體來說我覺得比單獨的Charged要舒適一點

3. 保護性不錯

Curry系列在後衛鞋的保護性方面一直都可以說是相當到位的。正代幾乎都是中高幫的設計,對腳踝保護也很講究。這次Curry 3 Zero比較特殊的設計就是腳踝處的可調節鞋幫。可以通過自己調整來改變對腳踝的包覆,或是調鬆開一些加上護踝。不過切記綁太緊會影響腳踝的靈活度,可能造成割腳的情況。我自己對這項改變並沒有太大喜好,一來我不常戴護踝,二來多數時候我偏好中低幫的球鞋。

其他方面,鞋底的支撐換成「純」TPU支撐片,兩側也分別有一塊小小的。很多行家可能也都知道Curry 3受到很大爭議的真假碳板問題,詳情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快傳體育的文章(http://www.fastpass.cn/review/12340)。Curry 3 Zero前掌部分維持一樣的平穩,也有適度的防側翻,腳的大拇指處也有略加強的材質覆蓋。Curry 3 Zero整體來說以後衛鞋而言算是保護性非常好的球鞋,可能是因為針對Curry本人受過大傷的關係而設計,對保護性很講究的人可以列入考慮的款式。

▼腳拇指的加固

▼腳跟TPU對支撐固定有幫助,同時這個角度也能看到可調節的腳踝包覆

▼腳踝處的泡綿有略增強腳跟周圍的包覆舒適度

▼另一個角度看可調節的腳踝包覆

▼腳踝包覆跟鞋帶做了連接,是很創新的設計

▼側面有小小的TPU支撐

▼鞋底也有TPU支撐片

1. 材質的調整

Curry 3 Zero的價錢調降,跟材質運用有很大關連。其中「假碳板」換成了「真TPU」,鞋麵包覆則是省去了Anafoam,這兩點其實我個人都不是很在乎。無論是真假碳板,對我這種運動能力有限的人說差異不大,其次Curry 3鞋面使用的Anafoam我覺得包覆性是挺一般的,雖說號稱是會隨著腳型貼合腳面,但是我比較偏好Curry 2的包覆效果。

另外,Curry 3 Zero的斜向鞋帶比較符合人體工學,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是鞋帶孔的鬆緊度偏緊,整體的鬆緊度一開始比較不好掌握。外加鞋幫也是可以自己調整,整雙鞋需要穿過幾次來調成適合自己的鬆緊度,上腳初期略微有點麻煩,但是習慣了就ok了。還有前掌的部分,似乎略比前幾代要寬一些些,腳趾有略微鬆動的感覺,拇指處略空,但是還好我本人是沒有頂腳趾的狀況發生。

▼斜向鞋帶比較符合人體工學

2. 略微偏碼

▼尺碼略比之前Curry系列大了一丟丟,真是尷尬的感覺

☆☆☆☆☆☆☆☆

8.5顆星

整體來說,我覺得Curry 3 Zero要比Curry 3好,但是分數一樣的原因是,Curry 3的碳板問題有作假嫌疑,所以其實要扣掉一點分數,可能要調整到8顆星左右,無論性能上有沒有實質影響,說謊就是不對。在Curry 3 Zero上面,雖說是簡化了使用的材質,但是我覺得整體性能卻是提升了一點,我個人並不特別喜歡Anafoam的包覆感,而且腳踝的設計雖然未必大家都適用,但是也能說的上別出心裁。無論如何,官方定價少了200塊人民幣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

Under Armour近年來聲勢大漲之後又經歷了一波下滑,尤其在中國前兩年「我們不打折」的口號更是被網友頻頻諷刺。比起國外「中價位高性能明星代言款」的定位,在中國搖身一變成為了「高價位巨星代言鞋」,而且無論官方還是二級市場的折扣都是少的可憐。直到今年銷售成績似乎不如前年,折扣才慢慢出現,甚至官方商店出現過全店6折的少見盛況!二級市場一般也能以7折左右入手,價錢慢慢降到合理狀態,可以感受到廠商想要挽回粉絲的心情!

