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地方被譽為“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扇貝之鄉、中國海帶之鄉”

山東長島,是山東省煙臺市轄縣,曆稱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古稱沙門島。長山列島位於渤海、黃海交匯處,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連接帶,東臨韓國、日本,

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為全國14個海島縣(區)之一,由32個島嶼組成,島陸面積約5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70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46千米。長島由古老山脈陷落而成,主要島嶼是南島和北島,島上風景秀麗,包括月牙灣、九丈崖等旅遊景點,長島上的仙境源風景區是中國AA級風景區。長島上有長島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廟島群島省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和廟島群島省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中文名長島行政區類型縣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面積陸域56,海域8700(平方公里)人口4.3下轄地區1個街道,1個鎮,6個鄉政府駐地南長山街道電話區號0535郵政號碼265800地理位置膠東、遼東半島間,黃渤海交會處氣候條件亞洲東部季風區大陸性氣候著名景點上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車牌代碼魯F行政區劃代碼370634基本資訊

長島建有中國北方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媽祖廟,

固長島又稱廟島群島,位於膠東和遼東半島之間,黃海、渤海交匯處,南臨蓬萊,北倚大連,西靠京津,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由32個島嶼組成,其中以南、北長山兩島為主島,並以大橋相連接。島陸總面積5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2011年5月公佈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
全縣常住人口4.40萬人。九十年代初,通過“耕海牧漁”發展戰略,成為全國較早的小康縣。幾經起伏,海島旅遊產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成為全縣支柱產業。全縣旅遊直接從業人員1.3萬人,占總人口的1/4,全縣GDP的37%來自旅遊及相關服務業,稅收占地方稅收的60%以上。

長島是中國唯一的海島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十大最美海島、最佳避暑勝地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素有“海上仙山、候鳥驛站”之美譽,長島縣大氣環境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空氣中每立方釐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萬個,是天然的“氧吧”;長島歷史悠久,民風純樸,島上人文歷史遺跡眾多,有距今6000多年被譽為“東半坡”文化的大黑山北莊遺址,

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中國北方建造最早的媽祖廟—距今880多年的廟島顯應宮等。長島海域遼闊,周圍海域一直保持著國家一類海水標準,水產資源豐富,特別是海參、鮑魚、海膽等海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命名為“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扇貝之鄉、中國海帶之鄉”,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

長島屬亞洲東部季風區氣候,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242天。 全縣森林覆蓋率53.21%,獨特的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 使之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途經的候鳥有200余種,百萬隻之多,享有候鳥“驛站”的美譽,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島南臨蓬萊,北接旅順,自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島嶼周圍有星羅棋佈的港灣,眾多的海水浴場,還有千姿百態的奇礁異石,素有“海上仙境”之稱,它與蓬萊被列為蓬萊長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長島無島不秀,無島不奇,是一處天然的海上大花園。著名的景點有:九丈崖(月牙灣)、廟島、龍爪山、寶塔礁、珍珠門、砣嘰島、萬鳥島等。為加速長島旅遊事業的發展,一批新的景點如林海峰山景區、望福礁民俗風情公園等又相繼向遊人開放。 長島東西窄,南北長,地圖上看又瘦又長,所以叫長島。也有人說秦皇漢武認為登上此島即可長生,便將它取名長生不老島,即長島。

歷史沿革

長島古為萊夷之地,秦朝屬黃縣,唐神龍三年(西元707年)歸蓬萊縣管轄。1929年設長山島行政區,隸屬山東省府。1945年8月,成立長山島特區,隸屬北海專屬。1949年8月長島解放後,仍設長山島特區。1956年5月,長島縣隸屬萊陽專區,後隸屬煙臺專區。1963年10月恢復長島縣,隸屬煙臺專區。1983年11月隸屬煙臺市。政區劃分:現轄8個鄉鎮,40個行政村,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政區人口

政區人口全縣總面積56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40個行政村。年末全縣總人口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9萬人。人口出生率4.13‰,死亡率6.99‰,自然增長率-2.86‰。有少數民族10個,36人。

經濟概況

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7%。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億元,增長1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億元,增長59.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億元,增長17.9%。一、二、三次產業比重為51∶9∶40。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億元,比上年增長27.9%。實現財政總收入0.4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38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7億元,比年初增加0.9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億元,比年初增加0.5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5億元,比年初增加-0.06億元。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2.2億元,增長5.8%。農業增加值7億元,增長16.5%。糧食總產397噸,比上年增長-50.6%;水果總產785噸,增長-14.3%;蔬菜總產54噸,增長-80%。肉類總產23噸,禽蛋總產357噸。水產品總產20.6萬噸,增長0.4%。全縣擁有林地28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53%。

