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不足6歲的南蘇丹,現內鬥不止

【一副地圖,一段歷史】第2期: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

圖解1

南蘇丹,面積61.97萬平方公里的東非內陸國。2011年7月9日零時,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誕生,非洲迎來了其第54個夥伴。

圖解2

在南北蘇丹的過渡帶,阿拉伯文明與黑非洲文明彼此相聚,伊斯蘭遊牧民族與非洲部落彼此共存,卻難以融合。1899年起英國執掌蘇丹,其推行的隔絕南方的分而治之政策阻礙了南北融合,加之南蘇丹對阿拉伯人協助獵奴暗黑史的耿耿於懷,南北糾紛似不可避免……

圖解3

1955年,因反對同蘇丹北部締結為整體的獨立國家,黑人聚居的南蘇丹掀起解放鬥爭。直至1972年喀土穆中央政府給予南蘇丹自治權方告停歇。

1983年,蘇丹總統尼邁裡在全國範圍內強推伊斯蘭律法,加之石油資源的爭奪,南北內戰再起。2005年初衝突雙方在肯亞奈洛比簽署和平協議,

終結了新生代非洲持續最久的內戰(22年)。蘇丹將組建由南北雙方共同參與的民族團結政府,6年過渡期後南方通過全民投票決定其歸屬。2011年,南蘇丹以98.83%的超高支持率蛻變為最年輕的主權國家,蘇丹總統巴希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均前往恭賀。

圖解4

南北蘇丹同屬欠發達地區,對自然和外援依賴性強。但單幹的南蘇丹受限於經年動盪的局勢,實力稍遜一籌。

圖解5

南蘇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總產量占原蘇丹總額的65%,然卻缺乏煉油設施和向域外輸送的能力。

南蘇丹的輸油管道自東西兩路進入蘇丹境內,在喀土穆匯合後輸往紅海之濱的蘇丹港。為減輕對北方依賴,南蘇丹遂籌建自首都朱巴赴肯亞拉穆的輸油管線,但因資金、技術和國內安全局勢等進展緩慢(2012.1—2013.4,因石油過境費未達成協議,南蘇丹曾暫停過石油開採)。

圖解6

南蘇丹是多部族國家,丁卡、努爾、巴里等族相對頗多。主要信奉基督教和泛靈論,同遜尼派穆斯林聚居的北部蘇丹似有天壤之別。

獨立伊始,規模不等的部落衝突就是國家建設難以進入議事日程的最大障礙。南蘇丹首任總統基爾來自最大部族丁卡,而前副總統馬沙爾來自第二大部族努爾,兩派尖銳對立以致釀成武裝衝突,南蘇丹和平之路似遙遙無期……

而前副總統馬沙爾來自第二大部族努爾,兩派尖銳對立以致釀成武裝衝突,南蘇丹和平之路似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