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間歷史故事」“哀哀父母”碰上忤逆之子——論兒女教養之道

明朝正德年間,松江府(今上海地區)有一個富民,姓嚴,夫妻兩口兒一起過日子。直到三十歲也沒有孩子,求神拜佛,無時不刻不將此事掛在心上。

也許是誠意感動上蒼,嚴娘子不久就有了身孕。

懷胎十月,歷盡艱辛,生下一子,且是眉清目秀。夫妻二人,歡喜異常。以後萬事都不放在心上,只希望孩子平安成長。

光陰荏苒,又過了三年。這小孩也倒是聰明伶俐,做爹娘的百依百順,不輕易違拗他的意願。休說是天下有的東西,只要他想要,便是天上的星,河裡的月,也恨不得捉將下來,鑽入河撈將出去。

俗語說“棒頭出孝子,箸頭出忤逆。”嚴家夫妻溺愛這孩兒,成人之後,

便目中無人,在父母面前,猶如天王老子一般。他隨著性子將父母的錢財隨意揮霍使用,又喜好結交一班賭錢的高手。那些人貪他是出錢大方,當面是甜言蜜語,勾肩搭背,暗地裡卻賺他上手。

嚴公時常苦勸,卻終究溺愛著,時常三言兩語,他不聽也就算了。

豈知有天大的家私,也經不起這樣賭博。似此幾年,漸漸凋敝。

嚴公原是靠日積月累積攢起家的,見了兒子胡作非為,未免有些肉痛。

一日,有事外出,走過一個賭坊,只見有十來個人聚在一起喧嘩。嚴公走近來看,卻是那眾人圍住他兒子討賭錢。他兒子無計可施,被人推搡。嚴公看了,怕眾人傷了他兒子,便挨開眾人,將身子遮蔽了他兒子。對眾人說道:“所欠財物,老夫自當賠償。

眾弟兄各自請回,明日到我家自然歸還。”

一頭說一頭扯了他兒子,氣憤憤回家了。關上了房門,抓了住兒子頭髮,狠下心,作勢要打他。畢竟嚴公有些年歲了,被兒子掙脫開了。嚴公趕去要扯住不放,他兒子轉過身來,望嚴公臉上打了一拳,瞬間流血滿胸,連牙齒都打落了。兒子一看,曉得不好,一溜煙便跑了。

嚴公半晌蘇醒,憤恨至極,道:“我造了什麼孽,生這樣孽子,賭掉家私,又幾乎害了我性命,

連禽獸也不如!”一徑走到府裡來,寫了一張狀子,以打落牙齒為證,告了兒子忤逆。知府准了狀子,當日退堂,嚴公也自回去了。

偏有個叫做丘三的,是個極狡黠奸詐的,卻與嚴公兒子是個最愛的相知。那時見知府准了這狀子,便急急出了衙門,

找到了嚴公兒子,說知備細。

明朝法律規定,毆打父母,是要問斬的!嚴公兒子焦急不知怎樣才好,便懇求丘三想個辦法解救他。丘三故意作難。嚴公兒子道:“剛才賭錢有三兩銀子在此,送與給你,救我性命則個!”

丘三將手招他到僻靜去處,說道:“你來,你來,對你說。”

嚴公兒子便以耳接著丘三的口,等他講話。只聽得清脆一響,嚴公兒子大叫一聲,急忙掩耳,埋怨丘三道:“我求救於你,如何咬下我的耳朵?休想我放過你!”

丘三冷笑道:“你耳朵原來恁地值錢,你老子牙齒卻恁地不值錢?不要慌!如今我真話告訴你,你就說如此如此,包你沒事!”

嚴公兒子道:“好計!雖然受些痛苦,卻保住了性命。”

第二日,知府升堂,嚴公兒子被帶上大堂。知府問道:“你如何這般不孝,只貪賭博,怪父教誨,竟然還打落父親門牙,有何理說?”

嚴公兒子哭泣道:“老爺在上,小的豈敢胡作非為?小的偶然外出,見賭坊中吵鬧,就在一邊閑看。誰知小的父親也走將來,便疑小的賭錢,便拽住小的回家痛打!小的吃打不過,不合伸起頭來,父親便將小的毒咬一口,咬下耳朵。老人家牙齒不牢,一時用力,便致脫落。豈是小的打落?望老爺明鑒!”

知府上前驗看,果然是一隻缺耳,齒痕尚新,上有凝血,便信他言詞是實,微微笑道:“原來如此,不必再問了。”

嚴公兒子喜得無恙回家,求告父母道:“孩兒願改過前非,侍奉二親。”老兩口看見兒子耳朵失了一隻,心腸又軟了下來。他夫妻原是極溺愛這個兒子的,就連兒子毆打自己的事都放下不再提起,反倒是請醫調理兒子的缺耳!

人生極重的是那“孝”字,做父母的,從懷胎十月到兒女長大,不知廢了多少心力。又怕他三病四痛,日夜焦勞。又指望他聰明成器,時刻注意。《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做兒女的縱然鞠躬盡瘁,也難報萬一。然而總有一些不孝子孫,錦衣玉食,歸之自己;擔饑受凍,委之二親。有時將雙親視若路人,甚者等之仇敵,真是滅絕人性,敗壞綱常,就連狗彘也不屑此等行徑!

丘三冷笑道:“你耳朵原來恁地值錢,你老子牙齒卻恁地不值錢?不要慌!如今我真話告訴你,你就說如此如此,包你沒事!”

嚴公兒子道:“好計!雖然受些痛苦,卻保住了性命。”

第二日,知府升堂,嚴公兒子被帶上大堂。知府問道:“你如何這般不孝,只貪賭博,怪父教誨,竟然還打落父親門牙,有何理說?”

嚴公兒子哭泣道:“老爺在上,小的豈敢胡作非為?小的偶然外出,見賭坊中吵鬧,就在一邊閑看。誰知小的父親也走將來,便疑小的賭錢,便拽住小的回家痛打!小的吃打不過,不合伸起頭來,父親便將小的毒咬一口,咬下耳朵。老人家牙齒不牢,一時用力,便致脫落。豈是小的打落?望老爺明鑒!”

知府上前驗看,果然是一隻缺耳,齒痕尚新,上有凝血,便信他言詞是實,微微笑道:“原來如此,不必再問了。”

嚴公兒子喜得無恙回家,求告父母道:“孩兒願改過前非,侍奉二親。”老兩口看見兒子耳朵失了一隻,心腸又軟了下來。他夫妻原是極溺愛這個兒子的,就連兒子毆打自己的事都放下不再提起,反倒是請醫調理兒子的缺耳!

人生極重的是那“孝”字,做父母的,從懷胎十月到兒女長大,不知廢了多少心力。又怕他三病四痛,日夜焦勞。又指望他聰明成器,時刻注意。《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做兒女的縱然鞠躬盡瘁,也難報萬一。然而總有一些不孝子孫,錦衣玉食,歸之自己;擔饑受凍,委之二親。有時將雙親視若路人,甚者等之仇敵,真是滅絕人性,敗壞綱常,就連狗彘也不屑此等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