工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3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實現出口☆禁☆交貨值1.6億元,增長51.3%。產品銷售率達104.34%,比上年提高2.4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08億元,增長35.6%;實現利潤0.14億元,增長96.9%;實現利稅0.3億元,增長10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84.77%,比上年提高37.65個百分點。

財稅金融

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2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10.1%;第二產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7.88億元,增長14.5%。三次產業比例為56:12:32。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億元,減少28.4%。實現財政總收入0.5億元,增長33%。稅收總收入0.6億元,增長21.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5.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92億元,比年初增加0.95億元。

商貿投資

200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實現進出口總值3036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3007萬美元。新簽利用外資專案2項,合同外資額6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7萬美元。

特色產業

長島海產品品種多、品質好,特別是海參、鮑魚、海膽、蝦夷扇貝等海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中國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盛產30 多種經濟魚類和200 多種貝藻類水產品,被命名為“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扇貝之鄉,中國海帶之鄉”。

環保建設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更新改造投資200萬元;資質五級及以上建築企業7家,實現增加值1592萬元,增長90.2%;實現利稅0.06億元,增長147.7%。完成投資額2.1萬元,增長5%。

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里程21.8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31.2萬人、53.7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42.3%和-50.2%;水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127.2萬人、1594.5萬人公里,分別增長-16%和-20.3%。公路貨物運輸量19.2萬噸、周轉量756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1.1%和-53.1%;水路貨物運輸量171萬噸、周轉量2153萬噸公里,分別增長8.8%和?8.8%?。沿海港口貨物輸送量173.7萬噸,增長?10.6%?。客運量158萬人次,增長-22.9%。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042萬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201萬元,增長1.1%;郵政業務總量1027萬元,增長14.9%。年末固定電話使用者達到1.5萬戶,行動電話使用者0.96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6部/百人,互聯網用戶0.2萬戶。

長島,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海島縣,一直把海上交通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蓬長航線擁有陸島交通碼頭10處和各類船舶51艘,是長島軍民的生命線。6月14日,“2013年煙臺安監世紀行”記者採訪團沿著蓬長航線親身體驗這條生命線。

上午10點左右,記者隨著人流踏上從蓬萊開往長島的客船,船緩緩前行,蔚藍的海面吹來徐徐的海風,甚為愜意。船開出30分鐘後,準時靠上長島岸,下船的人流量非常大,但仍然秩序井然。煙臺蓬長客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堅平告訴記者,這是由於客港已經將車輛、乘客上下車時間協調錯開,以保證乘客安全、有序上下船。

然而,即使調整了車客上下船時間,也並沒有完全消除安全隱患,為此,客港繼續探索“車客分流”方法。于堅平表示,蓬長客港有限公司投入50萬元,購置了兩台電路液壓客梯,專門用於乘客上下船,以形成“車客分流”的模式,解決上下船的安全問題,同時也節省了上下船時間。記者看到,停在港口的一輛客船旁支著一台液壓客梯,客梯直通客船二層的出口處,乘客正通過梯子上船。一位乘客興奮地說:“有這個梯子,我們再也不用路過裝載車輛的一層,而是直接上到二層,方便了很多。”

隨後,記者來到港口停車場,寬敞的停車場上空餘位置仍然很多。于堅平介紹,為保證安全,停車場經過一番改造,現在寬敞了不少,能容納1500輛車。客港在硬體設施上持續投入,努力從源頭抓好客運船舶、港口的安全監管。累計投資280余萬元購置安全設施,已經實現海上交通安全全天候、遠端化、數位化、即時化監管。預計再投入50萬元,完善車輛衡重系統。“旅遊旺季就要來臨,為了保證不超員,客港將迴圈滾動發船,平均10分鐘一班。”于堅平告訴記者,作為海上生命航線,客港堅決抵制超員,能容下200人的客船最多只售195張船票,以防止超重。另外,在北四島島間以“海上公交模式”開通專船進行客、貨運輸;在此基礎上,還在蓬長航線新增運力2艘,增加800個客位,遏制超員超載。

除了硬體設施逐漸更新外,客港還不斷加強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除了通過拉橫幅、電子屏、安全知識比賽的方式傳播安全知識外,每週一次的應急演練更不可少。尤其是天氣異常時,防颱、防風應急預案立即啟動。“夏天汛期馬上到了,我們將加緊防風、防颱,風力6-7級時禁止售票。”他說。

社會生活

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5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102元,增長26.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8元,比上年增長20.9%;生活消費支出3247元,增長-2.7%;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1100人,比上年增長10%;其中城鎮167人,增長51.8%;農村220人,增長25%。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3個,床位70張,收養20人,社會福利企業1個,安置殘疾人員4人。

