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今天又一家跨國藥企關閉中國研發中心!張江裁員現場最新進展

9月7日,據E藥經理人獨家獲悉,禮來中國確定將關閉其在張江的研發中心,這也是繼不久前GSK“戰略調整”在華研發中心後,今年第二家對在華研發中心進行調整的跨國藥企。截至記者發稿時,

禮來中國還未對此消息做出正式回應。

據悉,禮來中國在向員工發佈的內部資訊中表示:“簡化研發操作環節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協同和效率,禮來將改變研發策略,從物理研究轉向虛擬外部合作模式,一部分科學家將負責建立禮來虛擬研發模式。禮來將以公平態度來進行改革變化,並給予員工最大尊重。”

就在昨天(9月6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調研在滬外資研發中心並主持召開座談會,並表示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外資研發中心是深入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將進一步加大對外資研發中心支持力度,努力在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全球配置、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落地、服務外資研發活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動外資研發中心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參與座談會的跨國企業包括陶氏化學上海研發中心、飛利浦照明研發中心、諾華(中國)醫學研究中心、聯合利華全球研發(上海)中心、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強生中國研發中心與亞太創新中心、普華永道上海創新中心等。

根據安排,今天(9月7日)研發中心員工將不能再進入禮來公司系統,

所有在研專案將被關閉,並且所有人將在今晚離開禮來在張江的研發中心。明天(9月8日),禮來將與研發中心員工進行一對一談話。據E藥經理人瞭解,此次關閉的管線主要是糖尿病領域,職位調整涉及到的也是該部分人員。

禮來中國研發中心落成於2012年3月,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核心區域,共有5層,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這是禮來在亞太地區設立的首家研發中心,

也是其研發戰略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研發中心主要進行糖尿病及其相關併發症的研究,同時還包括禮來中國腫瘤研究部門(Oncology China)和生物治療藥物研發部門(AME) 。

目前,禮來中國研發中心約有一百名科學家,由在華研發中心探索發掘的多個化合物已經通過新藥臨床前開發的不同階段。

實際上,禮來在中國早已開始進行外部研發合作模式。此前,禮來中國外部創新高級副總裁薄科瑞曾表示,

契合的產品領域、高品質的研發能力以及合拍的企業文化是禮來在挑選本土合作夥伴時的考量重點。

2013年,禮來與和記黃埔共同開發抗癌新藥呋喹替尼。該藥由和記黃埔自主研製,並與禮來共同開發。和記黃埔負責產品的生產製造以及上市申報,而禮來將負責這款藥物在中國的商業進程。目前,呋喹替尼已經進入優先審評程式。

2015年3月,禮來與信達宣佈達將在中國和全球聯合開發3個潛在腫瘤治療藥物。三個藥物,一個由禮來提供,兩個由信達生物提供。禮來提供的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而信達生物提供兩個藥物,一個為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單克隆抗體IBI301,此藥也是羅氏美羅華的生物類似藥。另一個藥物IBI308,用於腫瘤免疫治療,具有應用於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高發腫瘤的潛力。

根據協定,禮來將付給信達5600萬美元首付款。而信達的臨床前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如果在開發、註冊和銷售方面達到了特定的里程碑節點,禮來還將支付信達最高總額10億美元的里程碑款。這樁交易金額也刷新了當時國內生物製藥企業和跨國藥企研發合作的記錄。

2016年3月,禮來與藥明康得宣佈共同在中國開發、生產及商業化一款全球首創的小分子口服降血脂新藥。藥明康得將負責該藥物在中國的開發、生產及註冊事務,包括提交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禮來將負責該藥物在中國的行銷事務。

除了與本土企業的研發合作,禮來在近兩年還在中國進行產品授權。2016年底,禮來將旗下兩個王牌抗感染藥穩可信和希刻勞在中國大陸的推廣和分銷權正式授權給億騰醫藥,並已於2017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2017年5月,禮來與三生達成戰略合作協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後者獲得禮來旗下胰島素產品優泌林在中國獨家經銷和推廣的權利。根據協定,三生製藥將利用其全國銷售網路,並基於現有代謝產品事業部資源的基礎上,組建更具有廣泛覆蓋規模的糖尿病產品(包含優泌林)市場和推廣團隊,禮來則負責按照其全球品質標準進行生產及供應優泌林。

可見的是,近兩年來跨國藥企對於在華研發中心的調整動作不斷。2015年,艾伯維關閉在華腎病研發中心,今年早些時候,諾華解散了中國生物研發部門,羅氏對中國生物藥研發團隊進行了裁減,阿斯利康據傳也將剝離中國的臨床前研究業務,跟風投機構成立合資公司獨立運營。

業界普遍認為,2013年是跨國藥企在華分水嶺。在外部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均不明朗的情況下,跨國藥企們也放緩了對華研發的投入。一方面,隨著跨國藥企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將全球頂尖人才帶回國內,推動國內創新土壤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認為,跨國藥企在華研發的調整處於戰略轉型目的,即將從自己包攬一切轉向與外部共同研發。

參加第九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請掃二維碼!

禮來與信達宣佈達將在中國和全球聯合開發3個潛在腫瘤治療藥物。三個藥物,一個由禮來提供,兩個由信達生物提供。禮來提供的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而信達生物提供兩個藥物,一個為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單克隆抗體IBI301,此藥也是羅氏美羅華的生物類似藥。另一個藥物IBI308,用於腫瘤免疫治療,具有應用於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高發腫瘤的潛力。

根據協定,禮來將付給信達5600萬美元首付款。而信達的臨床前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如果在開發、註冊和銷售方面達到了特定的里程碑節點,禮來還將支付信達最高總額10億美元的里程碑款。這樁交易金額也刷新了當時國內生物製藥企業和跨國藥企研發合作的記錄。

2016年3月,禮來與藥明康得宣佈共同在中國開發、生產及商業化一款全球首創的小分子口服降血脂新藥。藥明康得將負責該藥物在中國的開發、生產及註冊事務,包括提交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禮來將負責該藥物在中國的行銷事務。

除了與本土企業的研發合作,禮來在近兩年還在中國進行產品授權。2016年底,禮來將旗下兩個王牌抗感染藥穩可信和希刻勞在中國大陸的推廣和分銷權正式授權給億騰醫藥,並已於2017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2017年5月,禮來與三生達成戰略合作協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後者獲得禮來旗下胰島素產品優泌林在中國獨家經銷和推廣的權利。根據協定,三生製藥將利用其全國銷售網路,並基於現有代謝產品事業部資源的基礎上,組建更具有廣泛覆蓋規模的糖尿病產品(包含優泌林)市場和推廣團隊,禮來則負責按照其全球品質標準進行生產及供應優泌林。

可見的是,近兩年來跨國藥企對於在華研發中心的調整動作不斷。2015年,艾伯維關閉在華腎病研發中心,今年早些時候,諾華解散了中國生物研發部門,羅氏對中國生物藥研發團隊進行了裁減,阿斯利康據傳也將剝離中國的臨床前研究業務,跟風投機構成立合資公司獨立運營。

業界普遍認為,2013年是跨國藥企在華分水嶺。在外部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均不明朗的情況下,跨國藥企們也放緩了對華研發的投入。一方面,隨著跨國藥企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將全球頂尖人才帶回國內,推動國內創新土壤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認為,跨國藥企在華研發的調整處於戰略轉型目的,即將從自己包攬一切轉向與外部共同研發。

參加第九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