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生福利滿不滿意?基層這樣“表情”

中國這艘巨輪航向清晰、乘風破浪、迎難而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都取得了全方位的積極進展。

撰稿|王泠一

陽春三月,又到了盤算成績、規劃來年的喜慶日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中國這艘巨輪航向清晰、乘風破浪、迎難而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都取得了全方位的積極進展;交出了一份令世界驚訝、人民滿意的答卷。

今年“兩會”之際,筆者就扶貧、稅制、教育、醫改和城市管理等民生問題,分別請教了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樊芸;上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處在醫改第一線的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周建元教授和徐匯區康健街道党工委書記程偉,

看看他們是如何積極履職、如何關注民生,又有著怎麼樣的發展願景?

張兆安:萬水千山謀扶貧

2016年是全面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尚有4335萬,比上年減少1240萬,超額完成減員1000萬的目標。在這場引領世界減貧事業的大潮中,

無數技術人員、智庫專家和扶貧幹部、當地群眾一起奮鬥,書寫了春天的傳奇。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研究員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而他原本就是農業經濟發展學的專家。

毫無疑問,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為此,一個以張兆安為召集人的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分別赴貴州遵義、湖南湘西等地進行考察調研。在調研組廣泛開展了集中調研、資訊交流、材料分析、深入研討的基礎上,最終在“兩會”前夕形成了一份高品質的“關於推進精准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調研報告”,直接為政府提供了決策依據。

張兆安認為:貧困地區脫貧,

關鍵在於產業發展,增強造血功能,這是精准扶貧、幫助貧困人口實現長效脫貧的有效手段。他和代表們還具體建議:一是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重點扶持特色種養業、設施農業、特色林業、加工業、傳統手工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發展,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基地,扶持一批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二是支持企業通過吸納貧困戶直接參與、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促進龍頭企業與貧困群眾對接,進行利益捆綁,提高貧困群眾的土地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勞務性收入。三是加強勞動技能培訓,促進就地就近擇業,引入有實力、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使貧困戶在土地流轉、就近務工、自辦“農家樂”等生產經營中致富奔小康。

而在上海代表團看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問題具有一些共性,扶貧開發工作也存在著很多共性。以湖南和貴州為例,可以基本歸納梳理出中西部貧困地區精准扶貧和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經驗。如關於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17年減貧任務——即“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張兆安一方面是充滿著期待,另一方面他也介紹實地調研所獲得的體會強調“村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駐村隊,就是把上面的機關幹部派駐到貧困村,一呆兩三年,不脫貧就不回去,這樣的派駐當地老百姓非常歡迎,也對脫貧有了信心”!

樊芸:聚精會神常較真

筆者認識樊芸代表有十多年了,因其常年關注稅制、金融、就業以及中小企業發展課題,就和我這個智庫從業者經常切磋和探討。

樊芸本身也從事經濟工作、履職有相應的專業優勢,她總是運用經濟學思維以及專業服務業知識,關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還關注國家經濟社會、金融、資本市場的變化。如2015年7月赴廈門和全國人大代表作交流發言,她就在主席臺上作關於“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發展”的報告,2016全國“兩會”則提出了“關於促進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的審議發言,針對2015年史上罕見的斷崖式的股市連續暴跌,要求投資者在風險點上強制平倉,從而引發股市的強烈震盪,剝奪了中小股民的權益,對中小股民是不公平的。她提出了取消強制平倉,建議證券法的修改要開門立法,聽取投資者的建議,尤其是聽取中小投資者的意見,還提出了改革一行三會的建議,且引起強烈的關注和共鳴。

樊芸代表的民生願景一步步地獲得實現——2017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多措並舉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如“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樊芸相信,如此制度安排必能轉為生產力。

當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上海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商國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六位代表與總書記暢所欲言。其中,樊芸代表在審議中與總書記交流的是“稅制改革和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問題”。常常較真的樊芸認為:稅率雖然是調節社會財富的手段,國家稅制宏觀改革總體上也在不斷突破,但稅率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結構不合理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革。在她看來,這對於科技創新企業和科創人才完善激勵機制尤其重要,否則就有可能導致城市的創新動力不足。

關於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樊芸還和總書記談到了互聯網金融的野蠻增長和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形勢。樊芸認為,當下中國社會形成了不少互聯網行業巨頭、壟斷現象也在加劇,這並不利於互聯網中小企業的發展。她建議要研究互聯網行業反壟斷課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互聯網空間。而對於她提出的問題,總書記的親切回應是——“這裡就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網信辦會接得住”!

