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末最慘的一次戰役,清軍傷亡近2萬人,卻只殺死了5個敵人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國是東亞文明的核心,是亞洲的霸主,無論是秦漢大一統,還是隋唐盛世,都讓四夷來服,八方來朝,特別是漢朝,漢武帝說出了那句讓中華兒女至今為之自豪的一句話,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頻頻打敗來犯的遊牧民族。但是在近代的晚清時期,由於晚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盲目自大,自詡天朝上國,逐漸落後世界潮流,最終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所轟開。其中有一次戰役,可以說是整個近代史上中國最慘的一次戰役,軍隊傷亡近2萬餘人,卻只殺死了5個敵軍。

這便是第二次鴉☆禁☆片戰爭時期的八裡橋戰役。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掠奪更多的廉價原材料和擁有更廣闊的商品市場,英法聯軍找藉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禁☆片戰爭,歷時四年多,打了幾十仗。1860年8月21日,天津的大沽口炮臺淪陷,清軍節節敗退,咸豐帝大為吃驚,命令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率領7千騎兵,數萬步兵前往通州附近的八裡橋佈防,

臨行前,咸豐帝萬分囑咐僧格林沁一定要守住八裡橋,否則京師難保矣。

與此同時,咸豐帝趕緊命令大學士桂良親自前往天津,和英法聯軍議和,但是英美聯軍提出的條件,實在是過於苛刻,清廷拒絕了,隨即英法聯軍決定進軍北京,

活捉中國皇帝。而此時的僧格林沁正在八裡橋一帶佈防,這座八裡橋歷史悠久,始建於17世紀,風景優美,據京師僅僅只有8公里,僧格林沁在此調集了三萬多清軍,決定和英法聯軍展開血戰,而此時的英法聯軍不過區區八千多人,論兵力,清軍處於絕對的優勢。

但是不得不說,這次戰鬥,完全就是冷兵器對陣現代武器的一次戰鬥,也可以說成是一次大規模的屠殺。僧格林沁命令蒙古騎兵正面衝擊英法聯軍陣地,欲圖打亂英法聯軍陣腳,清軍騎兵手中全部拿的是長矛、刀劍等冷兵器,在突擊的途中,遭到了英法聯軍密集火力和大炮的雙重打擊,死傷慘重,不得已退下來。

而在騎兵之後的清軍綠營軍,更是冷熱兵器並用,頗具清朝特色的鳥槍、抬槍、刀劍全都出現在戰場上,雖然清軍步兵非常英勇,死戰不退,但是幾乎個個都成為了英法聯軍的活靶子。而且此時的英法聯軍還調集了密集火炮,轟炸了潛伏在八裡橋附近的清軍,最後八裡橋失手,清軍屍橫遍野,連英法聯軍的指揮官都說道,“清帝國的士兵是勇士,為了保衛家園,他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但是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戰役,這簡直就是一場屠殺,清國的政府似乎沒有打算讓這些勇士活著回去”。

據戰後的戰場情況記錄,清軍共傷亡近2萬餘人,法軍戰死3人,傷18人,英軍戰死2人,傷29人,這場戰役,可以說是奇恥大辱,蘊含著深刻的制度原因。筆者認為,晚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閉關鎖國,完全不瞭解世界大勢所在,戰爭思維仍然處於冷兵器時代,這才使得無數的清軍士兵白白送死。而且主將僧格林沁難道不知道可以夜襲嗎,孫子兵法不是中國獨有的嗎,為什麼要選擇揚短避長,真是不可理解。另外,落後就要挨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醒,只有強大的國家,才有強大的軍隊,才能保障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無論怎麼說,這些戰死沙場的清軍將士是好樣的,他們為了保衛國家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連英法聯軍的指揮官都說道,“清帝國的士兵是勇士,為了保衛家園,他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但是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戰役,這簡直就是一場屠殺,清國的政府似乎沒有打算讓這些勇士活著回去”。

據戰後的戰場情況記錄,清軍共傷亡近2萬餘人,法軍戰死3人,傷18人,英軍戰死2人,傷29人,這場戰役,可以說是奇恥大辱,蘊含著深刻的制度原因。筆者認為,晚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閉關鎖國,完全不瞭解世界大勢所在,戰爭思維仍然處於冷兵器時代,這才使得無數的清軍士兵白白送死。而且主將僧格林沁難道不知道可以夜襲嗎,孫子兵法不是中國獨有的嗎,為什麼要選擇揚短避長,真是不可理解。另外,落後就要挨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醒,只有強大的國家,才有強大的軍隊,才能保障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無論怎麼說,這些戰死沙場的清軍將士是好樣的,他們為了保衛國家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