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G物聯網時代將至 移動支付迎技術戰

隨著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坐穩雙寡頭位置,

移動支付企業開始轉向支付方式的創新。近來,一批無人超市和新零售體驗店開始上線或者試運營,支付寶、京東、蘇寧等已經也開始推出刷臉支付。隨著5G物聯網時代的來臨,移動支付將全面迎來技術創新戰。

9月1日,支付寶宣佈在杭州萬象城的肯德基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這標誌這刷臉支付的正式商用。基於刷臉支付,用戶趨商店甚至不用帶手機,就能完成購物支付。

據支付寶介紹,杭州KPRO肯德基裡的機器配備3D紅外深度攝像頭,就算髮型改變或者化淡妝也能識別,同時還有活體檢測,臉部模型也不能通過。

目前,三星S8手機上配備的虹膜識別技術、即將面世的iPhone8配備的3D面部識別技術等都成為移動支付在技術層面的探索,然而這些都只是開始。隨著5G時代物聯網技術的來臨,移動支付技術還將向前再走一步。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

明確表示將力爭2020年啟動5G商用。5G目前沒有清晰的定義,不過對於5G性能的幾點要求已有一致看法,即通話不斷線、低延遲、低耗電量、能在每小時500公里的移動速率下運作。

5G的高速率、大容量和低延時性,為3D技術、AR/VR、物聯網、雲計算等做了很好的鋪墊,移動支付的發展也因此有很多的想像空間。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基於複雜生物識別,

包括人臉、指紋、虹膜、語音等的整體支付解決方案將進入人們的視野;物聯網技術的成熟會使商店的所有商品都裝上感測器,並實現萬物物聯,用戶在選擇商品的同時即完成了商品的識別與支付,而近日火熱的無人值守、無人零售超市(繽果盒子、淘咖啡等)正在成為現實。

同時基於5G的高速率傳輸與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的實施,各銀行及支付企業系統的資料交換壓力將得到緩解,

使分散式運算能力得到無限擴展,將大大提升支付的效率與可靠性。5G的應用與雲計算和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結合,也使得移動支付的安全防控能力、資料價值輸出能力、使用者體驗感等都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今年愚人節,支付寶通過官微推出了“如影計畫”,這或許是目前關於移動支付技術最前沿的猜想之一。視頻中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每天早上醒來張開雙手就能喚醒支付寶,

用戶可以直接和投射到手上的圖像進行交互,解決包括購物支付、導航、預約等活動。這其中用到了空氣投影、物聯網、生物薄膜等技術,而5G時代的來臨,支付寶的這項計畫將能獲得有力的支撐。

作者: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