褚君浩:教育底蘊民之幸

褚君浩院士是我國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當過十年中學老師、也曾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我多次向他請教過科普、素質教育、創新投入績效等相關議題。

他待人總是很耐心、很慈祥,一點都沒有國際權威和大牌科學家的架子。而今年“兩會”前夕,褚君浩院士和其孫子輩的徐匯中學高中二年級校友、物理愛好者朱恒岳同學關於“教育底蘊”的對話,十分富有啟迪和令人動容。

褚院士說:“對學生而言,高中就要定下志向了。高中時我就喜歡物理,一直熱愛物理,就想做一個物理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在物理方面能做點貢獻。高中的想法和大學是連在一起的,為未來打基礎,終生朝這個方向努力。假如你在中學立志成為畫家、航海家、文學家,就一定要往這些方向終生努力,這樣也就能在一條路上長久地走下去,並不斷取得成績”。他還認為在珍重教育底蘊、反對片面功利方面,非常重要的體會有八個字——“勤奮、好奇、漸進、遠志”。這八個字也是他在華東師範大學資訊學院做院長時經常和學生說的,當然他自己也是這麼身體力行的。

有意思的是:教育、包括基礎教育,年年是各級“兩會”包括全國“兩會”的焦點話題,並常常被質疑。在褚院士的心中,教育底蘊是百姓之幸。

而關於教育底蘊,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審議中呼應復旦大學校長許甯生院士時,是這樣強調的:辦學,“最重要的是人們心中的聲譽,是自己的底蘊,是自己的積累。這是需要長期積澱之後在人們心中形成的”!顯然,這更是文化自信!

周建元:健康中國伴我行

在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建元教授看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及其改革的成效,直接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幾年,“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短板有了明顯改觀。去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更是提出了健康中國的頂層設計概念。令人矚目的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2017年九大工作任務。其中總理強調:要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李克強總理的報告讓周建元和他的同事們倍受鼓舞和啟發。他告訴筆者:“我們八院作為徐匯區——市六醫院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之一,正在深刻學習報告精神,認真貫徹國家健康中國戰略,以深化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民生導向,著力抓改革、提水準、惠民生,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而全國人大代表、六院院長賈偉平則從2011年起就在“兩會”場合呼籲推進“家庭醫生制度建設”。今年3月6日上午,賈偉平在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現場,充滿底氣地說:在上海,完全可以通過家庭醫生走上尋醫問診的“綠色通道”。有關資料顯示:這兩年,上海三甲醫院新增病人數量明顯下降。如六院今年迄今新增病人數下降至5%以內;就主要分流到八院等醫聯體。

而對於醫聯體這樣的新常態如何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周建元的構想如下——

一是提高健康水準。依託醫聯體平臺,強化區屬和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綜合利用和融合發展,如發揮六院“龍頭”和八院“樞紐”作用,實現醫療衛生資源縱向整合和分級診療,運用資訊化手段構建轉診平臺,使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和社區。以項目合作為載體,構建腫瘤、兒科等專科醫療聯合體。

二是優化收支結構。破除以藥補醫,堅決落實藥品供應鏈管理和醫藥價格改革,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占比,實施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降低患者就醫費用。

三是學科品牌建設。以醫療需求和學科特色為導向,鞏固培育優勢特色學科,凝練發展目標,如打造其內分泌代謝科等新的特色專科,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四是提升獲得感。繼續深化薪酬分配機制改革,突出抓好績效、分配、質控等過程管理,關心好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工作負荷和職業狀況,提升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增強其工作積極性。

十多年來年年關注“兩會”的周建元還發現:醫療衛生工作已經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今年“兩會”傳遞出的這個信號尤其強烈。他最後對我說:“全面小康、必有健康!只有堅持不懈把好群眾健康關,才能推進全面小康。”

程偉:社區猶有微心願

需要強調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要求上海“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並指出“城市管理核心是人,重心在社區”,更是形象地提出“像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化管理”。這是總書記站在全域高度對上海提出的新要求,為上海下一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指明了方向。

