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剛麒:鹽城人兒時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金剛麒,也叫老虎腳爪。是江南地區聞名的傳統小吃,對於老江蘇老上海人來說,真的是再熟悉也不過了。江蘇的人習慣叫它金剛麒,上海人則稱呼它老虎腳爪。而現在,它幾乎要絕跡於江湖了。


金剛麒起源於江蘇鹽城,流行於蘇滬兩地,是江南地區聞名的傳統小吃,淮揚地區稱它為“金剛麒”或者“金剛臍”,蘇南非特別偏南地區稱其為“京江臍”,到了蘇州上海一帶,則完全按照它的外形給它起了個形似的名字“老虎腳爪”。

我對金剛麒的記憶也僅僅限於五六歲的時候,

有人會騎著自行車沿路叫賣:金——剛——麒——,金——剛——麒,我對這種叫賣聲的敏感絕對不亞于黑芝麻糊廣告裡的那五個字:再也坐不住。金剛麒金黃色,六瓣,有著類似麵包的香味,也有很明顯的堿味,甜甜的,軟軟的,又很有韌勁。

做法是將和好的麵團,揉搓成圓狀,然後在麵團上分切三刀(深度大概是麵團的三分之一),麵團就成了“爪子”的模樣。放入烤爐烘烤約20分鐘,就香噴噴地出爐了。吃起來外脆內軟,帶甜味.老虎腳爪表面脆而不硬,稍顯堅實是其特色,還有略一點點堿香味,用老面發酵的傳統方法製作,據說可以幫助消化。

材料:普通麵粉200g,清水75ml,奶粉15g,小蘇打1g,加入小蘇打的清水15ml,即溶乾酵母2g,雞蛋1個,細砂糖20g或者30g隨意。

做法:

1.準備材料

2.將除了小蘇打,清水,雞蛋之外的材料混合均勻。

3.打入雞蛋,並分次加入清水。

4.慢慢揉成麵團。

5.放在盆子裡,覆蓋上保鮮膜,28度左右室溫發酵到兩倍大,取出來按扁,排氣。將小蘇打和清水混合成蘇打水,用指頭或者拳頭將蘇打水一點點揣進麵團。

6.將麵團用力揉到表面光滑,取一小塊麵團慢慢撐開周邊能在中間形成均勻的麩裝薄膜。

7.稱一下麵團總重差不多是340g,將麵團分割成5等份,每份68g,並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讓麵團舒緩一下。

8.舒緩後的麵團再次按扁排氣,並將它們揉成圓形。

烤箱180度預熱。烤盤裡墊錫紙,錫紙上刷一層薄薄的食用油,將麵團放上去。

9.用剪刀將麵團剪成6等份,並在每一份的面上都刷上薄薄一層食用油。送入預熱好的烤箱,烤20分鐘至表面金黃即可。可以趁熱吃表皮是脆的,內裡是軟而有韌勁的,也可以密封過夜吃,表皮是軟的,口感也不錯。

小貼士:

1、面胚入烤箱前放置時兩兩中間一定要留夠空隙,這樣在烤制的時候才不會導致麵團發酵彼此挨擠的情況發生。

2、舊時沒有烤箱,金剛麒是在鐵皮爐裡貼著烤出來的。烤箱烤出來的表皮稍微有點開裂,沒有鐵皮爐那麼完美。

吃法區別

雖然在做法上老虎腳爪與金剛臍如出一轍,但在吃法上江淮地區與蘇南地區的食客卻有所區別。原味的金剛臍味道更像實心大餅,鹽城人喜歡把它撕開,放在牛肉湯、羊肉湯裡泡著食用。蘇州人和上海人喜好甜食,將老虎腳爪表面刷了一層糖,味道甜但不重,屬於甜烘餅。

小貼士:

1、面胚入烤箱前放置時兩兩中間一定要留夠空隙,這樣在烤制的時候才不會導致麵團發酵彼此挨擠的情況發生。

2、舊時沒有烤箱,金剛麒是在鐵皮爐裡貼著烤出來的。烤箱烤出來的表皮稍微有點開裂,沒有鐵皮爐那麼完美。

吃法區別

雖然在做法上老虎腳爪與金剛臍如出一轍,但在吃法上江淮地區與蘇南地區的食客卻有所區別。原味的金剛臍味道更像實心大餅,鹽城人喜歡把它撕開,放在牛肉湯、羊肉湯裡泡著食用。蘇州人和上海人喜好甜食,將老虎腳爪表面刷了一層糖,味道甜但不重,屬於甜烘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