旅遊景點

長島貿易旅遊業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城鄉商品交易市場2處,同比持平,成交額1.01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進出口總額404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5%,其中出口3850萬美元,增長61.7%。新簽利用外資專案5項;合同外資額2992萬美元,增長233.1%;實際利用外資324萬美元,增長-12%。主要旅遊景點有月牙灣、林海、九丈崖、顯應官等景點景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7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7%;實現旅遊總收入1.35?億元,增長-6.3%。

長島門票

1、往返船票:蓬萊--長島46元/人 (上層另加10元/人)

渡船大概140/車 人員另記

2、景點門票:

北線: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仙境源、歷史博物館套票100元/人

南線:烽山、林海、仙境源、望福礁、歷史博物館套票100元/人

聯票: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烽山、林海、仙境源、歷史博物館150元/人

3、媽祖香緣之旅:60元/人

4、漁家海上遊覽:45元/人(上層備有空調雅座,另加20元/人)

實行通票制,不能分別買各個景點的門票

九丈崖

九丈崖位於北長山島的西北角,西依珍珠門水道,北鄰國際航線長山水道,距長島縣城11公里。山崖險峻,水深流急,岩礁棋布,自然景觀獨樹一幟。崖壁綿延400余米,尤以其崖壁罕見的石質組合和高峻險要而著稱,在全國眾多海蝕崖中獨佔鰲頭。景區集山、海、礁、崖、洞及古跡於一體,融奇、雄、秀、美、險、神於一身,具有很高旅遊和美學價值。

九丈崖主要景點有:峭壁燕梭(九丈崖),高69.7米,是一綿延幾百米的巨崖,由於千萬年來風浪的侵蝕,石崖漸成了上凸下凹之勢,壁面犬牙交錯,石窟、石穴鱗次櫛比,是眾多水鳥棲息的樂園。九疊石塔,由九層節理明顯的石英岩堆成,久經海浪磨蝕雕鑿,塔崖石紋清晰,層次分明,形態別致,與九丈崖組成一對”母子崖“。水門賞古,珍珠門東側大西山腳下有塊平緩地,當地人叫”平灘“,據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裡就有遊民季節性居住,經北京大學與長島博物館兩次挖掘,發現多處窯坑、灰坑和葬墓,出土了青銅戈、石刀、石錘、骨錐、骨匙和大量紅褐色、灰褐色面陶器及紋飾陶器。八仙石洞,為兩處海蝕大洞,大的深30余米,寬5米,洞頂近似拱門,傳說當年八仙曾在此聚會,洞內石英岩面凹凸錯落,玲瓏剔透。大洞毗鄰處有一小洞,寬1米多,深20余米,洞內設有石桌、石床,上開兩扇天窗,傳說是何仙姑的寢室。龍舌垂釣,因一礁石酷似龍舌伸出海面而得名。龍舌與門檻礁、鞭杆礁、蜘蛛礁、猴子礁天然形成一個良好的垂釣場,這裡海水通暢,洞穴密集,是釣魚的理想之地。

月牙灣

月牙灣又稱半月灣,位於北長山島的最北端,長約2千米,宛如一勾巨大的新月。步入月牙灣,最惹人眼球的便是百米長的球石灘了。這裡的石頭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每一塊石頭都讓人愛不釋手。1979年,葉劍英來長島,欣然為月牙灣題詞:“內長山島月兒灣,勤車漁農並石田,昂價球石生異彩,婦孺豈情指頭艱。”月牙灣主要看點有月牙海灘、海豹苑、張健橫渡渤海海峽圖片展館、蘇東坡塑像、抗非典紀念碑及國家領導人題詞紀念碑和全國十三次海島聯席會議紀念碑等看點。

廟島媽祖

廟島顯應宮位於廟島東北部,距長島縣城2.5海裡,占地90畝。始建于宋微宗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是我國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長島漁民祖祖輩輩敬稱“海神娘娘”廟。明宗禎元年,崇禎皇帝御賜廟額“顯應宮”。

顯應宮大殿是全廟最大的建築,為硬山式結構。殿內,媽祖坐像居正中神龕龍墩上。殿兩側有14尊站班,其中有4尊武將分別是千里眼、順風耳、黃峰兵帥和白馬將軍;8尊文官有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龍王等;另有老少兩尊站班。殿外兩側房記憶體有碑、碣、匾200餘塊和歷史船模300餘艘。後宮建築風格為歇山式,保留了明代的特點。宮內殿正位神台有銅鑄鍍金天后聖母像及2米高的9花青銅穿衣鏡一面,各種服飾用品及床帳、擺設應有盡有。2002年10月,臺灣信眾護送一黑臉媽祖在顯應宮落戶。這裡常年香火不斷,每年的元宵節和娘娘生日,顯應宮便有萬餘人朝拜。

