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大漠走向世界舞臺——烏海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紀實

在中國遼闊的大西北,在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三大沙漠交匯處的烏海,一段關於葡萄酒的新傳奇正在不斷被續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金秋時節,來到“葡萄之鄉”烏海,

坐在充滿歐式風情的酒莊裡,品一杯沙漠葡萄釀造的美酒,甘甜醇香的口感會讓人充分體味到,唐代邊塞詩人王翰為何對葡萄酒如此鍾情,為何能寫下這流傳千古的詩句。沙海中的葡萄奇跡 “搬倒小山修鐵路,移開大山要煤燒。”上世紀50年代末,為支援包鋼建設,伴隨這句響亮的口號,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聚集烏海地區,一場轟轟烈烈的“萬人上山”奪煤大會戰打響,
這片沉睡的荒漠之地從此被喚醒。烏海葡萄正是上世紀60年代這些建設者在自家庭院普遍栽種,才奏響了烏海葡萄奇跡的序曲。

乾旱少雨風沙大,土壤中沙石多。曾經有人用“不宜栽種植被的地區”來形容這裡的氣候土壤,也有人用“養護一棵樹相當於養活一個科級幹部”來形容這裡植綠的艱難。然而,堅韌不拔的建設者們拿出大無畏的拓荒精神,硬是在這片自然條件惡劣的不毛之地建起一座山水園林城市。

在建設美麗家園和改善生活條件的過程中,烏海人驚奇地發現,光照充足、乾旱少雨、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正是種植優質葡萄的絕佳條件。

勤勞智慧的烏海人,不會辜負這片熱土無私的饋贈。

1976年烏海市建市以後,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宣導下,葡萄開始大面積種植,逐漸從過去的庭院經濟、百姓的小副業變為一座城市的特色產業。

近年來,烏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農區居民主體作用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快土地流轉,不斷完善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進葡萄種植規模化、產業化、工廠化。目前,全市葡萄基地保有面積達到3.2萬畝。其中,釀酒葡萄保有面積2.15萬畝,種植品種達到20個;鮮食葡萄保有面積達到1.05萬畝,種植品種近110個。全市葡萄年產量達到1萬餘噸,

年產值超過億元。近5年來,全市葡萄酒年產值更是達到2億元左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多年的精細改良和悉心培育,烏海葡萄聲名遠播,在自治區乃至全國各類評比中頻頻獲獎。

1995年,烏海無核白葡萄在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2008年,烏海葡萄通過全國首批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同年,烏海葡萄基地被評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2009年,烏海紅地球葡萄在全國第十五屆葡萄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葡萄節上獲金獎;2015年,

“烏海葡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成功,雲飛葡萄和烏珠葡萄榮登“2015中國果品百強品牌”和“2015中國十大葡萄品牌”;2016年,雲飛葡萄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名優特農畜產品”……小葡萄催生大產業 煤炭資源富集的天然稟賦,曾是創造烏海發展速度的不二引擎。一煤獨大、粗放發展的經濟模式也讓烏海人飽嘗市場波動帶來的後果。進入新千年,面對市場波動、資源逐漸枯竭、環保問題等多重困局,烏海人痛定思痛、未雨綢繆,著力謀劃經濟轉型之路,構築多極支撐的產業格局。

烏海以工業立市,農業比重在經濟結構中的占比不足1%。在加快工業升級換代發展、不斷提升三產產值比重的同時,烏海走出一條“生態、高效、特色、精品”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鏈便是其中的代表。

烏海與世界聞名的優質釀酒葡萄產區波爾多處於同一緯度,擁有可以和新疆吐魯番相媲美的葡萄種植條件,是我國13個特色葡萄酒產區之一。

近年來,烏海按照“一區、一帶、三圈、多莊”的發展思路,堅持鮮食葡萄、釀酒葡萄並重的發展原則,全力打造“中國·烏海沙漠原生態葡萄酒莊之都”。漢森、吉奧尼、陽光田宇、西口風等一批集生產加工和產品研發於一體的特色葡萄酒莊園破繭而出、茁壯成長。

