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喝湯進補,但你真的會喝湯嗎?

都說喝湯進補,很多小夥伴在喝湯時,只喝湯不吃肉,究竟湯更有營養還是裡面的固形物比如肉更有營養呢?這種"喝湯棄肉”的方法對嗎?煲湯時又有什麼講究?

煲湯時間越久越好?

在生活中,很多人認為煲湯時間越長,食材中的營養物質就能夠越多的溶解進入湯中,那湯就越有營養。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煲湯時,食材中的部分營養物質會溶解到湯裡,為湯提供獨特香味和基本營養,可絕大多數的營養物質依然會存在於食材中。

而且有實驗研究表示煲湯時間過長,會造成食材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流失。以及食材熬煮時間越長,會越軟爛,吃後被消化吸收的速度也越快,從而導致血糖升高的速度也較快,因此熬湯並不是越久越好的!

煲湯時間最好控制在1~1.5小時之內,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留住營養成分,而且湯的鮮味也較濃。

煲好湯需要怎麼做?

▌食材新鮮

食材是煲好鮮湯的關鍵,如以雞肉、鴨肉、魚類等動物性食物食物為原料的,要挑選有鮮味沒異味的;如果以蔬菜為原料的,儘量選擇當季的新鮮蔬菜,秋季就比較適合用土豆、蘿蔔、蓮藕、山藥等來煲湯。

▌合適的煲湯器具

煲湯時可以選擇瓦罐、砂鍋或者燜燒鍋來煮湯,

其中瓦罐煨煮效果最好,煲出來的湯滋味鮮醇、食品質地更易酥爛;砂鍋做出來的湯也較色鮮味美,口感好;燜燒鍋煲湯的風味略差,但操作十分簡便。

▌掌握火候

煲湯,掌握火候也很重要。大火燒沸後,用小火慢燉,火候掌握在湯可以開鍋就好。這樣用文火慢煮,能讓食物中的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出來,煮出來的湯也會既清澈有濃醇。

▌配水

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

原則上,煲湯時,食材要和冷水一起受熱,水要沒過所有食材,中途最好不要添加水,如必須加水時,也要加熱水。

你真的會喝湯嗎?

➀吃肉還是喝湯

其實無論是魚湯、肉湯還是骨湯,絕大部分都是水,主要的營養成分還是在固形物中,

湯水中雖然有一些礦物質以及溶于水的維生素等,但有益成分不是量太少就是被破壞。而湯中往往鈉和脂肪含量高,喝湯棄肉的做法可謂是弊大於利。

➁飯後喝湯影響消化

喝湯的時間很有講究,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飯前先喝幾口湯,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還可以增強飽腹感。相反,飯後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且此時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經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➂選擇低脂肪食物作湯料

要防止喝湯長胖,應該儘量少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做湯料,如老母雞、肥鴨等。而瘦肉、魚蝦、蔬菜等,都是很好的低脂肪湯料,不妨多選用一些。

➃喝湯速度慢一點

美國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差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當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➂選擇低脂肪食物作湯料

要防止喝湯長胖,應該儘量少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做湯料,如老母雞、肥鴨等。而瘦肉、魚蝦、蔬菜等,都是很好的低脂肪湯料,不妨多選用一些。

➃喝湯速度慢一點

美國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差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當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