作為一名長期奮鬥在社區的徐匯區人大代表、康健街道党工委書記程偉對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有感觸。他告訴筆者:“街道作為上海超大城市基層管理單位,站在上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一線。街道‘1+6’體制改革以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和社區黨建成為街道的主要職能。街道職能的轉變,為加強基層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推動了‘五違四必’整治、社區綜合治理、社區共治自治等工作的深化。但在工作中,基層也面臨很多困惑和難題,亟需厘清思路,總書記的講話點出了破解難題的關鍵,這就是在城市治理中依法治理是保障、精細管理是標準、補好短板是重點、群眾參與是關鍵。”

值得指出的是,程偉所服務的康健社區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造的純住宅社區;在推進群眾生活滿意度上以“康樂工程”著稱。200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工作時曾視察過其長虹坊社區,就社區綜合改造和黨員參與發揮作用作了詳細詢問並提出了要求。程偉最後信心飽滿地告訴筆者:“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中,我們將認真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化‘康樂工程’,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水準,讓社區群眾共同參與、共同見證、共同分享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帶來的成效”。(作者為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上海民生發展報告》主編)

而在上海代表團看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問題具有一些共性,扶貧開發工作也存在著很多共性。以湖南和貴州為例,可以基本歸納梳理出中西部貧困地區精准扶貧和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經驗。如關於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17年減貧任務——即“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張兆安一方面是充滿著期待,另一方面他也介紹實地調研所獲得的體會強調“村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駐村隊,就是把上面的機關幹部派駐到貧困村,一呆兩三年,不脫貧就不回去,這樣的派駐當地老百姓非常歡迎,也對脫貧有了信心”!

樊芸:聚精會神常較真

筆者認識樊芸代表有十多年了,因其常年關注稅制、金融、就業以及中小企業發展課題,就和我這個智庫從業者經常切磋和探討。

樊芸本身也從事經濟工作、履職有相應的專業優勢,她總是運用經濟學思維以及專業服務業知識,關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還關注國家經濟社會、金融、資本市場的變化。如2015年7月赴廈門和全國人大代表作交流發言,她就在主席臺上作關於“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發展”的報告,2016全國“兩會”則提出了“關於促進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的審議發言,針對2015年史上罕見的斷崖式的股市連續暴跌,要求投資者在風險點上強制平倉,從而引發股市的強烈震盪,剝奪了中小股民的權益,對中小股民是不公平的。她提出了取消強制平倉,建議證券法的修改要開門立法,聽取投資者的建議,尤其是聽取中小投資者的意見,還提出了改革一行三會的建議,且引起強烈的關注和共鳴。

樊芸代表的民生願景一步步地獲得實現——2017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多措並舉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如“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樊芸相信,如此制度安排必能轉為生產力。

當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上海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商國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六位代表與總書記暢所欲言。其中,樊芸代表在審議中與總書記交流的是“稅制改革和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問題”。常常較真的樊芸認為:稅率雖然是調節社會財富的手段,國家稅制宏觀改革總體上也在不斷突破,但稅率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結構不合理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革。在她看來,這對於科技創新企業和科創人才完善激勵機制尤其重要,否則就有可能導致城市的創新動力不足。

關於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樊芸還和總書記談到了互聯網金融的野蠻增長和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形勢。樊芸認為,當下中國社會形成了不少互聯網行業巨頭、壟斷現象也在加劇,這並不利於互聯網中小企業的發展。她建議要研究互聯網行業反壟斷課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互聯網空間。而對於她提出的問題,總書記的親切回應是——“這裡就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網信辦會接得住”!

褚君浩:教育底蘊民之幸

褚君浩院士是我國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當過十年中學老師、也曾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我多次向他請教過科普、素質教育、創新投入績效等相關議題。

他待人總是很耐心、很慈祥,一點都沒有國際權威和大牌科學家的架子。而今年“兩會”前夕,褚君浩院士和其孫子輩的徐匯中學高中二年級校友、物理愛好者朱恒岳同學關於“教育底蘊”的對話,十分富有啟迪和令人動容。

褚院士說:“對學生而言,高中就要定下志向了。高中時我就喜歡物理,一直熱愛物理,就想做一個物理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在物理方面能做點貢獻。高中的想法和大學是連在一起的,為未來打基礎,終生朝這個方向努力。假如你在中學立志成為畫家、航海家、文學家,就一定要往這些方向終生努力,這樣也就能在一條路上長久地走下去,並不斷取得成績”。他還認為在珍重教育底蘊、反對片面功利方面,非常重要的體會有八個字——“勤奮、好奇、漸進、遠志”。這八個字也是他在華東師範大學資訊學院做院長時經常和學生說的,當然他自己也是這麼身體力行的。

