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卓尚基 ‖ 鄉俗歌謠趣風情(民間故事)

文/卓尚基

五華最好釀豆腐

興寧胡椒煲豬肚

龍川嶺西石鋪路

梅縣白衫套烏褲

這是廣泛流傳粵東客家,反映從前衣食住行的典型歌謠。其內涵風土人情故事較為有趣!

據《長樂縣誌》載:(今五華)釀豆腐以"肥鹹燒"而聞名。逢年過節家家都要以釀豆腐為上等菜,並宴請親朋。連清武狀元李威光回家省親時,鄉人問狀元公,京城什麼菜最靚?回答道:什麼龍肝鳳脯,不如家鄉"釀豆腐"!

話轉興寧鄉下,從前,人們以小生意出門謀生為眾多(如賣糖叮、針線紐),

久別歸家後,賢妻多以"胡椒煲豬肚"滋補丈夫身體,在當時生活困難的情況下能吃上此頓佳餚,既有營養,又可增進夫妻感情。

再說"龍川石鋪路"。抗戰前龍川有條連廣梅的山區小公路,彎曲太多,為方便爬坡,聰明的龍川人,根據溪壢鵝卵石很多的實際,因地制宜在山區嶺西徑九曲十三彎的路面上鋪上卵石,成為廣梅必經之道而聞名粵東最長的石鋪路。

最具文化之鄉特色的"梅縣白衫套烏褲",歷史上梅縣文人學士輩出,遠有宋湘、李文固,近有開國元帥和百位高校校長。那讀書出身的眾多學子,特別是中學生多以穿白衫套烏褲為時尚,女學生也以白衫套烏裙為時髦。在學校形成了亮麗的風景線。

以上所述,難怪開頭那首歌謠,概括了當地衣食住行而廣為流傳至今。

 【作者簡介】卓尚基,中共黨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廣東省民俗學會會員,廣東群眾文化學會會員,文化幹部退休,著有《長樂風情》,《華城風采》,主編《華城地方誌》(初稿)。居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