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初為人母,該怎麼與寶寶交流呢?

幾乎整個嬰兒期,寶寶都是在與媽媽的接觸中度過的。雖然尚不會言語,可期間還是免不了各種交流。這不僅是嬰幼兒寶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發育也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

母嬰交流共有4種形式,是嬰兒智力成長的重要環節

1、觸覺交流

所謂觸覺交流,最為常見的就是哺乳。也就是說,給寶寶餵奶並非單純提供食物那麼簡單,同時還為觸覺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嬰兒的口角、唇邊和臉蛋都是最敏感的部位,當依偎著媽媽溫暖的胸部時,

大腦就會發送出代表安全、甜蜜的資訊刺激,對智力的發育起到了催化作用。

當然,經常性的撫摸和擁抱所產生的肌膚接觸,也會獲得同樣的效果。研究發現,出生後幾乎沒有上述交流的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表情冷淡、發育遲緩、性格孤僻等問題。

2、視覺交流

在出生後的一個月裡,寶寶的視網膜就已經形成,但可見距離較短,通常不會超過40釐米,

範圍也只涵蓋眼睛正前方的區域。不過,對於人臉,尤其是人眼已具備識別能力。

在餵奶時,可以發現,寶寶的小眼睛總是直視著媽媽,這正是視覺需要的表現。而失去這種交流,寶寶在吃奶時會頻繁轉身搖頭,煩躁不安。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可以多與寶寶作對視交流,幫助其心理健康發育。對人工餵養的寶寶,更應重視這種交流。

3、嗅覺交流

研究證實,當人的視覺變得發達後,嗅覺等其它感覺往往會開始退化。相應的,在嬰兒時期,視覺不完善的寶寶嗅覺卻相當靈敏。

剛出生幾天的嬰兒,便能聞出氣味的好壞,如果將帶有母乳氣味的物體靠近其鼻端,寶寶會立刻開始做出尋乳的姿態,即通過氣味來分辨母親的所在。

故而,

在嬰兒期由母親陪睡可對寶寶產生良性刺激,有利於智力發育。而在不停更換陪睡者的情況下,寶寶的心理會常處於緊張狀態,睡眠時間和品質大幅度下降,嚴重者可導致嬰兒發育遲緩和幼兒期心理障礙。

4、聽覺交流

嬰兒從出生一周起,就能分辨出人聲和物聲。

因為母親是食物的來源和照料者,所以寶寶需要對聲音非常敏感,以便快速找到母親。

不要小看這種難以察覺的“交流”,細心的母親會發現,當對嬰兒說話時,他會舞動手腳,一副滿足的模樣。這說明TA對你的話很感興趣,也是日後語言學習的良好基礎。事實上,缺乏母嬰語言交流的嬰兒,在語言學習上比同齡人要明顯差得多。

由此可見,媽媽和嬰兒間的密切接觸與交流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因快節奏的生活而忽視了身邊的寶寶。別忘記,嬰兒需要母親帶他認識這個新鮮世界。

千萬不要因快節奏的生活而忽視了身邊的寶寶。別忘記,嬰兒需要母親帶他認識這個新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