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迎十九大|中國電影:闊步邁入世界電影“強林”

6月18日,中國電影產業高峰論壇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

CFP

5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主要產業指標實現了重大突破: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達170.73億元,城市觀影人次達4.7億,票房躍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這兩項指標達到492.83億元和13.72億人次,比2012年分別增長188.66%、194.42%。

累計票房突破55億元,以1.5億觀影人次登頂全球“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榜首,這是《戰狼2》掀起的熱潮;刷新紀錄電影票房過億的新紀錄,為22位倖存“慰安婦”受害者留下珍貴影像,這是《二十二》帶來的溫度;歷時一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一路跪拜,

一路拍攝”,這是藝術影片《岡仁波齊》獻上的誠意……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看來,這是中國電影從大到強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電影處於黃金機遇期的鮮明注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夢偉大構想的指引下,中國電影產業正在闊步邁入世界電影前沿位置。”

產業強:有“分量”更有“含金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

電影迎來發展黃金機遇期。“這5年是中國電影發展又好又快的5年。”李國奇的底氣源於實實在在的數字。

5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主要產業指標實現了重大突破: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達170.73億元,城市觀影人次達4.7億,票房躍居僅次於北美地區的世界第二位元,並逐年縮小與北美票房差距;2016年,這兩項指標達到492.83億元和13.72億人次,比2012年分別增長188.66%、194.42%。另外一個重要數字是2017年3月我國電影銀幕數達到44489塊,

超過整個北美地區,成為全球電影銀幕數量最多的國家,預計今年年底將突破5萬塊。

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如電影拍攝基地、後期製作、互聯網售票和宣傳行銷,以及中國巨幕、鐳射放映等電影科技的研發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過去5年,中國電影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產業。”在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研究所所長劉漢文看來,

有幾個案例更能說明中國電影的“含金量”。

2015年實現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全覆蓋,2016年245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的5萬支放映隊基本覆蓋了全國各行政村,看電影不再是城市“專屬”;2016年視頻網站付費使用者達到7500萬,其中相當大比重來自於電影觀賞,部分電影網路版權銷售超過1000萬美元,電影產業依靠票房收入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以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電影“國家隊”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萬達等龍頭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玩家”,中國電影施展拳腳的空間越來越大……

創作興:多品種多類型百花齊放

創作興則電影興,品質強則產業強。“好電影越來越多,故事講得越來越好”給了李國奇數字之外的另一份底氣。

2012年以來,《中國合夥人》《狼圖騰》《建黨偉業》《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百團大戰》《捉妖記》《美人魚》,包括今年上映的《戰狼2》《建軍大業》等一大批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體現中國精神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優秀影片贏得了觀眾喜愛,實現了“兩個效益”雙豐收;《白日焰火》《百鳥朝鳳》等藝術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動畫電影,展現出中國電影不竭的創新活力。

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國電影創作的提升和進步,也反映出中國電影“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創作格局正在形成。

“不僅有漂亮的數位,更有詩意的創作。”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無論是《湄公河行動》《戰狼2》等新型主流大片的崛起,還是《岡仁波齊》《二十二》等小眾電影受到追捧,都說明中國電影結構更加優化,發展更可持續。

“通過供給側改革、結構性調整,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中國電影與中國觀眾建立了更加緊密、良性互動的關係。”饒曙光說。

結構優:頂層設計頻出“大手筆”

“任何產業都不可能保持長期高速增長,增速放緩是電影產業回歸理性發展的表現,中國電影正在從數量型、規模型發展轉向品質型、集約型發展。”饒曙光的觀點成為行業共識。

“2016年全球電影增長率不足3%,中國電影占增量的65%;今年前8個月,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增長分別達到近20%和18%,在基數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保持這樣一個增長率,凸顯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活力和潛力。”李國奇分享的數字打破了“拐點論”的論調。

中國電影仍處於發展上升期,但電影主管部門始終保持著理性而清醒的認識。

李國奇介紹,為了著力解決“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總局緊抓品質這個“牛鼻子”,在頂層設計上採取了重點選題規劃、政策資金扶持、配置優質資源、助力宣傳推介等多種方式;今年年初,更明確把2017年確定為“電影品質促進年”,緊緊圍繞中國夢主題,推進重點作品創作。為此,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提出了“五式工作法”,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提出了“剪輯臺上抓品質,倒計時排檔期,全媒體做宣傳”的工作思路。

為了破解中國電影專業化水準不高的難題,在政策層面鼓勵電影公司同境外進行電影合拍合作,以更加包容的姿態鼓勵香港、臺灣地區電影人融入,實現華語電影的整合發展;同好萊塢合作培訓中國導演、編劇和製片人,學習好萊塢的先進經驗;成立全國藝術影院放映聯盟,並且還在醞釀城市院線深化改革、點播影院管理。

著力解決產業瓶頸,通過簡政放權、簡化審批、調控監管等措施,積極支持民營電影企業、互聯網電影發展;著力關注人才問題,通過舉辦論壇、培訓等下大力氣培養中國電影新力量;著力中國電影“走出去”工作,通過創辦國際電影節、搭建海外發行平臺、推廣中國品牌,推動電影產業海外佈局……

5年來,從創作格局、產業佈局、制度設計各個層面,中國電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

實力足:拳頭產品“走出去”“站住腳”

2016年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38.257億元,同比增長38.09%,連續4年實現快速增長。可貴的是,拳頭產品“走出去”的同時,還“站住了腳”。對此,《戰狼2》海外發行方、華人影業副總裁魏經毅體會尤深。

魏經毅告訴記者,《戰狼2》不僅刷新了中國電影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傳統海外發行市場的票房紀錄,還成功拓展到荷蘭、奧地利等以往發行難以觸及的區域。“很多歐美發行商主動找上門來,第二輪銷售在談的國家達到幾十個!”

