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破局!用市場機制引導垃圾分類 推進“兩網融合”

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網與廢舊物資回收網深度融合

破局!用市場機制引導垃圾分類

9月6日,開福區體育館路,一名環衛工人正在回收垃圾。 記者 和婷婷 攝

其實對於垃圾分類,各處理環節應環環相扣。然而,在現實中,處置前段失守被“混裝”、“混運”,智慧垃圾分類裝備被冷落等現象導致分類成空。

對此,諸多專家認為,生活垃圾分類絕非動動手那麼簡單,還需要從回收、處理到利用的系統配合。業內人士也提出,鼓勵也好,強制也罷,

垃圾分類或可從“兩網融合”方向發力。

■記者 和婷婷 實習生 李瓊瓊

場景 “拾荒大軍”挑出瓶瓶罐罐賣廢品

“這些垃圾反正是要清理的,清理過程中就順便把一些能賣錢的瓶瓶罐罐挑出來去賣廢品,雖然賣不了多少錢,但多多少少還是能補貼一點家用。”近日,在公園九號社區一名正在清理垃圾桶的社區保潔員王大姐對記者說。

只見她將垃圾車推到臨近垃圾桶的位置,然後將垃圾桶內的礦泉水瓶、紙箱等稍加清理,

彈去上面的飯粒、碎屑等垃圾,便壓扁放置在垃圾箱一側的地上。記者看到,在王大姐清理的垃圾箱一側已經堆了五六個舊紙盒。

記者瞭解到,王大姐是公園九號的一名保潔人員,每天的規定工作時間是早7:00至晚5:30。“夏天,我們一般早上5點鐘就開始清掃垃圾了,掙的都是辛苦錢。”

王大姐告訴記者,他們這個社區的保潔人員有八九個人,

社區人多,每天工作量都很大。“一個月工資只有1000多塊錢,每個月賣廢品能有個百來塊錢的收入。”

除此之外,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除了王大姐這樣在社區從事保潔工作的人外,還有諸多如環衛工人、拾荒人等人群都會挑揀一些有回收價值的垃圾賣廢品補貼家用。

毋庸置疑,在城市垃圾的回收及處理過程中,“拾荒大軍”的作用不可忽視。據鳳凰財經此前報導的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的資料顯示,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過1.5億噸。全國688座城市,除縣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遭遇垃圾問題,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在250億-300億元。

現象 低價值回收物被嫌棄

記者留意到,在被王大姐挑揀完的垃圾箱中還有一些破碗、爛花盆等仍有回收價值的雜物。“這些東西難得賣,價格低不說,我拖到廢品站去賣人家還會嫌少懶得收。”王大姐表示,平時在清理垃圾的時候,

主要還是挑選好清理,容易賣的廢品垃圾去賣。

據經濟參考報此前報導,生活中的廢玻璃,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

“長沙的垃圾量每年都以8%-10%在增加,特別是去年以來,增量十分明顯。低價值回收物品市場行情不好,部分公司關門,甚至很多撿廢品的人都不願意撿,使得垃圾量增加。”長沙市容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這兩年,很多城市垃圾處理的壓力正在增長。一方面,廢品回收站數量不斷減少,另一方面,因為環保、市場等原因一些小造紙廠、小冶金廠被關停。廢品回收及再製造業的萎縮,導致從事廢品回收的人群急遽減少,這樣一來,更多的廢品進入了城市的垃圾處理系統。

破局

探索“兩網融合”模式

據中國環保線上此前報導的資料顯示,我國年產生活垃圾量約1.5億噸,其中27%為可回收部分,餘下73%的垃圾中還有40%的低值回收物。然而,這些資源的回收受到了處理能力、設施條件、回報率等條件的制約。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的資源回收和生活垃圾處理都是兩條並行的軌道,沒有交集。大量的拾荒者承擔了回收的主要工作,回收系統更多的還是商業化運行。而生活垃圾處理帶有公益屬性,被納入了環衛體系之內,基本上脫離市場。

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負載超負荷,屬於再生資源的垃圾不斷流入生活垃圾網路,回收網路瀕臨瓦解,兩個並行的體系不再能夠獨善其身。在這樣的背景下,“兩網融合”的概念應運而生。

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推進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銜接,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

據介紹,“兩網融合”就是把再生資源和生活垃圾網路進行有機結合,這種結合並不是單體結合,而是點、線、面的全程融合。也就是說,“兩網融合”貫穿於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清運中轉、終端處置業務的整條線中。這就需要從分揀、運輸、處理各個環節中著手,統一規劃,專業編整,依託于現代科技實現精細化、智慧化、全面化的管理服務,從而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多贏。

有專家表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前提,是生活垃圾收運網和廢舊物資回收網實現深度融合。如果垃圾分類在兩張網上進行,普遍垃圾分類制度就建不起來。但如果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網與廢舊物資網“兩網融合”,將廢舊物資回收納入垃圾分類體系,這樣一來,前端可以實現對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全口徑管理;中端可以在一張固廢物流網上實現分類轉運,節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末端,隨著園區化處理模式的構建,無論是廢舊物資還是生活垃圾,都將進入不同處理設施進行分類處理。

聲音

垃圾分類需要

市場機制的引導

“低價值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本身的價值很低,像廢玻璃之類的;一個是本身很值錢,混合之後不值錢了,但一旦分開又有價值了,不過由於沒有導向機制沒有人願意做這件事。”長沙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秘書長周儆告訴記者,實際上,所有的無價值的東西如果在後端處理得好,接下來它都能變成有用的東西,“比如玩具車、小孩子的塑膠玩具,如果你將類分得很清楚後,它每一類的價值都不可小覷。”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買賣!