葡萄酒品質,既要看原料,也要看工藝。今天的烏海人繼承了前輩們敢於“無中生萬有”的拓荒精神,在嚴格按照標準工藝悉心釀造沙海珍釀的同時,積極創新求變,不斷賦予葡萄酒新的生命力。

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內蒙古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其產品多次榮獲國際大獎。2014年,公司成立了葡萄產業研究院,致力於葡萄新產品、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發。目前,該研究院成功研發的洋蔥葡萄酒因具有美容養顏、預防多種疾病等功效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遠銷上海、福建等華東華南地區。

葡萄酒釀造不是烏海葡萄產業鏈條的終端。

領略田園風光、體驗採摘樂趣、感受異域酒文化……當前,烏海正在以葡萄種植園、葡萄酒莊為平臺,大力發展體驗式休閒觀光旅遊;同時,依託境內雋秀壯美的奇特自然風光和底蘊豐厚的歷史人文景觀,加快打造中國西部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和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

以現代農業標準發展葡萄產業,以工業化模式壯大葡萄產業,從第三產業視角延伸葡萄產業,小小的葡萄如今已催生出集種植、釀造、旅遊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複合型產業體系,成為烏海推動三大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成功實踐。沿著絲路走向世界 古老的絲綢之路曾書寫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輝煌歷史。沿著絲綢之路,烏海的沙漠葡萄珍釀正在走向世界。

近年來,烏海緊緊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位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緣優勢,積極發展葡萄酒對外貿易。如今,烏海葡萄酒不僅行銷全國,而且進入了歐美市場,多次在國際品酒大賽上獲獎。

去年9月,中國·烏海2016“絲綢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暨第22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在烏海葡萄酒產業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烏海葡萄酒產業從此進入發展新紀元。

在這次盛會上,11個沙漠葡萄種植國家的代表和500多位國內葡萄界的專家學者共商沙漠葡萄種植和沙漠葡萄酒釀造產業發展大計,首次正式提出了沙漠葡萄酒概念,並成立了世界沙漠葡萄酒聯盟、世界上第一個沙漠主題葡萄酒交易機構——中國烏海沙漠葡萄酒交易中心和國家質檢總局葡萄酒檢測區域中心實驗室(烏海)。

也是在這次盛會上,烏海被世界沙漠葡萄酒聯盟確定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

“來到烏海,我感受到了‘葡萄之鄉’的葡萄酒香,見證了沙漠中的奇跡。”一位參會的法國嘉賓曾這樣感慨地說。

從烏海大開發初期很多人不知葡萄長啥模樣,到如今成為“葡萄之鄉”和“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烏海用短短數十年時間在小葡萄上做出一篇大文章,也必定在中國葡萄產業發展史上留下精彩一筆。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古老絲綢之路正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烏海葡萄酒也正以自信的姿態沿著這條輝煌之路從大漠走向世界。按照“十三五”規劃藍圖,烏海將把葡萄及葡萄酒產業作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項目,著力構建“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行銷+特色旅遊+葡萄酒文化對外交流”相結合的產業集聚發展新模式,全力打造“中國·烏海沙漠原生態葡萄酒莊之都”和“中國西部葡萄酒電子商務第一市”。

輝煌的藍圖已經繪就,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古老的絲綢之路將見證烏海葡萄產業的奇跡。

葡萄公園一景

進入新千年,面對市場波動、資源逐漸枯竭、環保問題等多重困局,烏海人痛定思痛、未雨綢繆,著力謀劃經濟轉型之路,構築多極支撐的產業格局。

烏海以工業立市,農業比重在經濟結構中的占比不足1%。在加快工業升級換代發展、不斷提升三產產值比重的同時,烏海走出一條“生態、高效、特色、精品”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鏈便是其中的代表。

