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中國人出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文:Lillian

字數:1,389

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

雖然世界很寬廣,但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去走;人有很多種,

其實也沒有那麼多不同。

在出國前,我也並不是很懂開頭這句話,甚至覺得有點矯情。然而在出國後,我有了最真切的體會,也深刻意識到,自己曾經眼界有多麼狹隘。

世界很寬廣,我現在就在另外一個和故鄉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工作、生活,也接觸到了更多的人。在國外呆久了以後,我甚至覺得我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一個國家裡。就像會兩種語言的人更容易學習第三種語言一樣,

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多的文化。

先說說價值觀。

沒有深切接觸過西方文化的人很難理解這點。因為在中國文化當中,每個人都是作為社會關係中的一員,深深地和別人聯繫起來的。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

每個人都評判別人。

而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繫。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分子,我非常喜歡這種“不輕易評判”的態度。特別是在國外見過各種階層的人之後,更加明白各種人生的不同,人對於自己人生的難以把握,和人生、世界的複雜性。

所以我現在非常不喜歡道德和價值觀綁架,也對此有比一般中國人高得多的敏感度(Don't judge是有教養的體現)。《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那句話說的很對——如果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

接著說一下“文化”。

其實大多出國的人,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還是很深的,這類人非常傳統,或者說比較正統。我本人就非常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氣節”,也非常能夠理解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包括從倫理觀到儒家的世界觀人生觀等等。但是出國以後,由於長時間接觸國外,很多人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一些質的的變化。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接受了傳統的中國文化的同時,

又有機會接觸外國的文化。很顯然,兩種文化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最開始,我也會糾結於好壞對錯,覺得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受到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薰陶非常幸運,覺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特別“正”,非常珍惜中國文化中人情味的這一點。

我始終覺得中國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還有就是國人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也是非常令人感動。

而西方崇尚的是“獨立”。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

這兩種觀念曾在我的腦海裡激烈碰撞,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如何去平衡這些觀念。慢慢的,我才能接受這種不同,因為它們真的都有各自的好;即便不同,卻都向善,理解後能讓人格更豐富。

即便沒有出國的能力,也要有全世界的視角。

不被眼界禁錮了思想,也不要被思想限制了眼界。

這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我始終覺得中國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還有就是國人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也是非常令人感動。

而西方崇尚的是“獨立”。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

這兩種觀念曾在我的腦海裡激烈碰撞,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如何去平衡這些觀念。慢慢的,我才能接受這種不同,因為它們真的都有各自的好;即便不同,卻都向善,理解後能讓人格更豐富。

即便沒有出國的能力,也要有全世界的視角。

不被眼界禁錮了思想,也不要被思想限制了眼界。

這是我最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