媽祖廟之所以建於廟島,是因為廟島形若鳳凰,其身北的燒餅島形如太陽,兩島相映,狀若“丹鳳朝陽”,屬上上風水寶地。1969年文革期間原廟被毀,僅存一象一鏡。1983年重修,1985年對遊人開放。在此還可以觀賞關帝廟。

望夫礁公園

長島望夫礁公園自1995年5月開始投入建設,共有五大風景區、36個景點,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工程建設總面積2000平方米,這裡集山、水、林於一隅,融島嶼、礁岩、灘石和美麗的傳說於一體,顯示了自然景觀迷人的文化內涵。

望夫礁公園是長島旅遊景點之一,主要看點有:在青州雲門山有號稱“天下第一壽”的壽字, "壽"字高7.5米,寬3.7米,望夫礁山坡上的“福”字高21.9米,寬16.3米,比“第一壽”更大,可謂“天下第一福”了。觀音亭、奧運碑、第一“福”、地質博物館等,這個大福字一下把“福源頭”的氛圍烘托出來了。

望夫礁的位置又與廟島顯應宮幾乎在同一緯度,海島人認為是海神娘娘庇護海上行船,巡遊至此,為船家期盼福運,因此,望夫礁又稱為媽祖石。望夫石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沒有經過人工雕刻,是由葉岩與石英岩石交替疊壓形成的。

長島周圍被大海環繞,有四海福地之稱,望夫礁景區就是一處充滿福氣的地方。公園坐落在南長山島的腳下,那裡有一礁石迎風而立,形狀像一婦女頭戴圍巾,懷抱嬰兒,人稱此礁為“望夫礁”。

這裡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有一年臘月二十八,一位漁夫被迫出海打漁,突遇風浪而一去不返,他結婚一年多的妻子悲痛欲絕,整天抱著不滿月的孩子站在海邊,希望有一天奇跡出現,她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

但是過了很多年,親人沒有歸來,她變成了不動的石像佇立在那裡。她是舊社會長島千萬個愛情忠貞,命運淒苦的漁婦的縮影。

地質公園

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間的長島,由32個島嶼組成,是我國唯一的海島國家地質公園。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長期的地質作用,使長山列島廣泛呈現出黃渤海天然分界線,連接膠遼二半島的生物交通線,多種海蝕、海積等地質遺跡景觀。多樣性的地質資源分佈于諸島陸地上,完美的地質組合在國內外獨一無二,海蝕、海積、火山、黃土形成的紛繁豐富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國內也實屬罕見。

隨外可遇的海蝕崖、洞、柱、石、象形礁、象形石、彩石岸、球石等惟妙惟肖,歎為觀止,被地質專家稱為東方奇觀。特別是地質地貌、自然景觀及清晰的黃渤海分界線,保存及其完好,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都是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島內的蓬萊群地層、玄武岩堆積物、下更新統至全新統的鬆散堆積物以及所含古生物化石、古人類遺址等為我國東部渤海地區和膠遼半島的區域地質歷史演變提供了珍貴的證據。

林海公園

長島林海公園位於長島縣城東南端,北含烽山淩空的鳥展館,南銜玉灘堆雪的長山尾(黃渤海分界線),占地154.2公頃。這裡山巒起伏,千畝松濤,百鳥棲息,浪綠波翠,因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而聞名,有“森林氧吧”之稱。1992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級旅遊區。

景區內生態環境良好,陸地植物780余種,海洋動植物278種,每年途經這裡的候鳥315種,10萬多隻。1984年國家投資在這裡建起“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成為國內外環志研究的重要基地。

游林海公園,可迴圈山、環海兩條線遊覽。

走環山路,須先登八 卦台。八卦台位於林海公園的中心部位,登上臺來,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頓覺天高地闊,心胸豁然開朗。傳說全真道教的丘處機曾專程從棲霞來此采氣,只可惜已很難找到他的足跡了。

八卦台向北,有一“拂雲亭”,亭子不大,卻盡融險與奇。遠遠望去,小亭本已懸於崖上,卻偏偏還要探身崖外,真若拂袖雲中,極撩撥人們的興致。踏進小亭,如在空中俯瞰大海,大竹、小竹、萬鳥、高山諸島盡收眼底。有幸者還可領略海上奇觀:海滋、海市、平流霧等。

林海公園的盡南,即是著名的黃、渤海分界線--長山尾。長山尾由珠磯卵石堆積而成,由闊而尖,彎曲飄逸,形似“馬尾”。長山尾將一碧海分為兩個世界,涇渭分明,令人無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裡常年波湧流急,即使風平浪靜,長山尾也是浪花翻騰,旋渦團轉,濤聲盈耳。當風、流相向的東風本流或西風東流時,東邊黃海的浪向西湧,西邊渤海的浪向東奔,兩浪相擊,水勢澎湃,大有千軍萬馬對峙之勢;當風、流相背的東風東流或西風西流時,兩邊浪頭攢動,形成的“S”形的風痕浪跡分外壯觀,遠望猶如蛟龍戲水,又似沙鷗翩翩起舞,步行其中,可感受到一腳踏兩海的豪情。