烏海與世界聞名的優質釀酒葡萄產區波爾多處於同一緯度,擁有可以和新疆吐魯番相媲美的葡萄種植條件,是我國13個特色葡萄酒產區之一。

近年來,烏海按照“一區、一帶、三圈、多莊”的發展思路,堅持鮮食葡萄、釀酒葡萄並重的發展原則,全力打造“中國·烏海沙漠原生態葡萄酒莊之都”。漢森、吉奧尼、陽光田宇、西口風等一批集生產加工和產品研發於一體的特色葡萄酒莊園破繭而出、茁壯成長。

葡萄酒品質,既要看原料,也要看工藝。今天的烏海人繼承了前輩們敢於“無中生萬有”的拓荒精神,在嚴格按照標準工藝悉心釀造沙海珍釀的同時,積極創新求變,不斷賦予葡萄酒新的生命力。

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內蒙古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其產品多次榮獲國際大獎。2014年,公司成立了葡萄產業研究院,致力於葡萄新產品、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發。目前,該研究院成功研發的洋蔥葡萄酒因具有美容養顏、預防多種疾病等功效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遠銷上海、福建等華東華南地區。

葡萄酒釀造不是烏海葡萄產業鏈條的終端。

領略田園風光、體驗採摘樂趣、感受異域酒文化……當前,烏海正在以葡萄種植園、葡萄酒莊為平臺,大力發展體驗式休閒觀光旅遊;同時,依託境內雋秀壯美的奇特自然風光和底蘊豐厚的歷史人文景觀,加快打造中國西部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和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

以現代農業標準發展葡萄產業,以工業化模式壯大葡萄產業,從第三產業視角延伸葡萄產業,小小的葡萄如今已催生出集種植、釀造、旅遊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複合型產業體系,成為烏海推動三大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成功實踐。沿著絲路走向世界 古老的絲綢之路曾書寫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輝煌歷史。沿著絲綢之路,烏海的沙漠葡萄珍釀正在走向世界。

近年來,烏海緊緊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位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緣優勢,積極發展葡萄酒對外貿易。如今,烏海葡萄酒不僅行銷全國,而且進入了歐美市場,多次在國際品酒大賽上獲獎。

去年9月,中國·烏海2016“絲綢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暨第22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在烏海葡萄酒產業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烏海葡萄酒產業從此進入發展新紀元。

在這次盛會上,11個沙漠葡萄種植國家的代表和500多位國內葡萄界的專家學者共商沙漠葡萄種植和沙漠葡萄酒釀造產業發展大計,首次正式提出了沙漠葡萄酒概念,並成立了世界沙漠葡萄酒聯盟、世界上第一個沙漠主題葡萄酒交易機構——中國烏海沙漠葡萄酒交易中心和國家質檢總局葡萄酒檢測區域中心實驗室(烏海)。

也是在這次盛會上,烏海被世界沙漠葡萄酒聯盟確定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

“來到烏海,我感受到了‘葡萄之鄉’的葡萄酒香,見證了沙漠中的奇跡。”一位參會的法國嘉賓曾這樣感慨地說。

從烏海大開發初期很多人不知葡萄長啥模樣,到如今成為“葡萄之鄉”和“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烏海用短短數十年時間在小葡萄上做出一篇大文章,也必定在中國葡萄產業發展史上留下精彩一筆。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古老絲綢之路正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烏海葡萄酒也正以自信的姿態沿著這條輝煌之路從大漠走向世界。按照“十三五”規劃藍圖,烏海將把葡萄及葡萄酒產業作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項目,著力構建“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行銷+特色旅遊+葡萄酒文化對外交流”相結合的產業集聚發展新模式,全力打造“中國·烏海沙漠原生態葡萄酒莊之都”和“中國西部葡萄酒電子商務第一市”。

輝煌的藍圖已經繪就,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古老的絲綢之路將見證烏海葡萄產業的奇跡。

葡萄公園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