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年研發三千款,天貓年銷售5.6億,水星如何打造家紡快時尚?

文/天下網商記者 甯函夏

李來斌第一次和馬雲見面是9年前,

當時他22歲,時任水星家紡電子商務部經理。那是2008年,水星家紡作為第一批加入淘寶商城的家紡品牌,參加了淘寶五周年的活動。

活動中,馬雲來到了水星家紡的展覽館。馬雲問他:“現在店鋪一個月銷售額多少?”他回答,“一個月7萬左右”。馬雲半開玩笑說道,“那太少了,以後這個數字後面至少會加兩個零!”。

時至今日,店鋪月銷已經遠高於當年馬雲口中的數字,李來斌也成為了上海水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他心裡,“家紡本來是一個傳統產業,而水星想把它打造成為時尚產業。”

憑藉大力投入的研發端和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優勢,水星家紡現在被稱作“家紡界的zara”——每年研發近3000款產品,其中1/3投入生產,每月上新將近100款,以最經濟起訂量下單。每款產品的下單和翻單,都經過系統科學的資料分析,確保年庫存周轉率超過4次。

ZARA一直以來都作為快時尚界的一個神話,

15天從設計到出貨的效率為人稱道,而家紡產品由於有著更為複雜繁瑣的工藝要求,出貨時間上慢於快時尚服飾,但是利用線上資料的支援,水星能夠對市場喜好做出快速反應,最終在生產和銷售之間找到平衡。

2016年,水星家紡的線上在售款數已經超過2000款,僅天貓平臺的銷售額就有5.6億。

家紡電商的開墾者

受制於產品特性,線下門店對於家紡床品的完整展示集中於熱銷爆款,

“一般產品”要麼包裝整齊的躺在貨架上,要麼和眾多款式一起疊起來陳列。但網路具有天然優勢。對於水星來說,電商能夠承接其類似ZARA的繁多產品以及出貨、更迭的速度。這一點,線下不能辦到。

2008年,水星開始佈局電商,成為了最早一批淘寶商城的家紡品牌。“當時電商已經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我發現這是一個企業轉型升級的機會。”李來斌告訴天下網商,

“僅靠傳統的線下門店式銷售贏得市場,將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同一年,水星電子商務部正式成立。作為家紡電商的開墾者之一,水星靠著線下運營的經驗和先機優勢,同年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000萬,次年還被評選為“阿裡巴巴全球網商30強”。

李來斌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比競爭對手先行掙脫傳統的約束是水星家紡制勝的關鍵。一手是巨大的網路市場,一手是骨肉相連的代理商,

如何抓住兩個都不放,確實是個難度極大的考驗。”

但是電商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水星在近10年的電商摸爬滾打中,既有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也有過失誤和措手不及的時刻。

2011年雙11,由於銷售超過預期,導致倉儲發貨混亂,快遞倉庫爆倉嚴重。合作的快遞公司臨時變卦,積壓的產品全都發不出去。“當時即將出貨的產品面單都已經貼好了。我只能又重新找快遞公司接單,然後調動了集團其他部門工作人員,花了3天時間更換面單。”那一年雙11,店鋪成交額為2000多萬,發貨折騰了1個多月。

之後的雙11,水星吸取了教訓。從IT系統到快遞公司的選擇,再到全國分倉的佈局都提前進行了準備。“部分預售訂單,我們提前發到消費者最近的配送網站,因此我們在5天內就發完了雙11的所有貨物。”李來斌告訴天下網商,水星會和快遞公司單獨簽訂雙11發貨的合同,以防止舊事重演。雖然預售訂單提前發貨會有一定的風險和成本損失,“但是為了提升速度和消費體驗,水星願意犧牲”。事實上,從後臺資料觀察,跑單率並不高。

家紡如何時尚化

家紡是家居類目中少有的標準品,在零售、物流模式上更為簡單。但它和服裝、快消品又有所不同,消費者購買頻次非常低,網路熱傳的“國民床單”就是很好的佐證。一套的床品很多家庭可以用上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因此產品屬性決定了家紡很難成為一個時尚產業。

這也是水星家紡為什麼要打造成為時尚產業的重要原因。只有將產品時尚化,改變大眾舊的消費觀念,實現消費升級,才能讓家紡行業發展起來。整合資源,實現品牌時尚化成為了一種不言而喻的趨勢。

水星家紡在此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嘗試:細分產品、雙代言人模式、經典IP合作、影視劇植入等。

2002年,水星旗下品牌百麗絲家紡成立,主攻時尚、年輕的消費理念。品牌通過專賣店進行擴張,在全國建立了統一的行銷網路。

細分市場中,水星在最近兩年推出了嬰幼兒床品和婚慶床品系列。並在逐步完善品牌的大家居理念,圍繞家紡這個中心,售賣包括拖鞋、毛巾、地墊、睡袍等系列產品。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在保持品牌13年的代言人劉嘉玲不變的基礎上,水星于去年簽約吳亦凡。“新一代的年輕群體可能更喜歡吳亦凡這種偶像,所以公司也是在保持劉嘉玲不變的前提下,不斷的跟時尚代言人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讓整個品牌始終處於一種年輕、時尚的狀態。”李來斌說。

