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紮心了!10歲男孩語出驚人:他們不配有我這麼好的兒子

近日,豆瓣上一則帖子帶火了10歲的“小侄子”:

一匿名網友吐槽自家10歲的小侄子,學習成績優異,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然而他卻語出驚人:爸媽不配有他這麼好的兒子!

以下是原貼截圖

難以相信這些話出自一個10歲小孩之口…

帖子的真實性無從考證,

但本該幼稚的年紀就失去了原有的童真,

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有部分網友的觀點認為:

“尊重父母,包容他們的缺點,

才不至於長大後變成一個有才無德的人。

部分網友則認為:

“貧窮並不能作為父母強迫孩子的理由,

經濟可以貧窮,但眼界和見識絕不可以!”

1

關於孩子

不得不佩服的一點是,

小小年紀就開始給自己規劃人生道路了。才10歲就已經清楚地知道:

學英語是為了以後能出國留學;

學圍棋是為了鍛煉自己大腦;

鍛煉身體是為了讓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縛;

他擁有的是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想法,甚至比很多大人都要深思熟慮和自律。

然而這並不能稱之為“心智成熟”,至少在對待父母這方面不是。

真正的成長應該是既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努力奮鬥去彌補;又體諒父母,至少他們曾經很努力地為你付出過。

常聽人說:父母不能太寵溺孩子,更不要把他們當作炫耀的工具。

然而寵溺跟炫耀也是需要資本的,哪個家庭的父母不奢求望子成龍?

一個10歲的小孩,學習成績優異,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出類拔萃,誰敢指責這對父母在給孩子的教育中吝嗇過一分一毫?

寒門尚且出貴子,如果你最終攀登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還要抱怨父母當年沒有給你更“富裕”的教育嗎?

2

關於父母

“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的言談舉止反映的正是父母的形象。

一個10歲小孩能有這麼多與年齡不符的見解,和父母的教育是脫不了干係的。這背後有沒有“填鴨式”的教育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

父母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上絕對有所缺失,家長的功利心耳濡目染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

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一個小孩要懂得感恩父母,未免太過苛刻;但作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戴長輩、體諒父母是不是更有必要呢?畢竟比起文化教育,更要看重的應該是子女的人格塑造。

回過頭來,在原貼裡我們可以看到:

父母並沒有給予這個孩子應有的尊重,他們更多的只是炫耀和盲目地要求。一句“我是為了你好”,就完全限制了孩子的想法及愛好。

眼界的狹隘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鴻溝,與其說孩子嫌棄父母的貧窮,倒不如說是父母的認知與他的認知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3

總的來說

父母其實跟孩子一樣,在相處過程中也是需要成長的。畢竟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只要有一方面稍欠考慮,都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

10歲小孩語出驚人並不是個例,他日也必成大器。唯獨在對待父母這方面,還需要健康良好的引導。

希望以後父母在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時,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選擇。只要拋棄功利性的教育才是培養孩子最正確的方式。

至少他們曾經很努力地為你付出過。

常聽人說:父母不能太寵溺孩子,更不要把他們當作炫耀的工具。

然而寵溺跟炫耀也是需要資本的,哪個家庭的父母不奢求望子成龍?

一個10歲的小孩,學習成績優異,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出類拔萃,誰敢指責這對父母在給孩子的教育中吝嗇過一分一毫?

寒門尚且出貴子,如果你最終攀登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還要抱怨父母當年沒有給你更“富裕”的教育嗎?

2

關於父母

“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的言談舉止反映的正是父母的形象。

一個10歲小孩能有這麼多與年齡不符的見解,和父母的教育是脫不了干係的。這背後有沒有“填鴨式”的教育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

父母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上絕對有所缺失,家長的功利心耳濡目染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

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一個小孩要懂得感恩父母,未免太過苛刻;但作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戴長輩、體諒父母是不是更有必要呢?畢竟比起文化教育,更要看重的應該是子女的人格塑造。

回過頭來,在原貼裡我們可以看到:

父母並沒有給予這個孩子應有的尊重,他們更多的只是炫耀和盲目地要求。一句“我是為了你好”,就完全限制了孩子的想法及愛好。

眼界的狹隘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鴻溝,與其說孩子嫌棄父母的貧窮,倒不如說是父母的認知與他的認知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3

總的來說

父母其實跟孩子一樣,在相處過程中也是需要成長的。畢竟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只要有一方面稍欠考慮,都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

10歲小孩語出驚人並不是個例,他日也必成大器。唯獨在對待父母這方面,還需要健康良好的引導。

希望以後父母在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時,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選擇。只要拋棄功利性的教育才是培養孩子最正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