我個人並非Under Armour品牌方的粉絲,但是我一直都滿喜歡Curry系列的表現,雖然沒有爆炸的腳感,緩震比起其他競爭品牌也沒有優勢,但是對於後衛鞋的設計來說還是相當不錯。Curry系列對我來說,總是給人一種「很多地方不錯,但是又沒有到超強,但是又不平庸」的感覺,只能說希望已經在冠軍賽露臉的Curry 4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app地址:http://goto.hupu.com/?a=goClick&id=12640

歡迎關注微信號:poisonapp

▼Micro G+Charged整體來說我覺得比單獨的Charged要舒適一點

3. 保護性不錯

Curry系列在後衛鞋的保護性方面一直都可以說是相當到位的。正代幾乎都是中高幫的設計,對腳踝保護也很講究。這次Curry 3 Zero比較特殊的設計就是腳踝處的可調節鞋幫。可以通過自己調整來改變對腳踝的包覆,或是調鬆開一些加上護踝。不過切記綁太緊會影響腳踝的靈活度,可能造成割腳的情況。我自己對這項改變並沒有太大喜好,一來我不常戴護踝,二來多數時候我偏好中低幫的球鞋。

其他方面,鞋底的支撐換成「純」TPU支撐片,兩側也分別有一塊小小的。很多行家可能也都知道Curry 3受到很大爭議的真假碳板問題,詳情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快傳體育的文章(http://www.fastpass.cn/review/12340)。Curry 3 Zero前掌部分維持一樣的平穩,也有適度的防側翻,腳的大拇指處也有略加強的材質覆蓋。Curry 3 Zero整體來說以後衛鞋而言算是保護性非常好的球鞋,可能是因為針對Curry本人受過大傷的關係而設計,對保護性很講究的人可以列入考慮的款式。

▼腳拇指的加固

▼腳跟TPU對支撐固定有幫助,同時這個角度也能看到可調節的腳踝包覆

▼腳踝處的泡綿有略增強腳跟周圍的包覆舒適度

▼另一個角度看可調節的腳踝包覆

▼腳踝包覆跟鞋帶做了連接,是很創新的設計

▼側面有小小的TPU支撐

▼鞋底也有TPU支撐片

1. 材質的調整

Curry 3 Zero的價錢調降,跟材質運用有很大關連。其中「假碳板」換成了「真TPU」,鞋麵包覆則是省去了Anafoam,這兩點其實我個人都不是很在乎。無論是真假碳板,對我這種運動能力有限的人說差異不大,其次Curry 3鞋面使用的Anafoam我覺得包覆性是挺一般的,雖說號稱是會隨著腳型貼合腳面,但是我比較偏好Curry 2的包覆效果。

另外,Curry 3 Zero的斜向鞋帶比較符合人體工學,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是鞋帶孔的鬆緊度偏緊,整體的鬆緊度一開始比較不好掌握。外加鞋幫也是可以自己調整,整雙鞋需要穿過幾次來調成適合自己的鬆緊度,上腳初期略微有點麻煩,但是習慣了就ok了。還有前掌的部分,似乎略比前幾代要寬一些些,腳趾有略微鬆動的感覺,拇指處略空,但是還好我本人是沒有頂腳趾的狀況發生。

▼斜向鞋帶比較符合人體工學

2. 略微偏碼

▼尺碼略比之前Curry系列大了一丟丟,真是尷尬的感覺

☆☆☆☆☆☆☆☆

8.5顆星

整體來說,我覺得Curry 3 Zero要比Curry 3好,但是分數一樣的原因是,Curry 3的碳板問題有作假嫌疑,所以其實要扣掉一點分數,可能要調整到8顆星左右,無論性能上有沒有實質影響,說謊就是不對。在Curry 3 Zero上面,雖說是簡化了使用的材質,但是我覺得整體性能卻是提升了一點,我個人並不特別喜歡Anafoam的包覆感,而且腳踝的設計雖然未必大家都適用,但是也能說的上別出心裁。無論如何,官方定價少了200塊人民幣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

Under Armour近年來聲勢大漲之後又經歷了一波下滑,尤其在中國前兩年「我們不打折」的口號更是被網友頻頻諷刺。比起國外「中價位高性能明星代言款」的定位,在中國搖身一變成為了「高價位巨星代言鞋」,而且無論官方還是二級市場的折扣都是少的可憐。直到今年銷售成績似乎不如前年,折扣才慢慢出現,甚至官方商店出現過全店6折的少見盛況!二級市場一般也能以7折左右入手,價錢慢慢降到合理狀態,可以感受到廠商想要挽回粉絲的心情!

我個人並非Under Armour品牌方的粉絲,但是我一直都滿喜歡Curry系列的表現,雖然沒有爆炸的腳感,緩震比起其他競爭品牌也沒有優勢,但是對於後衛鞋的設計來說還是相當不錯。Curry系列對我來說,總是給人一種「很多地方不錯,但是又沒有到超強,但是又不平庸」的感覺,只能說希望已經在冠軍賽露臉的Curry 4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app地址:http://goto.hupu.com/?a=goClick&id=12640

歡迎關注微信號:poiso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