沿山石小徑曲折而下,便是環海路了。路的兩邊,一是碧海輕波,一是綠樹滿崖,充盈著無限的青春活力。海中的一對鴛鴦石,相依相偎,竊竊私語。岸上有一鴛鴦洞,深幽而恬靜。

踏入環海路,最難為的是要面對攀登“369級海天梯”的考驗。所謂“海天梯”就是從海邊潮痕處拾級369級道臺階至崖頂。3、6、9有凡事一帆風順的寓意,攀登“海天梯”,既是何勇的鍛煉,又是吉祥相伴,遊者都要一拭身手。

海天梯向南還有黃渤海分界線 在海水的顏色上可謂“涇渭分明”。東部黃海部分水是深藍色,而西部渤海水卻顯得渾濁,略呈微黃色。

景區內還有:島展館、雄鷹展翅、水晶洞、蛇園、“大風車”(風力發電工程)等景點都令遊人駐足觀賞。

長島屬亞洲東部季風區氣候,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242天。 全縣森林覆蓋率53.21%,獨特的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 使之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途經的候鳥有200余種,百萬隻之多,享有候鳥“驛站”的美譽,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島南臨蓬萊,北接旅順,自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島嶼周圍有星羅棋佈的港灣,眾多的海水浴場,還有千姿百態的奇礁異石,素有“海上仙境”之稱,它與蓬萊被列為蓬萊長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長島無島不秀,無島不奇,是一處天然的海上大花園。著名的景點有:九丈崖(月牙灣)、廟島、龍爪山、寶塔礁、珍珠門、砣嘰島、萬鳥島等。為加速長島旅遊事業的發展,一批新的景點如林海峰山景區、望福礁民俗風情公園等又相繼向遊人開放。 長島東西窄,南北長,地圖上看又瘦又長,所以叫長島。也有人說秦皇漢武認為登上此島即可長生,便將它取名長生不老島,即長島。

歷史沿革

長島古為萊夷之地,秦朝屬黃縣,唐神龍三年(西元707年)歸蓬萊縣管轄。1929年設長山島行政區,隸屬山東省府。1945年8月,成立長山島特區,隸屬北海專屬。1949年8月長島解放後,仍設長山島特區。1956年5月,長島縣隸屬萊陽專區,後隸屬煙臺專區。1963年10月恢復長島縣,隸屬煙臺專區。1983年11月隸屬煙臺市。政區劃分:現轄8個鄉鎮,40個行政村,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政區人口

政區人口全縣總面積56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40個行政村。年末全縣總人口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9萬人。人口出生率4.13‰,死亡率6.99‰,自然增長率-2.86‰。有少數民族10個,36人。

經濟概況

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7%。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億元,增長1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億元,增長59.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億元,增長17.9%。一、二、三次產業比重為51∶9∶40。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億元,比上年增長27.9%。實現財政總收入0.4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38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7億元,比年初增加0.9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億元,比年初增加0.5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5億元,比年初增加-0.06億元。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2.2億元,增長5.8%。農業增加值7億元,增長16.5%。糧食總產397噸,比上年增長-50.6%;水果總產785噸,增長-14.3%;蔬菜總產54噸,增長-80%。肉類總產23噸,禽蛋總產357噸。水產品總產20.6萬噸,增長0.4%。全縣擁有林地28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53%。

工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3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實現出口☆禁☆交貨值1.6億元,增長51.3%。產品銷售率達104.34%,比上年提高2.4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08億元,增長35.6%;實現利潤0.14億元,增長96.9%;實現利稅0.3億元,增長10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84.77%,比上年提高37.65個百分點。

財稅金融

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2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10.1%;第二產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7.88億元,增長14.5%。三次產業比例為56:12:32。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億元,減少28.4%。實現財政總收入0.5億元,增長33%。稅收總收入0.6億元,增長21.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5.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92億元,比年初增加0.95億元。

商貿投資

200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實現進出口總值3036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3007萬美元。新簽利用外資專案2項,合同外資額6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7萬美元。

特色產業

長島海產品品種多、品質好,特別是海參、鮑魚、海膽、蝦夷扇貝等海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中國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盛產30 多種經濟魚類和200 多種貝藻類水產品,被命名為“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扇貝之鄉,中國海帶之鄉”。

環保建設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更新改造投資200萬元;資質五級及以上建築企業7家,實現增加值1592萬元,增長90.2%;實現利稅0.06億元,增長147.7%。完成投資額2.1萬元,增長5%。

