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書法,這些技巧要熟知

shufayi02

1、毛筆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

不同 “筆劃部位”,對筆豪的使用也是要講究的。筆豪的動作、筆桿的相應動作,用語言很難描述,所謂“心之所達,不易盡於明言,言之所通,尚難形於紙墨”,

這是古人的感慨。

2、筆劃的“外延線”

比如:

我們看三個“乎”的第一筆短撇:第一個是《多寶塔》,短撇的上沿線是比較直的,下沿線是向內彎曲的;第二個是《九成宮》,短撇的上沿線向內彎曲,下沿線向外彎曲;第三個是《玄秘塔》,短撇的上沿線向內彎曲,下沿線也是向內彎曲的。

3、字的輪廓

大形狀——也就是這個字外形,是方的,還是長的、扁的。必須首先養成一個良好的觀察習慣,首先著眼於字的外形、輪廓。小形狀——字中某個部分,也要用輪廓去概括。比如:

“暑”是個長形的字,上面的“日”是長形的,下面的“日”稍微方一些。“架”是放行的字,“而”是扁形的字。在臨寫一個字前,先做這樣的觀察、分析,對一個字的整體形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4、筆劃的位置關係

也可以說對應關係,就是一個筆劃與另一個筆劃的對應。寫字時,從第二個筆劃開始,就要注意這個關係。這樣,寫一個筆劃就有了很多的位置上的參照物,就容易把一個筆劃方准位置了,位置更具體了。

5、筆劃的輕重關係

我們在寫某一個筆劃時,有變化的節奏,

有輕重快慢,這樣會使寫出的筆劃姿態變化萬千,是靈動的,活脫的。

6、筆劃的傾斜角度

我們看古人的楷書經典作品時,並不是“橫平豎直”,橫很少平,豎經常斜是現實。“橫平豎直”是要不得的。臨帖時,要研究每一個筆劃的“斜度” 。

7、筆劃的“弧度”

古人叫做“筆勢”,說明古代人練字很早就注意這一點了。筆勢的存在,一是為了取得變化的效果,使得筆劃姿態更豐富;再就是形成筆劃之間的照應。

8、占格

就是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間是不同的,我們如果對比顏柳歐以及更多經典作品,會在章法上產生疏朗、緊湊的不同效果。

8、寫完字要重新審視

就是寫完一個字以後,不要急於寫第二遍,必須要弄清楚自己寫的字,與範本上的字的差別在哪裡,這是臨帖時觀察的重中之重。這樣做,知道改哪裡,才可以在寫下一遍時更加準確;其次是他可以更深入地認識範字到底是怎麼回事。既認識了自己,也認識了範字。用以上的幾個點觀察,研究範字,研究自己的字。

8、占格

就是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間是不同的,我們如果對比顏柳歐以及更多經典作品,會在章法上產生疏朗、緊湊的不同效果。

8、寫完字要重新審視

就是寫完一個字以後,不要急於寫第二遍,必須要弄清楚自己寫的字,與範本上的字的差別在哪裡,這是臨帖時觀察的重中之重。這樣做,知道改哪裡,才可以在寫下一遍時更加準確;其次是他可以更深入地認識範字到底是怎麼回事。既認識了自己,也認識了範字。用以上的幾個點觀察,研究範字,研究自己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