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日環境執法立案處罰7721起 污染企業竟然流出“藍色雨水”

2017年9月7日訊,為了省錢,熱力廠在給鍋爐加堿脫硫的過程中偷工減料,致使嚴重超標的二氧化硫排入大氣;趁著天黑下暴雨,印刷廠將藍色的廢顯影液排到院外;在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的情況下,

一家小彩鋼架廠被迫將生產轉入了地下,但每到半夜偷摸生產散發出的異味兒還是暴露了“蹤跡”……這些觸目驚心的違法行為就發生在我們的周圍。幸好,環保、公安部門的執法人員及時發現並進行了妥善處置,這些企業的負責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PH試紙顯示脫硫池裡的水嚴重偏酸性

北京市環保局日前聯合相關委辦局,通報了本市百日環境專項執法行動的開展情況,一批新近查處的典型案件由此曝光,記者就此採訪了參與執法的環保人員,瞭解到很多案例背後的故事。

案例一:為省錢鍋爐治汙偷工減料

門頭溝案件--環保工作人員監測鍋爐排放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

此次曝光的第一例典型案件發生在今年3月初的門頭溝。供暖季臨近結束,個別企業覺得環保部門查得就不會那麼嚴了,於是動起了“歪”腦筋。

那天是一個週末,市環境監察總隊的馮志軍等執法人員聯合門頭溝區環保局在該區進行執法抽查。臨近中午,忙活了一上午的隊員們準備吃個便飯。

車行駛在路上,不遠處一根約25米高的煙囪引起了馮志軍的注意,“它排出的煙沒那麼乾淨,有點發黃。”馮志軍說,多年幹環保的經驗提醒他,煙氣很可能存在二氧化硫超標的問題。

大家馬上朝著煙囪的方向趕,吃飯的事情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經過一番尋找,這根煙囪是從一座社區鍋爐房裡“伸”出來的。走進鍋爐房,隊員們發現裡面是一座4蒸噸的燃煤鍋爐,

“再用幾天,等供暖季一結束就淘汰。”司爐工和值班經理對執法人員解釋道。馮志軍直奔鍋爐的脫硫池,拿出PH試紙,彎下腰,很快脫硫池水浸濕了試紙,PH值定在了5附近,“呈酸性,脫硫肯定不夠,否則PH值至少在7以上。”馮志軍和同事們立即叫住了司爐工和值班經理,對方承認“有兩三天沒加中和硫的火堿”,執法人員來到鍋爐房臨時放火堿的地方一看,牆面乾乾淨淨,顯然已經有很久沒存放火堿了。

幾乎同時,對鍋爐排放煙氣的監測也已經展開。數值顯示,這個鍋爐房排放二氧化硫的濃度超出標準限值10倍之多,屬於嚴重超標。

馮志軍告訴記者,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設施,主要的工藝就是將堿片加入脫硫池迴圈水中,通過噴淋,使之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發生中和作用,從而達到除塵、脫硫的目的。不加堿或加堿量不足,都會影響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去除效果。

根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環保部門對該公司進行了處罰,並通過與警方建立的工作站對此案進行了通報,“環保員警”對該單位相關責任人予以行政拘留。

案例二:暴雨夜印刷廠流出藍色雨水

市環境監察總隊很快注意到了村民的“直播”和舉報的線索。8月3日,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謝志寬帶領執法隊員,聯合“環保員警”以及昌平區環保局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檢查。走進這家企業時,暴雨後的積水已經退去,但廠區地面上仍一片狼藉。面對執法人員,企業負責人辯稱前一晚因為降雨量太大,廠區被雨水淹了約半米深,位於廠區中間貯存廢顯影液的收集池也被雨水倒灌。為清除廠區積水,工人用泵向廠區東側道路進行排水作業,排水過程中將混有廢顯影液的淡藍色污水排出廠界外,“昨晚暴雨時停電了,估計是工人黑燈瞎火放錯了水泵,我們一定整改。”這位負責人態度看似很誠懇。

但是在進一步檢查中,細心的執法人員發現這個顯影液貯存池東側僅兩米處還有一個水井,裡面也有淡藍色的污水,“這也是暴雨積水灌進去的?”面對執法人員的追問,這位負責人連連點頭稱是。而面對這個位置有些蹊蹺的水井,執法人員決定突擊來一次模擬生產排汙試驗。設備啟動,“污水”看似正常地進入廢顯影液池,可沒過10分鐘,旁邊的水井就冒出了水泡……這時,企業負責人不說話了。

執法人員最終查明,這家企業涉嫌私設暗管,違法排放危險廢物。按照最高檢、最高法的最新司法解釋,這一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市區兩級環保、公安部門及區檢察院進行現場會商後,立即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取證,對危廢收集池和水井內的污水進行了取樣分析,現場對該公司洗版車間和危廢收集池進行查封,並聯繫危險廢物處置公司對危廢收集池和水井內含廢顯影劑廢水進行了收集和處置。8月4日,昌平區警方正式對該單位相關負責人實施了刑事拘留。