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里程21.8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31.2萬人、53.7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42.3%和-50.2%;水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127.2萬人、1594.5萬人公里,分別增長-16%和-20.3%。公路貨物運輸量19.2萬噸、周轉量756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1.1%和-53.1%;水路貨物運輸量171萬噸、周轉量2153萬噸公里,分別增長8.8%和?8.8%?。沿海港口貨物輸送量173.7萬噸,增長?10.6%?。客運量158萬人次,增長-22.9%。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042萬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201萬元,增長1.1%;郵政業務總量1027萬元,增長14.9%。年末固定電話使用者達到1.5萬戶,行動電話使用者0.96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6部/百人,互聯網用戶0.2萬戶。

長島,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海島縣,一直把海上交通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蓬長航線擁有陸島交通碼頭10處和各類船舶51艘,是長島軍民的生命線。6月14日,“2013年煙臺安監世紀行”記者採訪團沿著蓬長航線親身體驗這條生命線。

上午10點左右,記者隨著人流踏上從蓬萊開往長島的客船,船緩緩前行,蔚藍的海面吹來徐徐的海風,甚為愜意。船開出30分鐘後,準時靠上長島岸,下船的人流量非常大,但仍然秩序井然。煙臺蓬長客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堅平告訴記者,這是由於客港已經將車輛、乘客上下車時間協調錯開,以保證乘客安全、有序上下船。

然而,即使調整了車客上下船時間,也並沒有完全消除安全隱患,為此,客港繼續探索“車客分流”方法。于堅平表示,蓬長客港有限公司投入50萬元,購置了兩台電路液壓客梯,專門用於乘客上下船,以形成“車客分流”的模式,解決上下船的安全問題,同時也節省了上下船時間。記者看到,停在港口的一輛客船旁支著一台液壓客梯,客梯直通客船二層的出口處,乘客正通過梯子上船。一位乘客興奮地說:“有這個梯子,我們再也不用路過裝載車輛的一層,而是直接上到二層,方便了很多。”

隨後,記者來到港口停車場,寬敞的停車場上空餘位置仍然很多。于堅平介紹,為保證安全,停車場經過一番改造,現在寬敞了不少,能容納1500輛車。客港在硬體設施上持續投入,努力從源頭抓好客運船舶、港口的安全監管。累計投資280余萬元購置安全設施,已經實現海上交通安全全天候、遠端化、數位化、即時化監管。預計再投入50萬元,完善車輛衡重系統。“旅遊旺季就要來臨,為了保證不超員,客港將迴圈滾動發船,平均10分鐘一班。”于堅平告訴記者,作為海上生命航線,客港堅決抵制超員,能容下200人的客船最多只售195張船票,以防止超重。另外,在北四島島間以“海上公交模式”開通專船進行客、貨運輸;在此基礎上,還在蓬長航線新增運力2艘,增加800個客位,遏制超員超載。

除了硬體設施逐漸更新外,客港還不斷加強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除了通過拉橫幅、電子屏、安全知識比賽的方式傳播安全知識外,每週一次的應急演練更不可少。尤其是天氣異常時,防颱、防風應急預案立即啟動。“夏天汛期馬上到了,我們將加緊防風、防颱,風力6-7級時禁止售票。”他說。

社會生活

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5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102元,增長26.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8元,比上年增長20.9%;生活消費支出3247元,增長-2.7%;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1100人,比上年增長10%;其中城鎮167人,增長51.8%;農村220人,增長25%。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3個,床位70張,收養20人,社會福利企業1個,安置殘疾人員4人。

旅遊景點

長島貿易旅遊業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城鄉商品交易市場2處,同比持平,成交額1.01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進出口總額404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5%,其中出口3850萬美元,增長61.7%。新簽利用外資專案5項;合同外資額2992萬美元,增長233.1%;實際利用外資324萬美元,增長-12%。主要旅遊景點有月牙灣、林海、九丈崖、顯應官等景點景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7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7%;實現旅遊總收入1.35?億元,增長-6.3%。

長島門票

1、往返船票:蓬萊--長島46元/人 (上層另加10元/人)

渡船大概140/車 人員另記

2、景點門票:

北線: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仙境源、歷史博物館套票100元/人

南線:烽山、林海、仙境源、望福礁、歷史博物館套票100元/人

聯票:半月灣、九丈崖、望福礁、烽山、林海、仙境源、歷史博物館150元/人

3、媽祖香緣之旅:60元/人

4、漁家海上遊覽:45元/人(上層備有空調雅座,另加20元/人)

實行通票制,不能分別買各個景點的門票

九丈崖

九丈崖位於北長山島的西北角,西依珍珠門水道,北鄰國際航線長山水道,距長島縣城11公里。山崖險峻,水深流急,岩礁棋布,自然景觀獨樹一幟。崖壁綿延400余米,尤以其崖壁罕見的石質組合和高峻險要而著稱,在全國眾多海蝕崖中獨佔鰲頭。景區集山、海、礁、崖、洞及古跡於一體,融奇、雄、秀、美、險、神於一身,具有很高旅遊和美學價值。