周儆表示,就目前而言,在處理垃圾前端,環衛工人將有價值的垃圾揀出變賣,剩餘的基本是價值較低的垃圾,市場沒有相應的產業鏈去引導,於是只能一股腦兒全部填埋;在後端處置這一塊,如果把塑膠薄膜等挑出來後,有人願意接,那也是既有市場機制又有道德意識。“但目前將廢舊電池、塑膠拿出來後沒有人願意回收,因此剩餘的垃圾都是低價值的。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些垃圾雖然都是資源,但他們並不值錢,沒有市場利益的爭奪,所以這個運行模式裡面沒有再生資源管道,只有環衛管道,所以它就混合了。”

“目前,如果市場機制沒有打通,居民意識、運行模式、後端銜接這三大塊很容易出現垃圾混合的情況。而混合在一起的垃圾,如果挑揀出來沒有錢掙,那就不會有人去做這件事。”周儆認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垃圾收運體系兩網融合的方向很好,但如果落地沒有相應的市場推動機制,後端沒有持續的運行模式,許多措施都難真正實施。

甚至很多撿廢品的人都不願意撿,使得垃圾量增加。”長沙市容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這兩年,很多城市垃圾處理的壓力正在增長。一方面,廢品回收站數量不斷減少,另一方面,因為環保、市場等原因一些小造紙廠、小冶金廠被關停。廢品回收及再製造業的萎縮,導致從事廢品回收的人群急遽減少,這樣一來,更多的廢品進入了城市的垃圾處理系統。

破局

探索“兩網融合”模式

據中國環保線上此前報導的資料顯示,我國年產生活垃圾量約1.5億噸,其中27%為可回收部分,餘下73%的垃圾中還有40%的低值回收物。然而,這些資源的回收受到了處理能力、設施條件、回報率等條件的制約。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的資源回收和生活垃圾處理都是兩條並行的軌道,沒有交集。大量的拾荒者承擔了回收的主要工作,回收系統更多的還是商業化運行。而生活垃圾處理帶有公益屬性,被納入了環衛體系之內,基本上脫離市場。

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負載超負荷,屬於再生資源的垃圾不斷流入生活垃圾網路,回收網路瀕臨瓦解,兩個並行的體系不再能夠獨善其身。在這樣的背景下,“兩網融合”的概念應運而生。

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推進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銜接,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

據介紹,“兩網融合”就是把再生資源和生活垃圾網路進行有機結合,這種結合並不是單體結合,而是點、線、面的全程融合。也就是說,“兩網融合”貫穿於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清運中轉、終端處置業務的整條線中。這就需要從分揀、運輸、處理各個環節中著手,統一規劃,專業編整,依託于現代科技實現精細化、智慧化、全面化的管理服務,從而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多贏。

有專家表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前提,是生活垃圾收運網和廢舊物資回收網實現深度融合。如果垃圾分類在兩張網上進行,普遍垃圾分類制度就建不起來。但如果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網與廢舊物資網“兩網融合”,將廢舊物資回收納入垃圾分類體系,這樣一來,前端可以實現對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全口徑管理;中端可以在一張固廢物流網上實現分類轉運,節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末端,隨著園區化處理模式的構建,無論是廢舊物資還是生活垃圾,都將進入不同處理設施進行分類處理。

聲音

垃圾分類需要

市場機制的引導

“低價值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本身的價值很低,像廢玻璃之類的;一個是本身很值錢,混合之後不值錢了,但一旦分開又有價值了,不過由於沒有導向機制沒有人願意做這件事。”長沙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秘書長周儆告訴記者,實際上,所有的無價值的東西如果在後端處理得好,接下來它都能變成有用的東西,“比如玩具車、小孩子的塑膠玩具,如果你將類分得很清楚後,它每一類的價值都不可小覷。”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買賣!

周儆表示,就目前而言,在處理垃圾前端,環衛工人將有價值的垃圾揀出變賣,剩餘的基本是價值較低的垃圾,市場沒有相應的產業鏈去引導,於是只能一股腦兒全部填埋;在後端處置這一塊,如果把塑膠薄膜等挑出來後,有人願意接,那也是既有市場機制又有道德意識。“但目前將廢舊電池、塑膠拿出來後沒有人願意回收,因此剩餘的垃圾都是低價值的。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些垃圾雖然都是資源,但他們並不值錢,沒有市場利益的爭奪,所以這個運行模式裡面沒有再生資源管道,只有環衛管道,所以它就混合了。”

“目前,如果市場機制沒有打通,居民意識、運行模式、後端銜接這三大塊很容易出現垃圾混合的情況。而混合在一起的垃圾,如果挑揀出來沒有錢掙,那就不會有人去做這件事。”周儆認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垃圾收運體系兩網融合的方向很好,但如果落地沒有相應的市場推動機制,後端沒有持續的運行模式,許多措施都難真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