案例三:鋼架廠成噸油漆桶“不翼而飛”

專業人員對現場危險廢物進行處置

今年北京加大了對於“散亂汙”企業的清退力度。在大興區北臧村鎮,一家小彩鋼架廠迫於形勢,將生產轉入了地下,但它半夜偷摸生產散發出的異味兒還是暴露了“蹤跡”。今年4月初,附近的村民向環保部門進行了舉報。

接到舉報後,大興區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立即派出了執法隊員。這家被舉報的企業名為北京金宇泰華彩板鋼結構有限公司,位於北臧村鎮皮各莊村南側,主要製造鋼結構、壓型板、C型鋼等建築材料。“我們的隊員來到現場,沒有發現企業生產,但卻看到了成堆的漆桶以及地上散落了不少的廢漆料。”支隊長任明說,問工人這些漆桶用完後都運到哪兒去,工人支支吾吾答不上來。隊員們心裡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漆桶、漆料屬於危險廢物,極易污染水和土壤,如果隨意處理,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回到支隊後,執法隊員們決定再來一次摸底暗訪。他們叫上了“環保員警”,換上便裝進了村,跟工人攀談,跟村民聊天兒。很快發現線索:一輛收廢品的小貨車會時不時地開進這家廠子,然後拉上一車空漆桶離開,不知去向。

經過協調,大興環監支隊聯合“環保員警”在4月13日對這家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並召集了企業的法人代表、車間主任、庫管員等人。進入廠區後,只見在牆邊仍舊堆放著大量的廢漆桶,大的直徑30釐米,高約半米;小的如同一包A4紙大小。有的漆桶蓋子已經打開,還剩著半桶橘色的油漆,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周圍的地上也散落著不少的廢漆料。執法人員請來了專業的危險廢物處置機構進行稱重,發現僅現場堆放的廢油漆桶就有2.05噸。執法人員還設法找到了來這家企業拉廢油漆桶的商販,對方無任何資質,僅在今年就拉走了這家企業3.6噸廢油漆桶。

兩高司法解釋中規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屬於“嚴重污染環境”,已經觸犯《刑法》。環保、公安部門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涉案場地進行封存,固化證據。經過連夜審問和現場取證,企業負責人李某以及庫管員終於交代了夜間偷偷生產、隨意處置廢油漆桶的事實。李某交代,他從2011年起在村裡開廠生產,後來隨著當地環保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只能改為夜間悄悄生產,油漆桶也是當做普通廢品賣給了回收商販。最終,這位負責人和庫管員都被警方刑事拘留。

解讀 網格化管理讓違法行為無可遁形

記者瞭解到,為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推動全市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今年以來市環保局聯合13個相關部門開展了“百日環境專項執法行動”。各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大氣、水、土壤等領域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百日行動”期間,全市環保部門共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7721起,處罰金額8360.82萬元。其中,固定源方面立案處罰1765起,處罰金額7858.1萬元;移動源方面立案處罰5956起,處罰金額502.72萬元。“百日行動”期間,環保、公安部門加強聯動,在重點大氣排放行業、“散亂汙”企業和危險廢物、重金屬排放、機動車尾氣檢測等領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31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5起。

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李斌告訴記者,下一步環保執法力量將充分利用熱點網格這一“利器”,聚焦“打散治汙”。李斌介紹,環保部劃定的網格是3公里乘以3公里,北京共有133個熱點網格。“我們目前正在嘗試將這些網格進一步細化,精細到500米乘以500米,一旦這個網格區域內某個地區PM2.5濃度異常高於周邊地區,會被及時發現,以便於我們精准督查。”此外針對一些企業在半夜逃避監管、偷摸生產的情形,執法人員已經開啟全時執法,讓環境違法行為無可遁形。

根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環保部門對該公司進行了處罰,並通過與警方建立的工作站對此案進行了通報,“環保員警”對該單位相關責任人予以行政拘留。

案例二:暴雨夜印刷廠流出藍色雨水

市環境監察總隊很快注意到了村民的“直播”和舉報的線索。8月3日,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謝志寬帶領執法隊員,聯合“環保員警”以及昌平區環保局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檢查。走進這家企業時,暴雨後的積水已經退去,但廠區地面上仍一片狼藉。面對執法人員,企業負責人辯稱前一晚因為降雨量太大,廠區被雨水淹了約半米深,位於廠區中間貯存廢顯影液的收集池也被雨水倒灌。為清除廠區積水,工人用泵向廠區東側道路進行排水作業,排水過程中將混有廢顯影液的淡藍色污水排出廠界外,“昨晚暴雨時停電了,估計是工人黑燈瞎火放錯了水泵,我們一定整改。”這位負責人態度看似很誠懇。

