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旬陽縣“三會兩榜”破解扶貧扶志難

訊(通訊員 王能鋒)“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初衷。澆樹要澆根,扶貧先扶心。旬陽縣以群眾教育培訓會、點評會、道德評議會“三會”和先進榜、後進榜“兩榜”為抓手,

全面構建扶貧扶志“雙驅動”實踐模型,有效激發了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破解了扶貧扶志難題。

培訓會:增強群眾脫貧信心

缺技少能,是貧困群眾實現早日脫貧的絆腳石,是影響群眾致富信心的主因之一。如何搬開這個石頭?治窮先治愚,旬陽縣立足問題導向,組織開展“學知識、興家業、當先進”群眾教育培訓,引導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呂河鎮李家溝村“學興當”群眾培訓會

做實“學知識”,定期組織群眾召開小組會、院落會、田埂會,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實用技術,討論集體事務、反映社情民意、凝聚發展共識,打造“四有”新型農民。做強“興家業”,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全員行動,通過先鋒示範、幹部幫教等舉措,引導群眾新興產業、發家致富。

做好“當先進”,組織開展“致富能手”等評選表彰活動,大力弘揚先進事蹟,營造濃厚氛圍。

城關鎮兩岔河村“學興當”技能培訓會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開展“學興當”群眾教育培訓會2300餘場次,參會群眾達12萬人次,開展技能專題培訓1100余場次6.2萬人次。

點評會:激發群眾致富活力

脫貧攻堅戰,不能“幹部幹,群眾看”,更不能是一潭死水,有對比、有競爭才會有活力。扶貧要扶志,旬陽縣通過組織召開點評會,用“好、中、差”對群眾脫貧致富情況進行評價,激勵廣大群眾在脫貧攻堅中“學比趕超”。

金寨鎮寨河社區脫貧攻堅點評會

每季度以村(社區)為單位,組織聯村領導、包幫幹部、村(社區)兩委成員和村(社區)所有貧困戶,以會議形式,由貧困戶對照脫貧攻堅責任清單,逐戶彙報脫貧致富專案落實情況,再由聯村領導、包幫幹部、村(社區)兩委成員逐戶進行點評,肯定成績,提出建議,研究解決脫貧致富具體措施,同時評出脫貧攻堅“好、中、差”三個類型,對“好”的進行表揚,對“中”的提出要求,

對“差”的重點落實包幫責任,解決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構元鎮脫貧攻堅“志智”雙扶點評會

截至目前,全縣各村(社區)累計召開點評會900餘場次,“好、中、差”三個類型的務實點評,有效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爭先創優內生動力。

道德評議會:破解群眾教育難題

當前脫貧攻堅中,貧困戶“等靠要”、非貧困戶“纏訪鬧”等現象突出,影響了脫貧攻堅大局,敗壞了社會風氣。如何破解這一群眾教育難題?

蜀河鎮龍池村道德評議會

旬陽縣在開展培訓會、點評會的基礎上,每季度召開一次道德評議會,對勤勞致富、自力更生的貧困戶確定為先進典型,對“等靠要、纏訪鬧”、內生動力不足的貧困戶,採取論理釋法、說教勸導等辦法,分析其產生這種心理的根源及危害性,教育引導其轉變思想、自我反醒,並表決確定為後進典型,通過群眾互動互評形式,有效破解了新形勢下群眾教育難題,增強了群眾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銅錢關鎮閔家河村道德評議會

2016年以來,聚焦脫貧攻堅開展道德評議519場次,評出先進典型745人次、後進典型515人次,幫教轉化426人。在貧困對象核實中,通過教育引導,442戶1679人自願放棄貧困戶“帽子”。

“紅黑榜”:樹立典型鞭策後進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激勵鞭策脫貧攻堅中的後進典型。旬陽縣通過善行義舉榜、後進典型曝光專欄“兩榜”樹立正反兩面典型,對先進典型亮“紅榜”,對後進典型亮“黑榜”,使“後進典型”主動向“先進標杆”看齊。

小河鎮小河社區善行義舉榜、曝光台

各村(社區)道德評議會結束後,對評議出的先進典型,通過“善行義舉榜”、“事蹟報告會”、壁報廣播等形式大張旗鼓褒獎頌揚,廣泛宣傳、樹立標杆。對評議出的後進典型,依照《村規民約》的規定,在村(社區)設立的“後進典型曝光專欄”內進行公開曝光,使“後進”受到廣大群眾的監督,重大反面典型通過縣電視臺“講理說法”欄目,剖析典型案例,警醒教育群眾,以此鞭策後進,激發動力,追趕先進。2016年以來,全縣共設立“善行義舉榜”和“後進典型曝光專欄”316處,亮“紅、黑”榜2259人次。

棕溪鎮棕溪社區善行義舉榜、曝光台

同時,旬陽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幹不得”的獎懲機制,激勵群眾積極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化。加大以獎代補力度,發揮專案、資金、政策的導向作用,讓艱苦奮鬥、敢幹快幹者享受更多的支持,對坐吃山空、好吃懶做者減少支持力度,倒逼貧困群眾比起來、動起來、幹起來。

當前脫貧攻堅中,貧困戶“等靠要”、非貧困戶“纏訪鬧”等現象突出,影響了脫貧攻堅大局,敗壞了社會風氣。如何破解這一群眾教育難題?

蜀河鎮龍池村道德評議會

旬陽縣在開展培訓會、點評會的基礎上,每季度召開一次道德評議會,對勤勞致富、自力更生的貧困戶確定為先進典型,對“等靠要、纏訪鬧”、內生動力不足的貧困戶,採取論理釋法、說教勸導等辦法,分析其產生這種心理的根源及危害性,教育引導其轉變思想、自我反醒,並表決確定為後進典型,通過群眾互動互評形式,有效破解了新形勢下群眾教育難題,增強了群眾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銅錢關鎮閔家河村道德評議會

2016年以來,聚焦脫貧攻堅開展道德評議519場次,評出先進典型745人次、後進典型515人次,幫教轉化426人。在貧困對象核實中,通過教育引導,442戶1679人自願放棄貧困戶“帽子”。

“紅黑榜”:樹立典型鞭策後進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激勵鞭策脫貧攻堅中的後進典型。旬陽縣通過善行義舉榜、後進典型曝光專欄“兩榜”樹立正反兩面典型,對先進典型亮“紅榜”,對後進典型亮“黑榜”,使“後進典型”主動向“先進標杆”看齊。

小河鎮小河社區善行義舉榜、曝光台

各村(社區)道德評議會結束後,對評議出的先進典型,通過“善行義舉榜”、“事蹟報告會”、壁報廣播等形式大張旗鼓褒獎頌揚,廣泛宣傳、樹立標杆。對評議出的後進典型,依照《村規民約》的規定,在村(社區)設立的“後進典型曝光專欄”內進行公開曝光,使“後進”受到廣大群眾的監督,重大反面典型通過縣電視臺“講理說法”欄目,剖析典型案例,警醒教育群眾,以此鞭策後進,激發動力,追趕先進。2016年以來,全縣共設立“善行義舉榜”和“後進典型曝光專欄”316處,亮“紅、黑”榜2259人次。

棕溪鎮棕溪社區善行義舉榜、曝光台

同時,旬陽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幹不得”的獎懲機制,激勵群眾積極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化。加大以獎代補力度,發揮專案、資金、政策的導向作用,讓艱苦奮鬥、敢幹快幹者享受更多的支持,對坐吃山空、好吃懶做者減少支持力度,倒逼貧困群眾比起來、動起來、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