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座110歲的醫院,留下了哪些珍貴的記憶?

來源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百十瑞金尋跡

——那些珍貴的廣慈記憶

1907年,廣慈醫院誕生,這也是如今瑞金醫院的前身。歷經百年洗禮與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這所曾經的遠東第一大醫院砥礪前行,不斷摘取醫學明珠,從而鑄就了今天瑞金醫院的輝煌。

我們將與大家循著醫者大師和前輩們的足跡,重溫瑞金醫院的發展歷程……

建院初期醫院全景明信片

中央樓正面明信片

醫院自1904年開始建造,首期工程建造4幢2層樓的西式磚木結構房,兩幢供病人使用,一幢供修女用,一幢供職工用。其中病房一樓設床位40張,2樓設病床15張。

醫院初創時大門

1907年10月13日,舉行開院典禮,取名“聖瑪利亞醫院”,中文意為“廣為慈善”,故稱作廣慈醫院。醫院的發展目標從開業之時即定位“貧富俱收、更求完善”,逐步“把廣慈醫院建成遠東聞名的現代醫療中心”。

救回瀕死受傷患者引起轟動

建院之初,醫院僅設內、外兩科。有2名法籍醫生、8名具有護士資質的法國仁愛會修女,

門診患者主要由修女施診給藥,法租界公董局的一名醫生不定期來開設門診。起先就診者不多,後因一名患者在建造徐家匯天主教堂時從腳手架上跌落,瀕臨死亡,經法籍醫生佛來松(Fresson)手術後康復出院,引起轟動。

病房治療

1914年,震旦學院開設博物醫藥科,以廣慈醫院為其主要教學醫院,由此,醫院各專科主任大多由醫學院的教授兼任。1916年,法國醫學博士薛佩禮(Sibiril)來校任職並兼任醫院內科主任,使內科聲譽漸起。到1932年,醫院分設內科、外科、產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和電療科等7個科室。

二戰後,有志醫學青年加入廣慈

廣慈醫院部分醫生合影(第一排左起:5傅培彬6魏月華7吳雲瑞;第二排左起:1王瑞文3唐士恒4齊家儀5沈永康6沈錫元7王耆令8佘亞雄);第三排左起:2朱仲剛3鄺安堃5徐福燕6程一雄)

1933年,法國巴黎大學醫學院內科醫學博士鄺安堃回國,受聘為震旦大學醫學院內科學教授兼醫院內科、皮膚科和兒科主任。1935年,法國里昂大學外科學博士徐寶彝回國,受聘為震旦大學醫學院外科學教授兼醫院外科主任,當時醫院的內、外科醫療水準處於上海領先地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醫院先後聘請司比利特(Spriet)、傅培彬、唐士恒、程一雄、劉燾、朱仲剛等一批畢業於法國、比利時著名大學的醫學博士到醫院工作,帶動各臨床專科的發展。震旦大學醫學院的優秀畢業生聶傳賢、沈永康、王耆齡、徐福燕、董德長、朱大成、宋祥明、史濟湘、王振義、唐振鐸、龔蘭生、張傳鈞、林言箴、陳家倫、許曼音、王德芬、張天錫等相繼加盟。

至20世紀40年代,醫院病床數達到780張,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5個,管理科室7個,職工總數356人,學科齊備,成為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所教學醫院。

2017年,瑞金醫院迎來了110歲華誕。當我們革故鼎新,勇往直前的同時,也不忘回顧醫院發展歷程,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永葆從醫初心。

受聘為震旦大學醫學院外科學教授兼醫院外科主任,當時醫院的內、外科醫療水準處於上海領先地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醫院先後聘請司比利特(Spriet)、傅培彬、唐士恒、程一雄、劉燾、朱仲剛等一批畢業於法國、比利時著名大學的醫學博士到醫院工作,帶動各臨床專科的發展。震旦大學醫學院的優秀畢業生聶傳賢、沈永康、王耆齡、徐福燕、董德長、朱大成、宋祥明、史濟湘、王振義、唐振鐸、龔蘭生、張傳鈞、林言箴、陳家倫、許曼音、王德芬、張天錫等相繼加盟。

至20世紀40年代,醫院病床數達到780張,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5個,管理科室7個,職工總數356人,學科齊備,成為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所教學醫院。

2017年,瑞金醫院迎來了110歲華誕。當我們革故鼎新,勇往直前的同時,也不忘回顧醫院發展歷程,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永葆從醫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