另一方面,IP衍生品成為了近幾年成長快速的時尚元素,水星抓住機會,推出了HELLO KITTY、憤怒的小鳥、藍精靈等系列產品。單是HELLO KITTY系列產品,線上三個月銷售額突破1000萬。

除此之外,品牌為了獲取曝光率,先後參與《快樂大本營》、《咱們結婚吧》等娛樂節目和影視劇,通過各個管道讓消費者接觸到品牌;參與法蘭克福家紡展,米蘭時裝周等活動,將國際流行的時尚元素加入到產品設計中,為品牌增加時尚屬性。

讓上千款產品“跑起來”

在賦予線上獨立的互聯網基因之余,水星家紡在研發端和供應鏈上同樣給予了充足的支持。因此,品牌做到了“每年推出上千款家紡產品,平均下來,每個月有100多款,現在在售總款數已經超過2000款”。在李來斌口中,水星正朝著“家紡界ZARA”的方向努力。

ZARA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快”。ZARA採用垂直出貨的模式,相對於其他快時尚品牌,更好的控制了市場調研、設計、打版、製作、生產、運輸和零售整個過程,因此能把4到6個月的出貨流程縮短為2周,每年可以設計出2萬多件服裝產品。同時,ZARA還會安排設計師、原料採購員和產品開發人員組成團隊,不斷追蹤顧客偏好,利用消費資訊,將重複訂單和新的設計傳遞到供應商,以此來實現更小規模的初次訂貨和更頻繁的快速補貨機制。

水星家紡在進程中練就了自己的“快”模式:5個研發中心相互配合,供應鏈各環節科學的通力協作,前端運營對貨品的整體性統籌把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IT系統對各環節大資料即時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以最經濟起訂量下單,輔以線上管道的強吸客效果,快速反應。按照李來斌的說法,“水星跑的很快,對前端市場和後端供應鏈都很敏感。”

公司的5個研發中心分為普通產品研發、高端產品研發、原材料技術研發、百麗絲品牌研發以及電子商務研發。高端產品研發中心包括對長絨棉,天絲,真絲、婚慶產品以及羽絨被和蠶絲被的研發;原材料技術研發中心主要是對新材料進行研發,例如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釋放負氧離子的沁欣科技纖維,吸收甲醛和有害氣體的矽藻泥技術纖維等等;而電子商務則主要針對線上人群研發產品。

為了優化成本,工廠設定了最經濟起訂量。研發出來的線上產品,每一款工廠下單量有定量標準,同時產品上架後,前端運營會根據即時資料做出運營策略調整。“考慮到研發和生產成本,需要有一個起訂量來控制整個生產運作成本。最經濟起訂量是我們經過計算後決定的最合適標準。” 李來斌告訴天下網商,雖然“無限貨架”是電商銷售的一大優勢,但實際上靠後的產品頁面不經常被消費者打開,加上產品繁多,很容易造成“長尾現象”。

如何讓上千款產品“跑起來”?“有近百個資料指標來告訴我們哪一款產品受消費者喜歡,哪一款不受消費者喜歡。”電商團隊每天都會關注產品增長率、銷售排名等資料指標的變化。通過對歷年家紡行業線上資料、品牌後臺資料、消費者回饋的資料進行收集和跟蹤分析, IT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模型,以調整相應的運營策略,以實現庫存的快速周轉。

而供應鏈端專門為電商開闢了綠色通道。供應鏈端實現全程視覺化,同時預留一部分機動的原材料和生產產能,可以很好的滿足電商“下單快,要貨快,翻單快,變化快”的特點。“這個綠色通道的建立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相當於將我們原有的供應鏈體系由B2B直接轉為C2B,難度非常大。”經過多年的磨合,供應鏈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日常電商的需求。

合作的快遞公司臨時變卦,積壓的產品全都發不出去。“當時即將出貨的產品面單都已經貼好了。我只能又重新找快遞公司接單,然後調動了集團其他部門工作人員,花了3天時間更換面單。”那一年雙11,店鋪成交額為2000多萬,發貨折騰了1個多月。

之後的雙11,水星吸取了教訓。從IT系統到快遞公司的選擇,再到全國分倉的佈局都提前進行了準備。“部分預售訂單,我們提前發到消費者最近的配送網站,因此我們在5天內就發完了雙11的所有貨物。”李來斌告訴天下網商,水星會和快遞公司單獨簽訂雙11發貨的合同,以防止舊事重演。雖然預售訂單提前發貨會有一定的風險和成本損失,“但是為了提升速度和消費體驗,水星願意犧牲”。事實上,從後臺資料觀察,跑單率並不高。

家紡如何時尚化

家紡是家居類目中少有的標準品,在零售、物流模式上更為簡單。但它和服裝、快消品又有所不同,消費者購買頻次非常低,網路熱傳的“國民床單”就是很好的佐證。一套的床品很多家庭可以用上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因此產品屬性決定了家紡很難成為一個時尚產業。

