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名患者配600多名工作人員?市民搶先體驗享受超級VVVV……IP

作為溫嶺市一院的新院區,9月2日,市醫療中心進行了第二次模擬運行演練。跟上一次演練不同,此次演練邀請了20位患者到13個科室就診,體驗掛號、就診、繳費、化驗、心電圖、B超、內鏡檢查、拍片、買藥等流程。

參與演練的還有600多名工作人員,這是市醫療中心運行前的一次大型實戰演練。

當天上午8時30分左右,溫嶺市一院院長陳軍政作動員講話。他表示,鑒於保障病人絕對安全的考慮,醫院決定在搬遷啟用前,採取多輪類比運行演練的方式,

來測試醫療中心工程整個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對一診療模式,看病更舒心

記者跟隨兩名患者,體驗門診就醫流程。8時50分,患者柯女士在門診大廳掛號/收費視窗,排隊掛號,票據顯示醫生是消化內科李東,就診地點在醫療中心二樓。

在導醫人員的陪同下,我們上樓梯來到門診二樓。8時55分,在排隊取票終端機上取號,需要用市民卡/健康卡在機器上刷一下。

這種取號簽到方式,類似銀行的取號系統,覆蓋整個就醫流程。

8時56分,醫生叫號,柯女士來到診間。診間門口,都有一個顯示幕,患者可看到診間號、醫生姓名和職稱,以及正在就診患者和等候就診的患者名稱。為了保護患者隱私,其中一個字用“#”代替。

不過,當天測試還無法同時顯示就診序號,不知前面有多少人在等待。

在等待就診期間,患者可以坐在過道的椅子上,相比老院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設計。目前,採用的是一對一就診模式,即每次就診只允許一名患者及患者家屬陪同。“一對一就診模式,能夠有效保護患者隱私,我們也不容易分心。”李醫生表示,以前很多患者擠進診間,醫生在就診時經常被打斷,加上人聲嘈雜,

有時甚至連患者講話的聲音都聽不清。

詢問病史及相關症狀後,李醫生還要給患者做初檢。每個診間都配置了一張小床,可用簾子拉起來。“以前每次去醫院,最怕做檢查,特別是婦科和泌尿外科等。現在的診間設計和一對一診療模式很好,跟醫生交談起來也沒那麼多顧慮。

9時4分,李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開具了抽血化驗、胃鏡檢查、B超檢查等。就診時,醫生根據患者需求預約了相關檢查。

現場體驗後,患者提出了寶貴意見

對於檢驗流程,記者又跟隨葉大伯體驗了一番。由於忘了帶市民卡,葉大伯只好辦了一張健康卡。9時15分,葉大伯在門診看完病。接下去,需要做皮試、驗血、B超、CT、心電圖等檢查。

9時18分,葉大伯來到門診檢驗中心,做抽血化驗。需要化驗的血樣,可直接放入相關傳輸通道,快速、便捷地送到檢驗科醫生手中。“醫院設備很先進,看著真不錯。”葉大伯對此連聲稱讚。

9時25分,葉大伯來到門診輸液廳做皮試。“皮試需要20分鐘,等待時間可以去做其他檢查。”導醫人員帶葉大伯來到二樓功能檢查中心做B超和心電圖。“功能檢查中心做哪些檢查?指示牌沒有明確標注。”根據患者的意見,工作人員認真做了記錄。

據工作人員介紹,功能檢查中心主要涉及B超、心電圖、腦電圖、肺功能、吸氣試驗等。由於前面還有幾名患者在檢查,需要到候診區等待。“叫號系統只顯示患者姓名,沒有序號不太方便。”有患者指出系統缺陷。

9時36分,葉大伯去一樓做CT。“醫院太大了,容易迷路。如果指示牌不明確,去哪裡做檢查都不知道。”葉大伯感慨道。“這些指示牌是臨時的,以後還會改,字體會做大一些。”導醫人員表示。

9時40分,進入CT室做檢查。“醫生這邊進出的門,不是自動的,很不方便。”做CT的醫生在一旁嘟囔道,隨後將需要整改的意見記錄在冊。9時50分,葉大伯重新回到二樓功能檢查中心,很快就完成了B超和心電圖檢查。10時7分,葉大伯在一樓門診輸液廳進行輸液。

在採訪中,不少患者體驗後表示,醫院環境很好,診療流程也很順暢,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