九丈崖主要景點有:峭壁燕梭(九丈崖),高69.7米,是一綿延幾百米的巨崖,由於千萬年來風浪的侵蝕,石崖漸成了上凸下凹之勢,壁面犬牙交錯,石窟、石穴鱗次櫛比,是眾多水鳥棲息的樂園。九疊石塔,由九層節理明顯的石英岩堆成,久經海浪磨蝕雕鑿,塔崖石紋清晰,層次分明,形態別致,與九丈崖組成一對”母子崖“。水門賞古,珍珠門東側大西山腳下有塊平緩地,當地人叫”平灘“,據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裡就有遊民季節性居住,經北京大學與長島博物館兩次挖掘,發現多處窯坑、灰坑和葬墓,出土了青銅戈、石刀、石錘、骨錐、骨匙和大量紅褐色、灰褐色面陶器及紋飾陶器。八仙石洞,為兩處海蝕大洞,大的深30余米,寬5米,洞頂近似拱門,傳說當年八仙曾在此聚會,洞內石英岩面凹凸錯落,玲瓏剔透。大洞毗鄰處有一小洞,寬1米多,深20余米,洞內設有石桌、石床,上開兩扇天窗,傳說是何仙姑的寢室。龍舌垂釣,因一礁石酷似龍舌伸出海面而得名。龍舌與門檻礁、鞭杆礁、蜘蛛礁、猴子礁天然形成一個良好的垂釣場,這裡海水通暢,洞穴密集,是釣魚的理想之地。

月牙灣

月牙灣又稱半月灣,位於北長山島的最北端,長約2千米,宛如一勾巨大的新月。步入月牙灣,最惹人眼球的便是百米長的球石灘了。這裡的石頭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每一塊石頭都讓人愛不釋手。1979年,葉劍英來長島,欣然為月牙灣題詞:“內長山島月兒灣,勤車漁農並石田,昂價球石生異彩,婦孺豈情指頭艱。”月牙灣主要看點有月牙海灘、海豹苑、張健橫渡渤海海峽圖片展館、蘇東坡塑像、抗非典紀念碑及國家領導人題詞紀念碑和全國十三次海島聯席會議紀念碑等看點。

廟島媽祖

廟島顯應宮位於廟島東北部,距長島縣城2.5海裡,占地90畝。始建于宋微宗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是我國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長島漁民祖祖輩輩敬稱“海神娘娘”廟。明宗禎元年,崇禎皇帝御賜廟額“顯應宮”。

顯應宮大殿是全廟最大的建築,為硬山式結構。殿內,媽祖坐像居正中神龕龍墩上。殿兩側有14尊站班,其中有4尊武將分別是千里眼、順風耳、黃峰兵帥和白馬將軍;8尊文官有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龍王等;另有老少兩尊站班。殿外兩側房記憶體有碑、碣、匾200餘塊和歷史船模300餘艘。後宮建築風格為歇山式,保留了明代的特點。宮內殿正位神台有銅鑄鍍金天后聖母像及2米高的9花青銅穿衣鏡一面,各種服飾用品及床帳、擺設應有盡有。2002年10月,臺灣信眾護送一黑臉媽祖在顯應宮落戶。這裡常年香火不斷,每年的元宵節和娘娘生日,顯應宮便有萬餘人朝拜。

媽祖廟之所以建於廟島,是因為廟島形若鳳凰,其身北的燒餅島形如太陽,兩島相映,狀若“丹鳳朝陽”,屬上上風水寶地。1969年文革期間原廟被毀,僅存一象一鏡。1983年重修,1985年對遊人開放。在此還可以觀賞關帝廟。

望夫礁公園

長島望夫礁公園自1995年5月開始投入建設,共有五大風景區、36個景點,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工程建設總面積2000平方米,這裡集山、水、林於一隅,融島嶼、礁岩、灘石和美麗的傳說於一體,顯示了自然景觀迷人的文化內涵。

望夫礁公園是長島旅遊景點之一,主要看點有:在青州雲門山有號稱“天下第一壽”的壽字, "壽"字高7.5米,寬3.7米,望夫礁山坡上的“福”字高21.9米,寬16.3米,比“第一壽”更大,可謂“天下第一福”了。觀音亭、奧運碑、第一“福”、地質博物館等,這個大福字一下把“福源頭”的氛圍烘托出來了。

望夫礁的位置又與廟島顯應宮幾乎在同一緯度,海島人認為是海神娘娘庇護海上行船,巡遊至此,為船家期盼福運,因此,望夫礁又稱為媽祖石。望夫石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沒有經過人工雕刻,是由葉岩與石英岩石交替疊壓形成的。