但是在進一步檢查中,細心的執法人員發現這個顯影液貯存池東側僅兩米處還有一個水井,裡面也有淡藍色的污水,“這也是暴雨積水灌進去的?”面對執法人員的追問,這位負責人連連點頭稱是。而面對這個位置有些蹊蹺的水井,執法人員決定突擊來一次模擬生產排汙試驗。設備啟動,“污水”看似正常地進入廢顯影液池,可沒過10分鐘,旁邊的水井就冒出了水泡……這時,企業負責人不說話了。

執法人員最終查明,這家企業涉嫌私設暗管,違法排放危險廢物。按照最高檢、最高法的最新司法解釋,這一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市區兩級環保、公安部門及區檢察院進行現場會商後,立即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取證,對危廢收集池和水井內的污水進行了取樣分析,現場對該公司洗版車間和危廢收集池進行查封,並聯繫危險廢物處置公司對危廢收集池和水井內含廢顯影劑廢水進行了收集和處置。8月4日,昌平區警方正式對該單位相關負責人實施了刑事拘留。

案例三:鋼架廠成噸油漆桶“不翼而飛”

專業人員對現場危險廢物進行處置

今年北京加大了對於“散亂汙”企業的清退力度。在大興區北臧村鎮,一家小彩鋼架廠迫於形勢,將生產轉入了地下,但它半夜偷摸生產散發出的異味兒還是暴露了“蹤跡”。今年4月初,附近的村民向環保部門進行了舉報。

接到舉報後,大興區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立即派出了執法隊員。這家被舉報的企業名為北京金宇泰華彩板鋼結構有限公司,位於北臧村鎮皮各莊村南側,主要製造鋼結構、壓型板、C型鋼等建築材料。“我們的隊員來到現場,沒有發現企業生產,但卻看到了成堆的漆桶以及地上散落了不少的廢漆料。”支隊長任明說,問工人這些漆桶用完後都運到哪兒去,工人支支吾吾答不上來。隊員們心裡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漆桶、漆料屬於危險廢物,極易污染水和土壤,如果隨意處理,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回到支隊後,執法隊員們決定再來一次摸底暗訪。他們叫上了“環保員警”,換上便裝進了村,跟工人攀談,跟村民聊天兒。很快發現線索:一輛收廢品的小貨車會時不時地開進這家廠子,然後拉上一車空漆桶離開,不知去向。

經過協調,大興環監支隊聯合“環保員警”在4月13日對這家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並召集了企業的法人代表、車間主任、庫管員等人。進入廠區後,只見在牆邊仍舊堆放著大量的廢漆桶,大的直徑30釐米,高約半米;小的如同一包A4紙大小。有的漆桶蓋子已經打開,還剩著半桶橘色的油漆,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周圍的地上也散落著不少的廢漆料。執法人員請來了專業的危險廢物處置機構進行稱重,發現僅現場堆放的廢油漆桶就有2.05噸。執法人員還設法找到了來這家企業拉廢油漆桶的商販,對方無任何資質,僅在今年就拉走了這家企業3.6噸廢油漆桶。

兩高司法解釋中規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屬於“嚴重污染環境”,已經觸犯《刑法》。環保、公安部門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涉案場地進行封存,固化證據。經過連夜審問和現場取證,企業負責人李某以及庫管員終於交代了夜間偷偷生產、隨意處置廢油漆桶的事實。李某交代,他從2011年起在村裡開廠生產,後來隨著當地環保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只能改為夜間悄悄生產,油漆桶也是當做普通廢品賣給了回收商販。最終,這位負責人和庫管員都被警方刑事拘留。

解讀 網格化管理讓違法行為無可遁形

記者瞭解到,為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推動全市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今年以來市環保局聯合13個相關部門開展了“百日環境專項執法行動”。各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大氣、水、土壤等領域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百日行動”期間,全市環保部門共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7721起,處罰金額8360.82萬元。其中,固定源方面立案處罰1765起,處罰金額7858.1萬元;移動源方面立案處罰5956起,處罰金額502.72萬元。“百日行動”期間,環保、公安部門加強聯動,在重點大氣排放行業、“散亂汙”企業和危險廢物、重金屬排放、機動車尾氣檢測等領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31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5起。

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李斌告訴記者,下一步環保執法力量將充分利用熱點網格這一“利器”,聚焦“打散治汙”。李斌介紹,環保部劃定的網格是3公里乘以3公里,北京共有133個熱點網格。“我們目前正在嘗試將這些網格進一步細化,精細到500米乘以500米,一旦這個網格區域內某個地區PM2.5濃度異常高於周邊地區,會被及時發現,以便於我們精准督查。”此外針對一些企業在半夜逃避監管、偷摸生產的情形,執法人員已經開啟全時執法,讓環境違法行為無可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