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舟山海洋文化遇上俄羅斯民族文化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9月5日上午,金髮高個的俄羅斯畫家斯拉瓦,坐在定海新建社區群島美術館的畫室,

成為南洞藝穀一道新的風景。

舟山“蟹哥”張高俊請了位俄羅斯藝術家“駐紮”南洞藝穀的群島美術館。這個消息第一時間成為當地群眾茶餘飯後的新話題。

“緣分!”中國美協會員、舟山紅鉗蟹海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高俊說,他自稱“老蟹”,別人稱他“蟹哥”。9月5日,他與記者聊起了這段因藝術而結緣的故事。

兩年前,在杭州工作的斯拉瓦夫婦到舟山旅遊。

在南洞藝穀,他們一下子就迷上了這裡的綠水青山,迷上了舟山漁民畫、漆畫。當天,沒有遇到出差在外的張高俊,夫妻倆遺憾而歸。

幾天後,當出差回來的張高俊看到特意趕來的斯拉瓦夫婦時,他很是感動。

之後,斯拉瓦的妻子受聘到舟山一所高校任外籍教師,曾是名業餘畫家的斯拉瓦只要有空就會到舟山。張高俊畫牆畫,他也拿起畫筆;張高俊畫漁民畫,他也添起顏料;張高俊創作漆畫,

他也系上圍裙一起幹……

今年上半年,斯拉瓦夫婦的聘期同時到期,在重新選擇工作時,儘管已雙雙收到來自重慶的邀請,但夫妻倆在與張高俊閒聊時,均透露了想留在舟山的想法。

“也是機緣巧合,他妻子在舟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我也被他想學畫的真誠感動,決定邀請他留下來。”張高俊說,9月3日,他發出了邀請。第二天斯拉瓦就開始上班了。

“我的家鄉在俄羅斯的聖彼德堡,

與這裡頗為相似,有很多小島。”斯拉瓦說,他喜歡舟山,相比俄羅斯的寒冷,他更喜歡舟山的溫暖;但更重要的是,他喜歡畫畫,尤其是第一眼看到張高俊的畫,就喜歡上了。

斯拉瓦說,在張高俊的畫中,他看到了歐洲的畫風,而當他得知張高俊根本沒上過歐洲的大學或藝術院校時,更是深感詫異。“我覺得他的畫十分有趣,他本人也很有個性。他能用多種不同的風格作畫,

有些甚至和俄羅斯的傳統繪畫的手法相似。我對漁民畫非常感興趣,想深入地學習和研究。”

上班第一天,斯拉瓦的畫技卻讓張高俊大吃一驚,“他的畫風和畫技很成熟,又帶著俄羅斯獨特的風格,我想帶他到舟山各個地方去創作;同時從他的畫中汲取特色,融入我們的創作中。”張高俊透露,等斯拉瓦的系列畫作完成後,想以“俄羅斯畫家眼中的舟山”為題,到俄羅斯開畫展,

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來推介舟山。

斯拉瓦的想法與張高俊不謀而合。斯拉瓦說,他們夫妻倆都非常喜歡漁民畫,也想把舟山漁民畫帶到俄羅斯。

(原標題《舟山海洋文化與俄羅斯民族文化,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原作者徐祝君、劉思佚。編輯何伊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