這也是水星家紡為什麼要打造成為時尚產業的重要原因。只有將產品時尚化,改變大眾舊的消費觀念,實現消費升級,才能讓家紡行業發展起來。整合資源,實現品牌時尚化成為了一種不言而喻的趨勢。

水星家紡在此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嘗試:細分產品、雙代言人模式、經典IP合作、影視劇植入等。

2002年,水星旗下品牌百麗絲家紡成立,主攻時尚、年輕的消費理念。品牌通過專賣店進行擴張,在全國建立了統一的行銷網路。

細分市場中,水星在最近兩年推出了嬰幼兒床品和婚慶床品系列。並在逐步完善品牌的大家居理念,圍繞家紡這個中心,售賣包括拖鞋、毛巾、地墊、睡袍等系列產品。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在保持品牌13年的代言人劉嘉玲不變的基礎上,水星于去年簽約吳亦凡。“新一代的年輕群體可能更喜歡吳亦凡這種偶像,所以公司也是在保持劉嘉玲不變的前提下,不斷的跟時尚代言人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讓整個品牌始終處於一種年輕、時尚的狀態。”李來斌說。

另一方面,IP衍生品成為了近幾年成長快速的時尚元素,水星抓住機會,推出了HELLO KITTY、憤怒的小鳥、藍精靈等系列產品。單是HELLO KITTY系列產品,線上三個月銷售額突破1000萬。

除此之外,品牌為了獲取曝光率,先後參與《快樂大本營》、《咱們結婚吧》等娛樂節目和影視劇,通過各個管道讓消費者接觸到品牌;參與法蘭克福家紡展,米蘭時裝周等活動,將國際流行的時尚元素加入到產品設計中,為品牌增加時尚屬性。

讓上千款產品“跑起來”

在賦予線上獨立的互聯網基因之余,水星家紡在研發端和供應鏈上同樣給予了充足的支持。因此,品牌做到了“每年推出上千款家紡產品,平均下來,每個月有100多款,現在在售總款數已經超過2000款”。在李來斌口中,水星正朝著“家紡界ZARA”的方向努力。

ZARA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快”。ZARA採用垂直出貨的模式,相對於其他快時尚品牌,更好的控制了市場調研、設計、打版、製作、生產、運輸和零售整個過程,因此能把4到6個月的出貨流程縮短為2周,每年可以設計出2萬多件服裝產品。同時,ZARA還會安排設計師、原料採購員和產品開發人員組成團隊,不斷追蹤顧客偏好,利用消費資訊,將重複訂單和新的設計傳遞到供應商,以此來實現更小規模的初次訂貨和更頻繁的快速補貨機制。

水星家紡在進程中練就了自己的“快”模式:5個研發中心相互配合,供應鏈各環節科學的通力協作,前端運營對貨品的整體性統籌把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IT系統對各環節大資料即時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以最經濟起訂量下單,輔以線上管道的強吸客效果,快速反應。按照李來斌的說法,“水星跑的很快,對前端市場和後端供應鏈都很敏感。”

公司的5個研發中心分為普通產品研發、高端產品研發、原材料技術研發、百麗絲品牌研發以及電子商務研發。高端產品研發中心包括對長絨棉,天絲,真絲、婚慶產品以及羽絨被和蠶絲被的研發;原材料技術研發中心主要是對新材料進行研發,例如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釋放負氧離子的沁欣科技纖維,吸收甲醛和有害氣體的矽藻泥技術纖維等等;而電子商務則主要針對線上人群研發產品。

為了優化成本,工廠設定了最經濟起訂量。研發出來的線上產品,每一款工廠下單量有定量標準,同時產品上架後,前端運營會根據即時資料做出運營策略調整。“考慮到研發和生產成本,需要有一個起訂量來控制整個生產運作成本。最經濟起訂量是我們經過計算後決定的最合適標準。” 李來斌告訴天下網商,雖然“無限貨架”是電商銷售的一大優勢,但實際上靠後的產品頁面不經常被消費者打開,加上產品繁多,很容易造成“長尾現象”。

如何讓上千款產品“跑起來”?“有近百個資料指標來告訴我們哪一款產品受消費者喜歡,哪一款不受消費者喜歡。”電商團隊每天都會關注產品增長率、銷售排名等資料指標的變化。通過對歷年家紡行業線上資料、品牌後臺資料、消費者回饋的資料進行收集和跟蹤分析, IT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模型,以調整相應的運營策略,以實現庫存的快速周轉。

而供應鏈端專門為電商開闢了綠色通道。供應鏈端實現全程視覺化,同時預留一部分機動的原材料和生產產能,可以很好的滿足電商“下單快,要貨快,翻單快,變化快”的特點。“這個綠色通道的建立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相當於將我們原有的供應鏈體系由B2B直接轉為C2B,難度非常大。”經過多年的磨合,供應鏈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日常電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