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年成績單 高原新氣象】陽光裡的光伏小鎮

央廣網北京9月6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報導,日照時間超過3000小時,

這裡被稱做陽光城;擁有自治區6個邊貿口岸中的5個,這裡被看做外貿“橋頭堡”。作為連接中國西部與南亞次大陸的重要城市樞紐以及國家“一帶一路”的前沿基地和對外視窗,五年來,日喀則發揮區位優勢,通過物流、光伏、外貿通商口岸等方面,經濟民生有了長足發展。

建設中的日喀則光伏小鎮

距日喀則市區45公里、毗鄰和平機場的地方,一棟棟嶄新的大棚矗立在國道318沿線,與一般大棚不同的是,這些大棚上面還多了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這是日喀則利用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城市這一契機重點打造的“光伏+生態設施農業”產業扶貧示範園區。

農產品供給一直以來也是西藏發展過程中的短板之一,

蔬菜水果的供給長期依賴內地。而日喀則是有名的日光城,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以上。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委常委、副區長楊建明介紹,“光伏+農業”的模式將有望補齊農產品供給短版。

楊建明說:“我們這個園區項目叫‘生態社區農業+光伏’。主要是解決老百姓的菜籃子工程,

目前整個西藏自治區,農副產品即使是在我們的旺季,70%的農副產品仍然要靠內地運進來,物價比較高,以後我們將有大量蔬菜、水果、牧業,都會通過光伏+產業解決。”

楊建明介紹,光伏產業園還將承擔周邊地區“扶貧工作”。目前在建的園區占地面積約6.5萬畝,計畫投資280億元,設計光伏發電總規模2000兆瓦,預計能解決周邊近2萬人就業。

楊建明表示:“任何的扶貧最重要靠資金支持,

有造血功能。未來我們的小鎮就要讓老百姓搬得進來、留得住,能致富。預計今年有300戶入駐搬遷。”

吉隆口岸是日喀則作為“一帶一路”南亞橋頭堡的門戶口岸

位於熱索村境內的吉隆口岸,是中尼邊境重要的貿易門戶和橋頭堡。“十二五”以來,

日喀則市邊境貿易快速發展,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010年的10.74億美元提升至2014年的21.65億美元,年均增長26.32%;各類邊貿市場快速崛起,邊貿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日喀則商務局投促局局長曹偉介紹“邊貿口岸群”的整體規劃

日喀則市商務局投資促進局局長曹偉介紹,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日喀則強化口岸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425地震後,為彌補樟木口岸暫時關停的缺口,積極發力樟木、亞東、康馬涅如等其他幾大口岸的集群效應。

曹偉說:“自治區六個陸路通商口岸,有五個在日喀則,90%的外貿量在日喀則。425地震後,今年我們大力開發對尼泊爾的吉隆口岸,市委市政府很重視,除了吉隆口岸,定結縣日屋陳塘口岸等幾個口岸,都是全區重點工作,在基建開發完善。”

資料顯示,日喀則在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五年內經濟增速和居民收入增幅超50%。曹偉表示,五年來日喀則地區內外貿區位優勢逐漸顯現,未來還將以吉隆口岸為中心,重點打造中尼邊境經濟合作區。

曹偉表示:“五年來,我們的外貿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各個口岸、邊民貿易點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口岸功能長足進步。我們也在積極籌建中尼邊境經濟合作區,把外貿打造成整個市和區域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日喀則強化口岸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425地震後,為彌補樟木口岸暫時關停的缺口,積極發力樟木、亞東、康馬涅如等其他幾大口岸的集群效應。

曹偉說:“自治區六個陸路通商口岸,有五個在日喀則,90%的外貿量在日喀則。425地震後,今年我們大力開發對尼泊爾的吉隆口岸,市委市政府很重視,除了吉隆口岸,定結縣日屋陳塘口岸等幾個口岸,都是全區重點工作,在基建開發完善。”

資料顯示,日喀則在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五年內經濟增速和居民收入增幅超50%。曹偉表示,五年來日喀則地區內外貿區位優勢逐漸顯現,未來還將以吉隆口岸為中心,重點打造中尼邊境經濟合作區。

曹偉表示:“五年來,我們的外貿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各個口岸、邊民貿易點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口岸功能長足進步。我們也在積極籌建中尼邊境經濟合作區,把外貿打造成整個市和區域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