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泌陽白雲山棋盤嶺

白雲山古名青龍山,主峰白貌跺是龍頭,昔以“貌跺龍容”列為泌陽八景之一。

山脈逶迤而東,群峰疊翠。距主峰東10公里外,約為龍後背的山嶺平坦處,端放著一石刻圍棋棋盤,這就是著名的棋盤嶺。

棋盤嶺坐東于泌水源頭上,位於泌陽縣銅山鄉和板橋鎮分界處,嶺南水注入漢水、嶺北水注入淮河,有一條彎彎的羊腸小徑通過棋盤嶺連接山嶺南北。嶺南3公里有萬峰寺,過江莊便可達於棋盤嶺。往北下嶺為“之”字形石徑,人稱十八扭。走3公里經響水潭可至大麥沖村。山路雖然險仄,但自古至今是嶺南嶺北的通道。

棋盤依舊,貓爺遠去,時光悠悠若谷底之水,渴盼新人,收拾無奈的殘局。--周豫林

棋盤嶺的棋盤石兩米見方,厚30釐米左右,中刻19×19的方格,紋理清晰。棋盤刻於何時無可考評,據明嘉靖《南陽府志.山川.泌陽縣》記述:“棋盤嶺,縣東北八十裡,與截軍山對峙。”可知明代時棋盤早已存在。稽考圍棋的歷史,相傳為堯帝創造,

春秋戰國時圍棋已成為一種遊戲在社會上流傳。東漢時,圍棋得以迅猛發展,兩晉時期進入全面昌盛,以後逐漸傳至日本,傳向亞洲,傳向世界,曆千年而不衰。這樣一來,棋盤的刻制年代更是久遠難定了。

巍巍棋盤嶺,靜靜棋盤石,歷經千年滄桑,

見證多少故事真是難以盡述。