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偽君子”康有為,推動歷史又扯大腿的人

晚晴時期的康有為一直致力於推動改革發展,這種推動改革是有一些野心和抱負在裡面的。一方面他看到社會發展的弊端,意識到國家存在和面臨的危機;一方面他又不滿足於做一個革命思想家,

他想做帝王之師,政治領袖,不是聖人卻想成為聖人。

康有為一生的主要事蹟:

1、1888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鄉試,借此機會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改變目前國家的困難處境,但是受阻沒能傳達到皇帝那裡。三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

辦學對學生們宣揚變法思想,弟子中比較出名的有梁啟超和陳千秋等;

2、1895年再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後,聯合1000多位學者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史稱“公車上書”,但又受阻未成。後來第三次上書成功。得到光緒皇帝賞識。與弟子梁啟超創辦《中外事聞》和組織強學會,在於用文書的方式進行宣傳;

3、1897年德國佔領膠州灣,康有為坐不下去再次上書皇帝請求變法,光緒皇帝要他把變法細節陳列出來,於是他呈上了自己的著作。6月份光緒皇帝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籌備變法事宜,這就是著名的“戊戌變法”。但被慈禧太后干預破壞,斬殺戊戌六君子,軟禁光緒帝,康有為逃亡海外;

4、康有為逃亡日本後,稱自己有光緒皇帝的詔書,

以這個噱頭組織保皇會,轉而反對革命,並開始周遊歐洲各國以尋求國際上的支持;

5、辛亥革命變動後,他回國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會創始人,一直致力於溥儀復位。1917年,他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但不久在北洋總理段祺瑞討伐下失敗;

6、康有為在晚年一直堅稱忠於清朝,他曾到天津看望被趕出北京的溥儀皇帝,最終于1927年病死。

康有為不堪入目的事蹟:

1、早年生活落魄,天天逛窯子卻沒力支付嫖資,搞到人家找上他住的地方去要錢。後來臉皮薄開始逃往廣東,被人在一艘船的船板裡找到,時人作詩諷刺“避債無台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2、他在宣傳一夫一妻制的時候,自己卻有六個老婆,而且有幾個太太是在晚年的時候娶的,

年齡都不滿20歲,處處留情。曾在杭州遊玩的時候攜帶妓☆禁☆女游湖,把妓☆禁☆女比作西施,把自己比作範蠡。

3、在逃亡海外所到之處,住最豪華的大酒店,吃美味大餐,聘請導遊和翻譯,攜家帶口,前呼後應,關於揮霍的資金部分是從保皇會中支取的,部分是在自己投資歐洲房地產時候賺取。

4、晚年生活奢靡,不僅有多處豪華房產,而且妻妾成群,在當時國家危難的時候這位宣稱愛國愛民的革命家反而開始享受生活。據推測,晚年時期康有為一家一年的花費至少在2萬銀元之上。

5、偽造皇帝詔書,建立“保皇會”,由原來的支持民主轉而反對民主,狠狠打了自己的臉。

康的一生後世褒貶不一,有稱頌他的也有貶低他的,這些在歷史上留名的人自身總是攜帶爭論。槍打出頭鳥,名氣越大很多伴隨而來的是是非曲直,對錯難辨。

康的評價,要從一個分水嶺開始區分,即戊戌變法前後。在變法之前,他的主張和思想一度是超前的。作為晚清社會的改革活躍分子,在宣導維新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時候開拓的是歷史前進的方向,乍現拯救國家社會的曙光。當時的康有為堪稱救火隊長,創立多個組織,目的皆在於為陷於水火當中的國家和人民尋找出路,這時候的他是人文教師,革命先驅,愛國英雄。

而當戊戌變法失敗,有人認為他應該和戊戌六君子一同赴死,來彰顯自己變法的決心和意義,他卻出逃了。在日本的時候他還偽造光緒皇帝的詔書,且內容也於實際不符,將自己變成“救皇者”,以此來吸收更多封建的人來壯大自己的勢力。這時候他的思想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由原來的支持民權轉而開始崇拜君權。他的生活逐步邁向奢靡,當初那個有著一腔抱負,憂國憂民的康有為開始越走越遠。

對於康有為,馬克思曾經在自己的書中說到,在當時封建思想濃厚的中國社會,對這種現象第一個提出批判並且付諸行動的就是康。雖然康最後的行動以失敗而告終,而且他的改革變法存在保守和局限性,但是他仍然是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的第一人。在前期他是推動歷史步伐,但是在後期他開始擁立溥儀,和袁世凱同流合污,充當復辟帝制運動的領袖時,他已經站在人民和歷史的對立面,阻礙了歷史前進,給我們展示的是一位歷史巨人轉變侏儒的過程。

部分是在自己投資歐洲房地產時候賺取。

4、晚年生活奢靡,不僅有多處豪華房產,而且妻妾成群,在當時國家危難的時候這位宣稱愛國愛民的革命家反而開始享受生活。據推測,晚年時期康有為一家一年的花費至少在2萬銀元之上。

5、偽造皇帝詔書,建立“保皇會”,由原來的支持民主轉而反對民主,狠狠打了自己的臉。

康的一生後世褒貶不一,有稱頌他的也有貶低他的,這些在歷史上留名的人自身總是攜帶爭論。槍打出頭鳥,名氣越大很多伴隨而來的是是非曲直,對錯難辨。

康的評價,要從一個分水嶺開始區分,即戊戌變法前後。在變法之前,他的主張和思想一度是超前的。作為晚清社會的改革活躍分子,在宣導維新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時候開拓的是歷史前進的方向,乍現拯救國家社會的曙光。當時的康有為堪稱救火隊長,創立多個組織,目的皆在於為陷於水火當中的國家和人民尋找出路,這時候的他是人文教師,革命先驅,愛國英雄。

而當戊戌變法失敗,有人認為他應該和戊戌六君子一同赴死,來彰顯自己變法的決心和意義,他卻出逃了。在日本的時候他還偽造光緒皇帝的詔書,且內容也於實際不符,將自己變成“救皇者”,以此來吸收更多封建的人來壯大自己的勢力。這時候他的思想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由原來的支持民權轉而開始崇拜君權。他的生活逐步邁向奢靡,當初那個有著一腔抱負,憂國憂民的康有為開始越走越遠。

對於康有為,馬克思曾經在自己的書中說到,在當時封建思想濃厚的中國社會,對這種現象第一個提出批判並且付諸行動的就是康。雖然康最後的行動以失敗而告終,而且他的改革變法存在保守和局限性,但是他仍然是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的第一人。在前期他是推動歷史步伐,但是在後期他開始擁立溥儀,和袁世凱同流合污,充當復辟帝制運動的領袖時,他已經站在人民和歷史的對立面,阻礙了歷史前進,給我們展示的是一位歷史巨人轉變侏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