首次演練300多條意見逐一落實整改

“第一次來市醫療中心,特意帶父親過來看看我今後工作的地方。”小陳是一名行政人員,儘管沒接到演練通知,她還是趕來了。看著寬敞的就醫環境、先進的醫療設備,小陳十分激動。在認真參觀的同時,她還挑了不少“刺”,並逐一回饋到醫院的交流群裡。

市醫療中心借鑒了國內及新加坡等多地醫院的先進理念,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標準規劃建設,設計床位1860張,能容納年門診量180萬~200萬人次,年出院量8萬~10萬人次。

“每一次演練,都是一次實戰。”7月22日,市醫療中心舉行首次模擬運行演練,採取“9+35”多線並進的方式對系統功能進行測試演練。演練結束後,收到63個部門和科室提出的362條意見,醫院將這些意見分別落實整改。同時,醫院列出搬遷前工作清單和問題清單,分成10個工作小組、3個部門開展工作。

本次參加演練的工作人員都嚴陣以待,積極開展科室實戰演練,熟悉了全院區功能佈局和科室環境,自查科室硬體設施,掌握科室內部儀器設備、後勤設備操作等。此外,醫院還進行了包括車輛準備、轉運路線、人員組織、資訊核對、停車安排、組織返回、應急預案等搬遷實戰演練。

市一院負責人表示,本輪演練後,醫院還將依據跟蹤結果作全面分析,進一步完善各系統運行調試工作,為最後搬遷做好全面準備。

9時18分,葉大伯來到門診檢驗中心,做抽血化驗。需要化驗的血樣,可直接放入相關傳輸通道,快速、便捷地送到檢驗科醫生手中。“醫院設備很先進,看著真不錯。”葉大伯對此連聲稱讚。

9時25分,葉大伯來到門診輸液廳做皮試。“皮試需要20分鐘,等待時間可以去做其他檢查。”導醫人員帶葉大伯來到二樓功能檢查中心做B超和心電圖。“功能檢查中心做哪些檢查?指示牌沒有明確標注。”根據患者的意見,工作人員認真做了記錄。

據工作人員介紹,功能檢查中心主要涉及B超、心電圖、腦電圖、肺功能、吸氣試驗等。由於前面還有幾名患者在檢查,需要到候診區等待。“叫號系統只顯示患者姓名,沒有序號不太方便。”有患者指出系統缺陷。

9時36分,葉大伯去一樓做CT。“醫院太大了,容易迷路。如果指示牌不明確,去哪裡做檢查都不知道。”葉大伯感慨道。“這些指示牌是臨時的,以後還會改,字體會做大一些。”導醫人員表示。

9時40分,進入CT室做檢查。“醫生這邊進出的門,不是自動的,很不方便。”做CT的醫生在一旁嘟囔道,隨後將需要整改的意見記錄在冊。9時50分,葉大伯重新回到二樓功能檢查中心,很快就完成了B超和心電圖檢查。10時7分,葉大伯在一樓門診輸液廳進行輸液。

在採訪中,不少患者體驗後表示,醫院環境很好,診療流程也很順暢,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

首次演練300多條意見逐一落實整改

“第一次來市醫療中心,特意帶父親過來看看我今後工作的地方。”小陳是一名行政人員,儘管沒接到演練通知,她還是趕來了。看著寬敞的就醫環境、先進的醫療設備,小陳十分激動。在認真參觀的同時,她還挑了不少“刺”,並逐一回饋到醫院的交流群裡。

市醫療中心借鑒了國內及新加坡等多地醫院的先進理念,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標準規劃建設,設計床位1860張,能容納年門診量180萬~200萬人次,年出院量8萬~10萬人次。

“每一次演練,都是一次實戰。”7月22日,市醫療中心舉行首次模擬運行演練,採取“9+35”多線並進的方式對系統功能進行測試演練。演練結束後,收到63個部門和科室提出的362條意見,醫院將這些意見分別落實整改。同時,醫院列出搬遷前工作清單和問題清單,分成10個工作小組、3個部門開展工作。

本次參加演練的工作人員都嚴陣以待,積極開展科室實戰演練,熟悉了全院區功能佈局和科室環境,自查科室硬體設施,掌握科室內部儀器設備、後勤設備操作等。此外,醫院還進行了包括車輛準備、轉運路線、人員組織、資訊核對、停車安排、組織返回、應急預案等搬遷實戰演練。

市一院負責人表示,本輪演練後,醫院還將依據跟蹤結果作全面分析,進一步完善各系統運行調試工作,為最後搬遷做好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