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產婦和嬰兒最有益的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准媽媽要知道

自然分娩是一種回歸自然、雖辛苦卻幸福的經歷,不僅是給寶寶,也是給媽媽的一份寶貴的禮物。

自然分娩,對媽媽和寶寶的益處都優於剖宮產

對寶寶來說,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媽媽的子宮規律地收縮可以將寶寶呼吸道內的羊水、黏液擠壓出來,還可以使寶寶的肺得到鍛煉,肺泡的表面活性增加,使肺泡更加容易擴張,出生後發生呼吸窘迫、新生兒濕肺、吸入性肺炎等呼吸系統併發症的風險降低。另外,對寶寶頭部的擠壓作用可以提高呼吸中樞的興奮性,

利於寶寶出生後迅速建立自主正常呼吸。

另外,自然分娩過程可以促使媽媽分泌催產素,催產素可以促進產程的進展,還可以促進媽媽產後的乳汁分泌,儘早開始給寶寶哺乳。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寶寶在產道中受到觸覺、味覺、痛覺及本體感覺的鍛煉,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對寶寶未來的運動、協調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均有益。

已經有研究證實,未經產道擠壓的寶寶,神經系統缺乏必要的刺激,日後發生“感知統合失調症”的風險增加。

對媽媽來說,自然分娩後很快可以恢復活動,飲食不受特殊限制,沒有特殊情況下不需要留置尿管;住院時間短,花費少,更加容易恢復身材。除特殊情況,一般而言,剖宮產的出血量要高於自然分娩。不僅如此,剖宮產屬於經腹手術,雖然目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其存在的近期、遠期併發症依然不能回避。

而留有疤痕的子宮在再次妊娠時要面臨疤痕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甚至產前產時子宮破裂等風險,情況嚴重的,可能需要切除子宮。另外,剖宮產術後遠期存在著發生盆腔粘連、腸粘連等風險,還有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叫做“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進行剖宮產手術時子宮內膜碎片遺留種植在腹部切口上,這種內膜仍具有分泌能力,
以後會隨著月經週期也發生週期性的出血,形成包塊,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需要進一步治療。

想順利自然分娩,要“管住嘴、邁開腿”

那麼,准媽媽們應該在孕期為自然分娩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呢?

首先,要規範、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產前檢查是醫生用於動態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媽媽的孕期狀態的重要手段,

也是及早發現媽媽妊娠期併發症、合併症及寶寶異常情況的方法。

其次,“管住嘴,邁開腿”。每一位准媽媽都是全家的“寶貝”,吃得太好,動得太少,動輒“大補特補”,體重超標就在所難免了,缺乏運動也會讓自然分娩過程變得吃力。其實,理想的孕期體重增長應該是早孕期(12周前)增長不超過2千克,中孕期(13-28周)及晚孕期(28周後)各不超過5千克,也就是總體重增長不超過12千克為宜。但同時,對於孕前體重過低和過高的媽媽,控制目標也有所不同。我們的產科醫生和營養科醫生會根據准媽媽的個體情況及孕期產檢的體重變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而准媽媽除了合理增長體重以外,也要適當進行散步、孕婦有氧體操、游泳等運動。

也就是總體重增長不超過12千克為宜。但同時,對於孕前體重過低和過高的媽媽,控制目標也有所不同。我們的產科醫生和營養科醫生會根據准媽媽的個體情況及孕期產檢的體重變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而准媽媽除了合理增長體重以外,也要適當進行散步、孕婦有氧體操、游泳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