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舊瓶裝新酒,ICO的騙局忽悠到了你沒?

最近我隔壁跳廣場舞的阿姨拉著我說:“二丫啊,群裡有好多人說投那個什麼ICO的,賺了幾百萬啊,我是不是也該去投一把?!”是啊,最近這個ICO太火了,火到了連跳廣場舞的大媽們都心動了。

ICO到底是個什麼神奇玩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指“首次數位代幣公開發行”,是一種網路融資行為。打個比方,小二丫我要發起一個ICO,我就宣稱我要依照比特幣重新開發一個二丫幣,或是把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物流,金融等領域用以追蹤資訊等,發行代幣募集資金,

取個名也叫二丫幣。然後我宣稱這個項目很有前景,二丫幣一旦能在數字貨幣交易所上市,你們就能賺個幾十倍,上百倍,你們趕緊來投資二丫幣。但是為了規避非法集資的風險,需要你們用人民幣買比特幣,乙太坊這些已經存在的數字貨幣來投資我這個二丫幣。你說你們是不是很激動呢!

其實靠著這個玩法,之前發行的NEO(原小蟻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並上線交易以來,漲幅已經高達282倍,

量子鏈(QTUM)的漲幅也已將近100%。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專案都是真實的,央行相關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書,得出的結論是:“90%的ICO項目涉嫌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也就是說很多項目融到的資金並沒有用到宣稱的項目中,另外即使有一些項目落實也未必如宣傳中有那麼高額的投資回報。

現實的情況是,,絕大部分專案ICO專案打著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等高大上的旗號來忽悠人的,所謂的項目白皮書中的項目也是一點也不靠譜,什麼從事虛擬博☆禁☆彩、交友平臺、開挖金礦、投注遊戲甚至設立在開曼群島的投資專案,總之搞得越複雜越能忽悠住那些大媽一樣的韭菜。還有的ICO項目喜歡用所謂的“大拿”“磚家”,

名頭響亮大企業如亞馬遜,騰訊來月臺忽悠不懂的小韭菜,其實子虛烏有。

這些ICO代幣的特點就是發行成本基本為零,喜歡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喜歡用比特幣等來做類比,最大的噱頭就是總量有限,物以稀為貴,價值會無限升值,你買得越晚就越貴。為了吸引你們“入局”,代幣發起方都會在發行時有意無意暗示:這就像“打新”一樣,

打中就可以迎來幾十個“漲停板”,搞不好會像比特幣一樣翻個幾十萬倍呢!其實背後是所謂的莊家在進行著囤積居奇,幹著悄悄拉高吸引韭菜跟風的把戲。

其實很多ICO項目都是之前靠著ICO暴富的人用以吸引更多人來接盤的噱頭,這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吃瓜群眾根本沒有那個能力進行鑒別。歷史上這樣利用人性貪婪的騙局不在少數,遠有鬱金香泡沫,近看P2P騙局,每一個項目都宣稱具有超高收益,而背後做局的人經營的是炒高拋售,現在火熱的ICO同樣如此。

只能說新人路子太野,老騙子們都感到詫異,但新人缺乏對法律的敬畏,脫離監管之外的貨幣體系,豈是你能做的?在監管金融風險的主基調下,國家是不會允許出現這樣擾亂金融秩序,欺騙廣大無知群眾的遊戲繼續存在下去的,而在ICO被監管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代幣出現暴跌,那些已經完成募集、正在籌備上市的ICO項目也開放了“退幣”通道。面對五花八門的所謂ICO,也許老百姓們會說,他們那都是,張天師畫符—— 玩的騙人術!

【聲明】德林社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吃瓜群眾根本沒有那個能力進行鑒別。歷史上這樣利用人性貪婪的騙局不在少數,遠有鬱金香泡沫,近看P2P騙局,每一個項目都宣稱具有超高收益,而背後做局的人經營的是炒高拋售,現在火熱的ICO同樣如此。

只能說新人路子太野,老騙子們都感到詫異,但新人缺乏對法律的敬畏,脫離監管之外的貨幣體系,豈是你能做的?在監管金融風險的主基調下,國家是不會允許出現這樣擾亂金融秩序,欺騙廣大無知群眾的遊戲繼續存在下去的,而在ICO被監管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代幣出現暴跌,那些已經完成募集、正在籌備上市的ICO項目也開放了“退幣”通道。面對五花八門的所謂ICO,也許老百姓們會說,他們那都是,張天師畫符—— 玩的騙人術!

【聲明】德林社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