《戰狼2》在海外收穫如此大的影響力,與“中國電影,普天同映”的發行平臺密不可分。2016年年初,在總局電影局倡議下,華人影業執行的首部全球發行影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登陸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9個國家57個城市的89家主流影院。

一年來,在“中國電影,普天同映”平臺助力下,《陸垚知馬俐》《情聖》《拆彈專家》《非凡任務》《悟空傳》等電影相繼打入海外主流電影市場,獲得較高票房的同時,贏得了良好口碑。

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中國電影正在從火熱的生活中吸取更多有中國力量、中國風格的故事,自信地向世界傳遞著中國文化、中國精神。

獨家|專業|原創|深度

微信ID:chinaxwcb長按二維碼關注

請勿擅自轉載,有意轉載的公眾號請聯繫QQ:80670690

實現了“兩個效益”雙豐收;《白日焰火》《百鳥朝鳳》等藝術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動畫電影,展現出中國電影不竭的創新活力。

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國電影創作的提升和進步,也反映出中國電影“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創作格局正在形成。

“不僅有漂亮的數位,更有詩意的創作。”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無論是《湄公河行動》《戰狼2》等新型主流大片的崛起,還是《岡仁波齊》《二十二》等小眾電影受到追捧,都說明中國電影結構更加優化,發展更可持續。

“通過供給側改革、結構性調整,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中國電影與中國觀眾建立了更加緊密、良性互動的關係。”饒曙光說。

結構優:頂層設計頻出“大手筆”

“任何產業都不可能保持長期高速增長,增速放緩是電影產業回歸理性發展的表現,中國電影正在從數量型、規模型發展轉向品質型、集約型發展。”饒曙光的觀點成為行業共識。

“2016年全球電影增長率不足3%,中國電影占增量的65%;今年前8個月,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增長分別達到近20%和18%,在基數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保持這樣一個增長率,凸顯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活力和潛力。”李國奇分享的數字打破了“拐點論”的論調。

中國電影仍處於發展上升期,但電影主管部門始終保持著理性而清醒的認識。

李國奇介紹,為了著力解決“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總局緊抓品質這個“牛鼻子”,在頂層設計上採取了重點選題規劃、政策資金扶持、配置優質資源、助力宣傳推介等多種方式;今年年初,更明確把2017年確定為“電影品質促進年”,緊緊圍繞中國夢主題,推進重點作品創作。為此,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提出了“五式工作法”,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提出了“剪輯臺上抓品質,倒計時排檔期,全媒體做宣傳”的工作思路。

為了破解中國電影專業化水準不高的難題,在政策層面鼓勵電影公司同境外進行電影合拍合作,以更加包容的姿態鼓勵香港、臺灣地區電影人融入,實現華語電影的整合發展;同好萊塢合作培訓中國導演、編劇和製片人,學習好萊塢的先進經驗;成立全國藝術影院放映聯盟,並且還在醞釀城市院線深化改革、點播影院管理。

著力解決產業瓶頸,通過簡政放權、簡化審批、調控監管等措施,積極支持民營電影企業、互聯網電影發展;著力關注人才問題,通過舉辦論壇、培訓等下大力氣培養中國電影新力量;著力中國電影“走出去”工作,通過創辦國際電影節、搭建海外發行平臺、推廣中國品牌,推動電影產業海外佈局……

5年來,從創作格局、產業佈局、制度設計各個層面,中國電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

實力足:拳頭產品“走出去”“站住腳”

2016年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38.257億元,同比增長38.09%,連續4年實現快速增長。可貴的是,拳頭產品“走出去”的同時,還“站住了腳”。對此,《戰狼2》海外發行方、華人影業副總裁魏經毅體會尤深。

魏經毅告訴記者,《戰狼2》不僅刷新了中國電影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傳統海外發行市場的票房紀錄,還成功拓展到荷蘭、奧地利等以往發行難以觸及的區域。“很多歐美發行商主動找上門來,第二輪銷售在談的國家達到幾十個!”

《戰狼2》在海外收穫如此大的影響力,與“中國電影,普天同映”的發行平臺密不可分。2016年年初,在總局電影局倡議下,華人影業執行的首部全球發行影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登陸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9個國家57個城市的89家主流影院。

一年來,在“中國電影,普天同映”平臺助力下,《陸垚知馬俐》《情聖》《拆彈專家》《非凡任務》《悟空傳》等電影相繼打入海外主流電影市場,獲得較高票房的同時,贏得了良好口碑。

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中國電影正在從火熱的生活中吸取更多有中國力量、中國風格的故事,自信地向世界傳遞著中國文化、中國精神。

獨家|專業|原創|深度

微信ID:chinaxwcb長按二維碼關注

請勿擅自轉載,有意轉載的公眾號請聯繫QQ:8067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