有意思的是:教育、包括基礎教育,年年是各級“兩會”包括全國“兩會”的焦點話題,並常常被質疑。在褚院士的心中,教育底蘊是百姓之幸。

而關於教育底蘊,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審議中呼應復旦大學校長許甯生院士時,是這樣強調的:辦學,“最重要的是人們心中的聲譽,是自己的底蘊,是自己的積累。這是需要長期積澱之後在人們心中形成的”!顯然,這更是文化自信!

周建元:健康中國伴我行

在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建元教授看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及其改革的成效,直接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幾年,“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短板有了明顯改觀。去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更是提出了健康中國的頂層設計概念。令人矚目的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2017年九大工作任務。其中總理強調:要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李克強總理的報告讓周建元和他的同事們倍受鼓舞和啟發。他告訴筆者:“我們八院作為徐匯區——市六醫院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之一,正在深刻學習報告精神,認真貫徹國家健康中國戰略,以深化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民生導向,著力抓改革、提水準、惠民生,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而全國人大代表、六院院長賈偉平則從2011年起就在“兩會”場合呼籲推進“家庭醫生制度建設”。今年3月6日上午,賈偉平在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現場,充滿底氣地說:在上海,完全可以通過家庭醫生走上尋醫問診的“綠色通道”。有關資料顯示:這兩年,上海三甲醫院新增病人數量明顯下降。如六院今年迄今新增病人數下降至5%以內;就主要分流到八院等醫聯體。

而對於醫聯體這樣的新常態如何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周建元的構想如下——

一是提高健康水準。依託醫聯體平臺,強化區屬和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綜合利用和融合發展,如發揮六院“龍頭”和八院“樞紐”作用,實現醫療衛生資源縱向整合和分級診療,運用資訊化手段構建轉診平臺,使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和社區。以項目合作為載體,構建腫瘤、兒科等專科醫療聯合體。

二是優化收支結構。破除以藥補醫,堅決落實藥品供應鏈管理和醫藥價格改革,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占比,實施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降低患者就醫費用。

三是學科品牌建設。以醫療需求和學科特色為導向,鞏固培育優勢特色學科,凝練發展目標,如打造其內分泌代謝科等新的特色專科,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四是提升獲得感。繼續深化薪酬分配機制改革,突出抓好績效、分配、質控等過程管理,關心好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工作負荷和職業狀況,提升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增強其工作積極性。

十多年來年年關注“兩會”的周建元還發現:醫療衛生工作已經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今年“兩會”傳遞出的這個信號尤其強烈。他最後對我說:“全面小康、必有健康!只有堅持不懈把好群眾健康關,才能推進全面小康。”

程偉:社區猶有微心願

需要強調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要求上海“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並指出“城市管理核心是人,重心在社區”,更是形象地提出“像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化管理”。這是總書記站在全域高度對上海提出的新要求,為上海下一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指明了方向。

作為一名長期奮鬥在社區的徐匯區人大代表、康健街道党工委書記程偉對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有感觸。他告訴筆者:“街道作為上海超大城市基層管理單位,站在上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一線。街道‘1+6’體制改革以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和社區黨建成為街道的主要職能。街道職能的轉變,為加強基層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推動了‘五違四必’整治、社區綜合治理、社區共治自治等工作的深化。但在工作中,基層也面臨很多困惑和難題,亟需厘清思路,總書記的講話點出了破解難題的關鍵,這就是在城市治理中依法治理是保障、精細管理是標準、補好短板是重點、群眾參與是關鍵。”

值得指出的是,程偉所服務的康健社區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造的純住宅社區;在推進群眾生活滿意度上以“康樂工程”著稱。200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工作時曾視察過其長虹坊社區,就社區綜合改造和黨員參與發揮作用作了詳細詢問並提出了要求。程偉最後信心飽滿地告訴筆者:“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中,我們將認真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化‘康樂工程’,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水準,讓社區群眾共同參與、共同見證、共同分享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帶來的成效”。(作者為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上海民生發展報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