長島周圍被大海環繞,有四海福地之稱,望夫礁景區就是一處充滿福氣的地方。公園坐落在南長山島的腳下,那裡有一礁石迎風而立,形狀像一婦女頭戴圍巾,懷抱嬰兒,人稱此礁為“望夫礁”。

這裡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有一年臘月二十八,一位漁夫被迫出海打漁,突遇風浪而一去不返,他結婚一年多的妻子悲痛欲絕,整天抱著不滿月的孩子站在海邊,希望有一天奇跡出現,她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

但是過了很多年,親人沒有歸來,她變成了不動的石像佇立在那裡。她是舊社會長島千萬個愛情忠貞,命運淒苦的漁婦的縮影。

地質公園

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間的長島,由32個島嶼組成,是我國唯一的海島國家地質公園。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長期的地質作用,使長山列島廣泛呈現出黃渤海天然分界線,連接膠遼二半島的生物交通線,多種海蝕、海積等地質遺跡景觀。多樣性的地質資源分佈于諸島陸地上,完美的地質組合在國內外獨一無二,海蝕、海積、火山、黃土形成的紛繁豐富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國內也實屬罕見。

隨外可遇的海蝕崖、洞、柱、石、象形礁、象形石、彩石岸、球石等惟妙惟肖,歎為觀止,被地質專家稱為東方奇觀。特別是地質地貌、自然景觀及清晰的黃渤海分界線,保存及其完好,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都是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島內的蓬萊群地層、玄武岩堆積物、下更新統至全新統的鬆散堆積物以及所含古生物化石、古人類遺址等為我國東部渤海地區和膠遼半島的區域地質歷史演變提供了珍貴的證據。

林海公園

長島林海公園位於長島縣城東南端,北含烽山淩空的鳥展館,南銜玉灘堆雪的長山尾(黃渤海分界線),占地154.2公頃。這裡山巒起伏,千畝松濤,百鳥棲息,浪綠波翠,因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而聞名,有“森林氧吧”之稱。1992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級旅遊區。

景區內生態環境良好,陸地植物780余種,海洋動植物278種,每年途經這裡的候鳥315種,10萬多隻。1984年國家投資在這裡建起“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成為國內外環志研究的重要基地。

游林海公園,可迴圈山、環海兩條線遊覽。

走環山路,須先登八 卦台。八卦台位於林海公園的中心部位,登上臺來,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頓覺天高地闊,心胸豁然開朗。傳說全真道教的丘處機曾專程從棲霞來此采氣,只可惜已很難找到他的足跡了。

八卦台向北,有一“拂雲亭”,亭子不大,卻盡融險與奇。遠遠望去,小亭本已懸於崖上,卻偏偏還要探身崖外,真若拂袖雲中,極撩撥人們的興致。踏進小亭,如在空中俯瞰大海,大竹、小竹、萬鳥、高山諸島盡收眼底。有幸者還可領略海上奇觀:海滋、海市、平流霧等。

林海公園的盡南,即是著名的黃、渤海分界線--長山尾。長山尾由珠磯卵石堆積而成,由闊而尖,彎曲飄逸,形似“馬尾”。長山尾將一碧海分為兩個世界,涇渭分明,令人無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裡常年波湧流急,即使風平浪靜,長山尾也是浪花翻騰,旋渦團轉,濤聲盈耳。當風、流相向的東風本流或西風東流時,東邊黃海的浪向西湧,西邊渤海的浪向東奔,兩浪相擊,水勢澎湃,大有千軍萬馬對峙之勢;當風、流相背的東風東流或西風西流時,兩邊浪頭攢動,形成的“S”形的風痕浪跡分外壯觀,遠望猶如蛟龍戲水,又似沙鷗翩翩起舞,步行其中,可感受到一腳踏兩海的豪情。

沿山石小徑曲折而下,便是環海路了。路的兩邊,一是碧海輕波,一是綠樹滿崖,充盈著無限的青春活力。海中的一對鴛鴦石,相依相偎,竊竊私語。岸上有一鴛鴦洞,深幽而恬靜。

踏入環海路,最難為的是要面對攀登“369級海天梯”的考驗。所謂“海天梯”就是從海邊潮痕處拾級369級道臺階至崖頂。3、6、9有凡事一帆風順的寓意,攀登“海天梯”,既是何勇的鍛煉,又是吉祥相伴,遊者都要一拭身手。

海天梯向南還有黃渤海分界線 在海水的顏色上可謂“涇渭分明”。東部黃海部分水是深藍色,而西部渤海水卻顯得渾濁,略呈微黃色。

景區內還有:島展館、雄鷹展翅、水晶洞、蛇園、“大風車”(風力發電工程)等景點都令遊人駐足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